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阡陌交错的矿区在孩子眼里像一个大游乐场。一个土坡,一片空地,一石一瓦都是宝贝,有着别样的快乐。随处走走,或者刚好兜里装着粉笔、沙包、皮筋之类的东西,到哪儿都能玩得尽兴。
  放学对叶子来说,像院里的鸡熬到饭点,翅膀扇动着欢乐。作业已在学校完成,这是惯例。家里不足十五平米,矮小拥挤,还不够哥哥姐姐们施展拳脚。母亲应该在院里做饭。叶子不急着回,玩儿才是此刻的首选项目。
  叶子怀揣着在教室捡下的各色粉笔头,选块离家不远的马路开阔地带,开始熟练地画“跳格子”。手下的涂鸦,像很多图案的翻版,比如她的数学作业本,比如她生活的平民区。中间一排排横格是密匝拥堵的排房,左右两竖格是马路。想到马路,叶子有些后悔,不该在这个节点给自己添堵。
  该死的马路!
  叶子的情绪使手中的笔线变得扭曲。脑海中紧跟着闪现出一堆堆小山似的带馊味的垃圾场,那是母亲的“游乐场”,也是叶子小脑瓜中的灰色地带。
  矿区的黎明,睡意朦胧,垃圾场的代谢却永远停不下来。方圆几里的排房,人们的吃喝拉撒都体现在这些山体中。晨曦中,三四个娘子军,如几头灰头土脸的“小毛驴”围着一个平车,在尘土飞扬中合奏扫、铲、装的刺耳与蹩脚的音乐。平车在重压之下飘摇吱呀着,不堪重负。柔弱的母亲此时显现出她的非凡气魄,或做“吊环”,或做“下蹲”,面部暴起的青筋隐藏在口罩后边,平车被整得服服帖帖。
  见此情景,会有路人侧目掩鼻走过,或者躲避瘟神似的远远闪开。平车路过叶子家排房的马路口,隔壁吴婶总会鄙夷而厌烦地对“小毛驴”们喊叫:“又脏又臭的,赶快走吧。”脸上“法令”和“川”字纹毕现。叶子若在场,除了怒目怼其外,止不住想要逃离。叶子觉得九岁已是大人了,自己身体里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受到了侮辱和伤害。
  叶子常做美梦,梦到母亲在众人视野里衣着清爽,受人尊重。或者像吴婶们一样悠闲地坐在门口闲撇嘴,不用那么辛苦。醒来后,叶子会责怪自己要求太多,若只梦到衣着清爽,受人尊重,说不定可以梦想成真呢。叶子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
  梦境总是一次次破灭……
  叶子把想法、梦境夸张后撒娇地跟母亲一股脑提出来。母亲忙着在锅灶前炒菜,没有理会;叶子转变策略开始威胁抗议,母亲忙着喂院子里的鸡,顾不上应答。
  叶子最后使出杀手锏,点出几个玩伴的名字,拐着弯说着母亲的形象问题。叶子引用吴婶的话:“像毛驴一样地干活,一天才挣八角钱。”叶子甚至想到绝食,后来只间隔了一顿饭,便认输了。
  母亲顾不上理会“作”的叶子,垃圾场和灶台是她连轴转得发晕的战场。不过,她会给绝食后的叶子煮颗生日才有的鸡蛋,眼神温柔中带着坚定。叶子的快乐夹杂着不快乐像不远处河滩里的河水裹着石头流淌。
  这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上初中的大哥二姐双双转入资质较好、升学率较高的镇上中学。这个消息像爆米花的那声响,在叶子心里炸开了。叶子掰着指头费劲算着,俩人的学费加起来是母亲半年的工资。这些工资,何止可以让母亲穿一套光鲜的衣裳?全家七口都可以体面一次。叶子觉得母亲简直不可理喻。
  叶子想不通,别家的半大孩子都辍学打工了,即使上完初中的吴婶家儿子,不也天天晃悠着抱怨学白上了吗?
