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课堂上缺乏创造力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的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课堂的顺利发展。因此,教师应强调教学材料、参加角色、教学环境、运行体系等要素之间的交往互动,努力探索构建服务学生发展的和谐课堂的有效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和谐;实效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47-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语文课改仍然不乏“高耗低效”的现象,既有机械顽固的应试倾向,也有与时代相合拍的浮躁之风。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入手,从课堂教学现象中探索、感悟和发现课堂的本真,诠释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因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一、师生和谐,平等对话,让课堂充满温馨与关爱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课堂。师生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中,我们应以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啬的微笑去感染学生;以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举止去塑造学生;以博大的胸怀与爱心去信任、鼓励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必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崇敬和喜欢。虽然我们不能做得至善至美,但我们可以为之而努力。反思有些课堂,学生怕老师失望的眼神,皱起眉头生气的脸,打击的话语……那种“凌驾”、“高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压抑学生的思维,获得“口服心不服”或当面信任,使课堂“混乱一团”或“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转换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起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的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学生心情舒畅,他们自然会敞开心扉、敢想、敢问、敢做,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毅力、有兴致,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二、生生和谐,合作共享,让课堂充满友爱与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之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也与我们过去课堂中学生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这里最重要就是合作。它有利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与认可,给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不管知识要求,学生状况以及问题是否适合合作,而盲目合作,表面热闹,其效果却是低效的。关键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发展,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合理优化分组,灵活选用教法,必要时灵活调控,引发多方位交往活动,建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活动。如教学《石榴》一文,我以小组为单位出示了几点学习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石榴的生长过程介绍给大家。2.小组成员选择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读一读,把石榴的美读出来,大家评议。再选出一个代表展现小组风采。3.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石榴,说一说石榴的样子,结合课文说说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你们小组学到了什么?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选择一种水果,把它的优点介绍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利于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又能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互相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被动去接受,也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是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构建能发展学生潜能的课堂氛围,靠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活动体验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他们会把学习当作无比荣幸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竞争心理。课堂充满和谐,更充满了活力,学生的个性、天资、兴趣、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和谐的发展。
三、摒弃浮华,追求本真,让课堂灵活扎实、情真意切
时下,不少教师为迎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或对新课标领悟有失偏颇,课堂上出现了“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等浮华与虚假现象。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刻意使用多媒体,追求虚情假意的表演,生搬硬套的“合作”,一味的表扬称赞,而淡化批评与指正,顾了主体,失了主导。课堂上又是放录音,又是看录象,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好不热闹。静心思考,便会发现:浮华的背后是浅薄,热闹的背后是躁动。其结果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毒害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和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实,一堂好课,应使所有的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应是自然扎实有效的。和谐的课堂不一定是完美的,可能有待完善,甚至是有缺憾的。真实的课堂气氛不一定堂堂火爆,但一定要努力让每位学生喜欢你的课。我们的课堂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讨论的则讨论,该讲的则讲,该合作的则合作,目的在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位老师上《春雨的色彩》,在学生学习了春雨是绿色的,是红色的,是黄色的之后,让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作闭眼沉思状,努力地去想,可最后的结果令老师十分地下不了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但老师并没有着急,她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再去听一听吧。”然后是配乐的课文朗读。还是那个学生,他说:“老师,我现在看到了,春天的田野是花花绿绿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经常问的,我们的学生一般都很乖,知道老师要听什么,所以不会说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了,老师没有说再想想看,而是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这次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教学是真实有效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向学生传授真知是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表现,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用真诚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真理的光辉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当前,我们应追求“真实、扎实、和谐、高效”的教学境界,去掉浮华之气,追求真淳教风,让课堂既精彩亮丽,又情真意切,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张扬个性,尊重差异,让课堂兼顾公平与效率
和谐的课堂是公平的课堂,在和谐的课堂里,有教无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学生是有个性、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一样,存在着差异。我们的课堂决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塑造人,特别是不能象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教学当中,我们应尊重个性差异,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教学具有人性化、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我们不应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等生独领风骚,中等生偶露头角,学困生是课堂中的死角,“问题学生”往往是课堂中不和谐的因素。应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欣赏每个学生的进步,让优等生成为学生的助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回自我,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
