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火灾隐患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围绕当前在火灾隐患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判定火灾隐患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消防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而献计献策。
关键词:火灾隐患;成因;认定;标准
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了解火灾隐患的形成,准确认定火灾隐患,是公安消防机构消除火灾隐患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兴起,伴随着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火灾隐患与事故的不断出现。例如: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历史遗留和现实动态管理等多种因素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火灾隐患。
1 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分析
火灾隐患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有法律本身的因素,也有执法过程中的因素;有宣传、培训、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经济、观念的综合因素。
(1)社会发展、法规修改造成火灾隐患增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量增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迅猛发展,文化娱乐、商贸场所日益发达,增加了致灾因素。另外,对火灾事故的不断总结、研究而修改、完善一些消防技术规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建筑火灾隐患。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别于2001、2006年作了修改,使原来许多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与场所成为新的火灾隐患单位。
(2)历史原因遗留大量隐患。在经济过热时期边设计、边施工、边营业的“三边工程”,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大量先建设、后审批的“首长工程”,《消防法》出台前遗留的大量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都是历史遗留的隐患。
(3)意识形态上对消防工作的漠视是最大的“火灾隐患源头”。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未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地方的消防业务经费的保障、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组建、消防宣传“四进”等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
(4)消防安全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钳制机制缺乏造成火灾隐患。全社会消防效益观尚待建立,企业消防安全评价与保险、信贷等经济行为互动机制缺乏,未全面实现以经济手段来促动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目标。
(5)消防监督执法中未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消防警力普遍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到基层矛盾越突出。执法不严、不公、不廉,以赞代罚和行政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消防“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的行政处罚执行难,当事人拒不执行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因为时间长、难度大,以至于火灾发生在停业之前。
(6)社会用于抗御火灾的消防设施存在着自身火灾隐患。城镇规划滞后或违法规划、违法建设形成隐患,设计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为争取业务,妥协于建设单位而违法设计,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施工单位恶性竞争,导致质量低劣。建设单位定期维护保养不够,造成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隐患。消防产品市场竞争无序,鱼龙混珠,行业自律不严,消防监督苍白无力,使原本先天不足的建筑消防产品与设施的状况雪上加霜。
(7)教育、培训带来公众消防知识的缺乏是不容忽視的“隐患”。社会面的消防教育、培训机制未真正建立,消防宣传氛围及推进机制未全面铺开,而新闻、出版等部门处于经济利益需要还对消防宣传实行有偿收费,使消防部门公益宣传因经费受限举步维艰。而外界行政部门及中介组织又未能搭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平台。
(8)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对火灾隐患的惩戒力度软弱。消防法律、法规对预防重大火灾隐患产生和彻底消除重大火灾隐患的惩罚性不够,《消防法》设置的前置条件和强制措施削弱了对火灾隐患的监督力度,未加强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消防法律责任,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处罚措施。对社会中介组织及消防协会的职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
2 当前认定火灾隐患中存在的问题
(1)火灾隐患概念不清。现行《消防法》中提出了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的概念,但对哪些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却含混不清。《消防法》条文释义中指出,认定火灾隐患应具备3种情形:一是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二是火灾时会增加对人身、财产的危害;三是火灾时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只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的才可以认定为火灾隐患。
(2)火灾隐患认定只注重定性,而不注重定量。虽然《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从定性上明确了火灾隐患的概念,但仍较为笼统,缺乏定量上的考虑。例如,第18条第1款第4项规定:“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应认定为火灾隐患。但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在经营过程中,仍需使用酒精、液化石油气以及消毒剂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如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等。认定火灾隐患不宜完全从定性上认定,而应适当考虑量的因素,并宜根据量的大小,将火灾隐患划分为重大火灾隐患、火灾隐患和消防不安全因素或者问题。
(3)认定火灾隐患与重大火灾隐患时,人为因素较大。由于对火灾隐患的认定缺乏定量上的考虑,对重大火灾隐患的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22条规定:“确定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期限,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集体讨论;涉及复杂或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在确定前组织专家论证。”在消防执法实践中,在确定重大火灾隐患时,无论是集体讨论,还是专家论证,其确定原则均是从火灾隐患的危险性、危害性和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3方面进行论证,经过的也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定量标准,往往论证人和讨论人的主观意见在认定时发挥了过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语
火灾隐患是消防工作的主要对象,深入研究火灾隐患对指导我国消防工作、实现消防工作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火灾隐患的成因及火灾隐患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为了确保隐患认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彦. 一起较大火灾事故的调查与认定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08)