  叶子这天起了个大早,跟佝着腰、穿着补丁裤,正扫马路的母亲理论。母亲戴着大口罩,眼神坚定:“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叶子感觉自己的小心脏碎了。
  还有操碎心的,是隔壁的吴婶。她显得格外忙活,打排房走个来回,像刮了阵季候风。叶子家出去上学的事已是尽人皆知。按那时的教育理念、消费水平,一个普通家庭竟如此有如此财力、有勇气让两个人上“贵族”学校,已是开了先河。
  叶子偶尔看到邻居们交头接耳,或者聚在一起闲撇嘴,认定是在嚼她们家的舌根。叶子便绕着走,有时干脆躲在家里看看书。
  第二年,大哥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成为排房中的第一个。
  紧接着,二姐被市里卫校中专录取,也是排房中的第一个。
  季候风再一次刮起……
  据说,母亲们的垃圾车每天会路过镇上校长家门口,只有母亲会主动把她家门口的垃圾扫走。母亲的举动得到了校长的关注。时间久了,母亲会不向她打听一些学校的事情,并在校长的建议下把哥哥姐姐转走。
  后来,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妇女来家里串门了。条件好些的,会向母亲打听转学的事情;家里拮据的,询问扫马路有无空缺,那八角钱摞起来,也是一笔诱惑。那个低矮的房屋里,充满了母亲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叶子没承想纠结在心底的一直无法处理掉的伤心事,竟在别人眼里成了羡慕的热题。母亲并不曾因为扫马路、穿补丁裤而影响形象和自信,反而成了大家效仿的对象。叶子感觉曾经做过的那个美梦成真了。
  那年,在母亲的推荐下,吴嬸干上了扫厕所的活儿,一天一元钱,吴婶劲头十足。
  排房的几个孩子转到了镇里中学。母亲说,再过两年,就轮上叶子了……
  叶子忙着在院子里丢沙包,听到这句话,跳得更欢了。
  刘海红:山西省介休市作家协会会员、介休汾西矿业小小说沙龙秘书长。作品散见于《精短小说》《山西焦煤报》《绵山文艺》及各种网络平台。
其他文献
煤海遨游的舵手  從遥远的嘴含油灯斜拉柳条筐  爬行而来,褴褛衣衫是护身服  窑一样的洞穴铸就“走窑汉”  筐里的煤,汗血融入  燃烧格外火红,采煤工  挺直腰板耕耘一片黑海  为的是火红的胸膛里装着梦想  一按电钮  一块,一家,一个族群的煤  轰然倒下,像一个姓氏的毁灭  采煤机跳跃欢呼得像个孩子  升井后的他  招惹了煤一样性格的  煤亮子,皱纹里的煤粉发着光  眼睛和牙齿却不容玷污  他回
期刊
姐姐 亲爱的姐姐  你活着时我从不叫你  亲爱的 姐姐  那时这个字眼多么羞涩贵重  像月亮 又像太阳  姐姐 我亲爱的姐姐  昨夜  你以夢的形式和我相见  还是那件老式羊皮祆  黑色马靴和你吃肉的银刀  月光般贴在你身上  姐姐 你递给我一碗酥油奶茶  说喝吧 喝了暖暖身体  灯影下  你的睫毛蜻蜓一样 闪亮  辫子上的红头绳  少年一样燃烧  姐姐 你望着我像望着梦  说咱们的阿妈 她很好 
期刊
矿山经常会薄如一张冷峻的版画  正反两面,淬火的拓印凸凹出工业肋骨  一根根坚硬而深沉的细节  矿井是伸进泥沼的足履  煤仓是举向天空的臂膀  一眼望穿的星宿囚禁在深邃的腹腔  是太阳还是明月  铺下黯淡的光影,混淆着昼与夜  巨大的煤壁被挂在脏污的画布上着墨  所有刀笔潜心的修饰都有  不同寻常的研磨。即使是大写意  也会牵动螺母在每个关节嵌入的隐痛  下料漏槽一直口若悬河,喉头吞吐着  不可莫
