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初中生物教学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就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初中生物教学实效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与观点:关注主体发展,落实知识目标;提供交流平台,培养探究能力;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策略 知识目标 探究能力 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初中生物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关注主体发展,落实知识目标
  生物学知识既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标准》认为,在生物学“知识目标”维度上,每个学生都要在以下诸方面获得较为理想的发展:“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皮亚杰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提取并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为切实落实上述知识目标,笔者认为应将皮亚杰建主义理论正确应用于生物教学活动中。
  譬如,初中生物学科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心脏”。学生要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功能,就必须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借助图片或简笔画,指导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但这种教法对于促进学生对心脏功能的透彻理解效果欠佳。笔者对传统教法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教学活动:感受心脏之奇妙→认识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探究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感悟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保护心脏。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真实情景,为学生观察心脏结构、探索心脏功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情境。教学伊始,笔者用学生“自身”做文章,开展了“感受心脏之奇妙”的体验活动,揭开了探究活动的序幕。而对于心脏心房、心室,以及瓣膜的结构与功能,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求索,知道了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流出,并了解哪个心房与哪个心室相通,为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奠定了基础。总之,教学过程中,笔者能够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真实的生物学习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生物学知识,有效地落实了知识目标。
  二、提供交流平台,培养探究能力
  “表达交流”是通过人际交往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传递的方法之一,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表达交流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切实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等活动实现的生物学科知识的有效建构。
  譬如,在执教《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笔者创设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进行探究。首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小组形成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设计的方案是:将两株生长相似的植株先做饥饿处理,再将一株放入水分充足的土壤中,另一株放入干燥的土壤中,再分别测其体内淀粉的产生情况。而另外一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则是:将一株植物饥饿处理后,先放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放置24小时,再将其放在干燥的土壤中放置24小时,再分别测其体内淀粉的产生情况。而后,各小组再进行汇报、交流,看看实验方案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这时,出现了一些质疑与反驳的声音:“这样实验不能保证两株植物的其他结构功能、生命力都相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即使干燥的土壤中也有少量的水分,这样对照,实验现象可能会不明显。”当然也有赞成、建议的声音:“采用同一株植物做实验可以更好地控制变量,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是否可将放在干燥土壤中改成放在空气中,這样对照也许更加明显。”在学生的思维进行一番碰撞之后,笔者相机点拨:能否改用同株植物的两张叶片为实验对象来设计出更为完善的方案?在笔者的指点下,学生重新审视并完善了自己的方案。最后,笔者播放了该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设计和完善方案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激发了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与交流的时空,并发挥了自己的点拨、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
  三、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焕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的源泉。强烈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鲜活情境,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譬如,执教“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一内容,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体内结构总感到抽象、神秘莫测。为了让学生真切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位置及食物在消化道中“前进”的方向,笔者借鉴他人做法,开展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验生活,研究自身→运用乒乓球推挤游戏,探索食物前进的动力。在第一教学环节,笔者在学生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后,提出疑问:“食物沿着消化道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人在倒立或者失重时,食物还能沿着消化道方向前进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后设计了体验和游戏环节:学生体验温热的水流通过口腔、咽、食道并到达胃,学生回忆噎食的感受并根据生活经验交流缓解的办法,兴致勃勃地参与了乒乓球游戏体验消化道蠕动的方向性,这些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通过游戏,学生很快领悟到,只要肠道收紧和蠕动的方向是一定的,食物就会按方向在肠道中被推挤运动。探究过程中,鲜活的情境让知识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学生热情高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个疑惑,自主性得以彰显,学得轻松愉快,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编写组.生物教师教学用书[J].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
其他文献
我国对于粉尘浓度排放的标准日益走向高要求化,这就为静电除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难题,需要加快对静电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增强静电除尘器的使用效果.本文主要讨论了静
摘 要: 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提问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造成学生提问能力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从“提供‘问题生长’的土壤”、“训练‘问题形成’的方法”、“畅通‘问题解决’的渠道”三个方面就如何培养提问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途径  无数的真理是在看似幼稚的提问中被发现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问:“苹果为什么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飞?”于是,万有引力被发
为了了解海南师范大学附中(简称海师附中)高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海师附中高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包括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班,共发出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调查问卷共有8道选择题,问卷发给学生后要求在8分钟内独立完成。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学好高中化学提出几点建议,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是由镰刀菌属病原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之一。研究报道DON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均具
华杂3号是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一个“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我县今年播种面积0.73万公顷,平均单产15人5公斤,据百亩攻关田调查:平均单产2O3.5公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育苗移
斯钙素-1(STC-1)是一种最早在硬骨鱼特有的斯坦尼氏小体发现的多肽类激素,后来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体内也发现STC-1的基因表达并有一些蛋白定位的报道。STC-1参与钙磷代谢,抑
自2005年秋本市启动初中课改7年以来,本市九年级使用人教版新课标配套教材,化学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调查发现,在教学中教师们仍然摆脱不了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为此,开展认知化学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并以此为线索开展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1.建立课程意识是认知学科课程内容体系的前提  (1)形成科学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科学课程观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支配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
1.最小公倍数法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选出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原子,然后用该原子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  例1:KClO■→KCl O■↑  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前系数应配2,前应配3,式子变为:2KClO■→KCl 3O■↑,由于左边钾原子和
摘 要: 课堂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有效性是课堂活动的生命线,只有课堂活动有效才能实现其活动目的。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开展什么样的课堂活动,以什么形式开展,怎样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真正体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课堂活动 有效性 精品课堂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缺乏热情,或无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可见兴趣是学习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对某一事物顽强追求的激励因素。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和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