学习不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同时,有时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可以并敢于让学生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敢于冲破惯性思维和心理定势,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学生一定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思考的价值、探究的魅力,其收获是意想不到的。如教学《三袋麦子》后,我让学生谈谈欣赏谁的做法。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他们觉得小猴子又聪明、又能干。但有的学生却说“我喜欢小猪,因为它能吃到新鲜的东西,那就没有遗憾了。”“我一个都不欣赏,要是我的话,我就把一半麦子吃了,一半种下地,这样两全其美。”我对学生敢于大胆探究的做法予以表扬,肯定了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予以必要的指导。我们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之成为发展的人,让每个孩子笑容绽放、自信飞扬、个性彰显、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在和谐的课堂里,呈现出平等、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身心愉悦,他们爱学、乐学、善学。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他们爱教、乐教、善教。师生实现了互动互惠,共同成长。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形成和谐的教学生态,课堂的生命力得以彰显,教学实效得以提升。一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与享受。构建和谐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和谐;实效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47-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语文课改仍然不乏“高耗低效”的现象,既有机械顽固的应试倾向,也有与时代相合拍的浮躁之风。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入手,从课堂教学现象中探索、感悟和发现课堂的本真,诠释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因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一、师生和谐,平等对话,让课堂充满温馨与关爱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课堂。师生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中,我们应以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啬的微笑去感染学生;以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举止去塑造学生;以博大的胸怀与爱心去信任、鼓励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必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崇敬和喜欢。虽然我们不能做得至善至美,但我们可以为之而努力。反思有些课堂,学生怕老师失望的眼神,皱起眉头生气的脸,打击的话语……那种“凌驾”、“高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压抑学生的思维,获得“口服心不服”或当面信任,使课堂“混乱一团”或“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转换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起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的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学生心情舒畅,他们自然会敞开心扉、敢想、敢问、敢做,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毅力、有兴致,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二、生生和谐,合作共享,让课堂充满友爱与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之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也与我们过去课堂中学生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这里最重要就是合作。它有利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与认可,给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不管知识要求,学生状况以及问题是否适合合作,而盲目合作,表面热闹,其效果却是低效的。关键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发展,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合理优化分组,灵活选用教法,必要时灵活调控,引发多方位交往活动,建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活动。如教学《石榴》一文,我以小组为单位出示了几点学习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石榴的生长过程介绍给大家。2.小组成员选择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读一读,把石榴的美读出来,大家评议。再选出一个代表展现小组风采。3.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石榴,说一说石榴的样子,结合课文说说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你们小组学到了什么?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选择一种水果,把它的优点介绍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利于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又能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互相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被动去接受,也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是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构建能发展学生潜能的课堂氛围,靠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活动体验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他们会把学习当作无比荣幸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竞争心理。课堂充满和谐,更充满了活力,学生的个性、天资、兴趣、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和谐的发展。
三、摒弃浮华,追求本真,让课堂灵活扎实、情真意切
时下,不少教师为迎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或对新课标领悟有失偏颇,课堂上出现了“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等浮华与虚假现象。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刻意使用多媒体,追求虚情假意的表演,生搬硬套的“合作”,一味的表扬称赞,而淡化批评与指正,顾了主体,失了主导。课堂上又是放录音,又是看录象,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好不热闹。静心思考,便会发现:浮华的背后是浅薄,热闹的背后是躁动。其结果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毒害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和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实,一堂好课,应使所有的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应是自然扎实有效的。和谐的课堂不一定是完美的,可能有待完善,甚至是有缺憾的。真实的课堂气氛不一定堂堂火爆,但一定要努力让每位学生喜欢你的课。我们的课堂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讨论的则讨论,该讲的则讲,该合作的则合作,目的在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位老师上《春雨的色彩》,在学生学习了春雨是绿色的,是红色的,是黄色的之后,让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作闭眼沉思状,努力地去想,可最后的结果令老师十分地下不了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但老师并没有着急,她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再去听一听吧。”然后是配乐的课文朗读。还是那个学生,他说:“老师,我现在看到了,春天的田野是花花绿绿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经常问的,我们的学生一般都很乖,知道老师要听什么,所以不会说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了,老师没有说再想想看,而是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这次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教学是真实有效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向学生传授真知是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表现,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用真诚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真理的光辉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当前,我们应追求“真实、扎实、和谐、高效”的教学境界,去掉浮华之气,追求真淳教风,让课堂既精彩亮丽,又情真意切,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张扬个性,尊重差异,让课堂兼顾公平与效率
和谐的课堂是公平的课堂,在和谐的课堂里,有教无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学生是有个性、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一样,存在着差异。我们的课堂决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塑造人,特别是不能象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教学当中,我们应尊重个性差异,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教学具有人性化、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我们不应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等生独领风骚,中等生偶露头角,学困生是课堂中的死角,“问题学生”往往是课堂中不和谐的因素。应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欣赏每个学生的进步,让优等生成为学生的助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回自我,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
学习不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同时,有时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可以并敢于让学生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敢于冲破惯性思维和心理定势,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学生一定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思考的价值、探究的魅力,其收获是意想不到的。如教学《三袋麦子》后,我让学生谈谈欣赏谁的做法。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他们觉得小猴子又聪明、又能干。但有的学生却说“我喜欢小猪,因为它能吃到新鲜的东西,那就没有遗憾了。”“我一个都不欣赏,要是我的话,我就把一半麦子吃了,一半种下地,这样两全其美。”我对学生敢于大胆探究的做法予以表扬,肯定了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予以必要的指导。我们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之成为发展的人,让每个孩子笑容绽放、自信飞扬、个性彰显、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在和谐的课堂里,呈现出平等、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身心愉悦,他们爱学、乐学、善学。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他们爱教、乐教、善教。师生实现了互动互惠,共同成长。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形成和谐的教学生态,课堂的生命力得以彰显,教学实效得以提升。一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与享受。构建和谐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