期刊
李堡,梨花高过塬顶  逐水而居,葫芦河在山脚下汩汩流淌  梨花翻飞的村庄  坐拥在春天的怀抱  我看见春风中  扎着红围巾的村姑身影  在梨花飘香的果园忙碌着  培土、浇水、除草、疏花  果园背依祁家大山  梨花盛开的村庄,像一幅  春意荡漾的画卷。满眼的白  点亮着蓝色天穹下的静宁  李堡  一枝梨花高过塬顶  一湫绿绿的芦苇浸染故土情深  一棵挺立在大山之巅的树影  追逐着翱翔的苍鹰  赶春的
期刊
煤是黑色的粮食  乌黑的煤,闪闪发亮  它们是沉积在地下的粮食  散发着麦子一样的清香  在钢铁的炉膛,汽笛的长鸣里  煤被巨龙吞咽,被齿轮咀嚼  成为工业的光电,农业的肥  成为社区的温暖,祖国的动力  身居矿山,我知道  煤是最诚实最干净的物质  开釆前,它是黑的  燃烧中,它是火红的  燃烧后,它像雪一样白净  开采它们的矿工  是最纯洁的人群  心怀矿山,我更深知  矿工的火热情怀,让冰冷
期刊
王犁  1970年生于浙江淳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并从吴山明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作品多次参加各类专业展事并获奖。出版有文集《書桌画案》《排岭的天空》《忍不住的表达》,以及个人画册多本。
期刊
地平线  黎明,走向你  子夜,仍走向你  光芒万丈的疆域  矿工与你顶天立地  身躯,任你升降  峰峦,随你迭起  如果你是光明的卡尺  礦工就是真理的根据地  若隐若现的延伸  匍匐在矿工脚底  与温暖相关的荣誉  被你穿成永恒珠玑  上升的虚拟  沉下去  脚步、铸铁以及呼吸  升上来  肩胛、帽盔、耿直的光线  动态之雪写意时间告示  在洞口布下洁白警言  那不是狰狞的陷阱  不是陨石的过
期刊
正在过年之际,遭遇了一场由新冠肺炎病毒所引起的瘟疫之灾。哪里也不能去,只好待在家里。农历正月二十八,中午时分,年逾古稀的段老大微信发来一张图片,照的是餐桌台面平铺着的一张报纸,报纸上面右侧是一只青花边的瓷盘,盘中盛有半片卤猪耳、半截香肠,盘面上架着一双竹筷,青花盘的左侧是一只外面有小红碎花的白瓷小碗,碗壁上挂着散乱的葱蒜碎末,里面是酱油醋拌的小半碗水煮花生米,碗的旁边是一瓶扎着红飘带的贵州茅台集团
期刊
一  二喜八岁那年,家乡连遭大旱,庄稼种下就枯或没发芽,多半年几乎是绝收,人们吃光了家里的粮食,接着挖山上的野菜;野菜吃光了,就啃草根树皮,一片赤地连着坡峦十里向山外延伸。到了这种地步,逃荒潮就开始了。  爹那天拎着个旧包袱出门后就再不见回还。娘苦等了一个月余,然后说,不能再等下去了,要想活命,还是出门逃荒去吧。  逃荒的人流潮水一般,一路往东。娘说,东边富庶,能讨到吃的。可事实上,到处都是逃荒的
期刊
夜说来就来了,那种暗铺天盖地。  秋梅关了院门,走进屋里,把屋门闩好了,把炕上的被单抖了抖,床单展展地铺开,枕头放好,身子轻飘飘地放到了床上。躺下后,才觉得身上哪里都在疼,那种疼如同一种召唤。秋梅自骂:“天生的贱命,让你缓着,就是享不了那福,让你受罪,你哪儿都不疼。”秋梅用左手掐着右胳膊,胳膊僵得要命,酸困酸困的。  秋梅看着屋顶发呆,男人已经走了三四个月了,这三四个月里,秋梅老是在想,人活着和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