[2] 张长清. 提高火灾原因调查方法新思路探究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1)
[3] 李川. 火灾原因调查的几点体会 [J]. 中华民居. 2011 (11)
[4] 郭燕南. 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2)
关键词:火灾隐患;成因;认定;标准
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了解火灾隐患的形成,准确认定火灾隐患,是公安消防机构消除火灾隐患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兴起,伴随着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火灾隐患与事故的不断出现。例如: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历史遗留和现实动态管理等多种因素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火灾隐患。
1 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分析
火灾隐患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有法律本身的因素,也有执法过程中的因素;有宣传、培训、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经济、观念的综合因素。
(1)社会发展、法规修改造成火灾隐患增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量增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迅猛发展,文化娱乐、商贸场所日益发达,增加了致灾因素。另外,对火灾事故的不断总结、研究而修改、完善一些消防技术规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建筑火灾隐患。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别于2001、2006年作了修改,使原来许多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与场所成为新的火灾隐患单位。
(2)历史原因遗留大量隐患。在经济过热时期边设计、边施工、边营业的“三边工程”,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大量先建设、后审批的“首长工程”,《消防法》出台前遗留的大量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都是历史遗留的隐患。
(3)意识形态上对消防工作的漠视是最大的“火灾隐患源头”。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未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地方的消防业务经费的保障、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组建、消防宣传“四进”等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
(4)消防安全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钳制机制缺乏造成火灾隐患。全社会消防效益观尚待建立,企业消防安全评价与保险、信贷等经济行为互动机制缺乏,未全面实现以经济手段来促动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目标。
(5)消防监督执法中未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消防警力普遍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到基层矛盾越突出。执法不严、不公、不廉,以赞代罚和行政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消防“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的行政处罚执行难,当事人拒不执行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因为时间长、难度大,以至于火灾发生在停业之前。
(6)社会用于抗御火灾的消防设施存在着自身火灾隐患。城镇规划滞后或违法规划、违法建设形成隐患,设计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为争取业务,妥协于建设单位而违法设计,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施工单位恶性竞争,导致质量低劣。建设单位定期维护保养不够,造成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隐患。消防产品市场竞争无序,鱼龙混珠,行业自律不严,消防监督苍白无力,使原本先天不足的建筑消防产品与设施的状况雪上加霜。
(7)教育、培训带来公众消防知识的缺乏是不容忽視的“隐患”。社会面的消防教育、培训机制未真正建立,消防宣传氛围及推进机制未全面铺开,而新闻、出版等部门处于经济利益需要还对消防宣传实行有偿收费,使消防部门公益宣传因经费受限举步维艰。而外界行政部门及中介组织又未能搭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平台。
(8)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对火灾隐患的惩戒力度软弱。消防法律、法规对预防重大火灾隐患产生和彻底消除重大火灾隐患的惩罚性不够,《消防法》设置的前置条件和强制措施削弱了对火灾隐患的监督力度,未加强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消防法律责任,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处罚措施。对社会中介组织及消防协会的职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
2 当前认定火灾隐患中存在的问题
(1)火灾隐患概念不清。现行《消防法》中提出了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的概念,但对哪些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却含混不清。《消防法》条文释义中指出,认定火灾隐患应具备3种情形:一是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二是火灾时会增加对人身、财产的危害;三是火灾时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只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的才可以认定为火灾隐患。
(2)火灾隐患认定只注重定性,而不注重定量。虽然《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从定性上明确了火灾隐患的概念,但仍较为笼统,缺乏定量上的考虑。例如,第18条第1款第4项规定:“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应认定为火灾隐患。但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在经营过程中,仍需使用酒精、液化石油气以及消毒剂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如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等。认定火灾隐患不宜完全从定性上认定,而应适当考虑量的因素,并宜根据量的大小,将火灾隐患划分为重大火灾隐患、火灾隐患和消防不安全因素或者问题。
(3)认定火灾隐患与重大火灾隐患时,人为因素较大。由于对火灾隐患的认定缺乏定量上的考虑,对重大火灾隐患的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22条规定:“确定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期限,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集体讨论;涉及复杂或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在确定前组织专家论证。”在消防执法实践中,在确定重大火灾隐患时,无论是集体讨论,还是专家论证,其确定原则均是从火灾隐患的危险性、危害性和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3方面进行论证,经过的也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定量标准,往往论证人和讨论人的主观意见在认定时发挥了过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语
火灾隐患是消防工作的主要对象,深入研究火灾隐患对指导我国消防工作、实现消防工作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火灾隐患的成因及火灾隐患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为了确保隐患认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彦. 一起较大火灾事故的调查与认定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08)
[2] 张长清. 提高火灾原因调查方法新思路探究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1)
[3] 李川. 火灾原因调查的几点体会 [J]. 中华民居. 2011 (11)
[4] 郭燕南. 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