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目前我军参加援外扫雷次数最多、示范排雷数量最多、培训外军学员最多的扫雷专家。
——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与专家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取得20多项技术成果,研发6项新装备,填补了我军多项扫雷技术的空白。
——他组织实施的扫雷,与其他国家扫雷部队相比,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安全系数最大。
——他被军委首长称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先进典型”。
——他就是十七大代表、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副团长兼工程师陈代荣。
过硬技术捍卫祖国荣誉
去年8月,地处美丽的地中海沿岸的中东之国黎巴嫩,经过黎以冲突的战火之后,南部地区到处都是遗留下来的各种爆炸物,这些弹药稍有触动就可能引发爆炸。
在黎巴嫩维和的陈代荣参加了这次排雷行动,当他带领官兵到达现场时,只见一枚带着引信、重约230公斤的未爆航弹斜插在楼房上,楼房因承载过重摇摇欲坠,稍微处置不当,航弹就会掉下来并发生爆炸。见此情景,陈代荣拦住战友们:“太危险了,还是我来。”检查完安全性能后,开始排除工作,由于航弹周围的空间比较窄,实施挖掘随时可能触碰到引信,他只得手拿十字镐,小心地一点点轻轻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航弹取出并移至安全地带销毁,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2005年9月,陈代荣参加援助泰国的扫雷行动。在一次分割雷带时,一名曾多次参加排雷并接受过外军扫雷培训的泰方学员十分自信地说:“依我的经验判断,这里肯定没有地雷。”说完,他一步跨进雷区,准备进入下一个目标区。陈代荣及时拽回他,操起探雷器开始搜排,不到10分钟,就发现并成功排除了一枚跳雷,那名泰国学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经过36天的苦战,他和战友们扫除了泰国东部靠近柬埔寨边境地区近2万平方米的雷场,扫除各式地雷212枚,爆炸物及金属残片近千件。
在雷场移交仪式上,泰国陆军总参谋长当场宣布:“这里原本是一片被死神笼罩的雷区,是你们帮助它恢复了原有的美丽,我们要在它上面种上一片树林,永远见证泰中两国的友谊!”
艰苦条件彰显顽强作风
2002年9月,陈代荣赴厄立特里亚执行教学指导扫雷任务前,早把困难预想足了,可到后才发现,现实条件比预想的还要差。
厄立特里亚气候恶劣,白天平均气温都在40℃以上,穿胶鞋在地上站不到10分钟,鞋底就发烫。如此高温酷暑,用水却极有限,他们的饮用水要从100多公里外的首都阿斯马拉拉运来,来回需六七个小时,一周一次,一次只有12小桶。为节约用水,陈代荣和战友们“探索”出节水方法:喝水时,先拧开军用水壶,倒小半壶盖的水,伸出舌头在盖里舔一舔,再用嘴唇贴在上面湿润一下,用嘴抿七八次,才把小半盖的水喝下去。每天洗脸时,将毛巾一角润湿后,擦一擦就算完事。
在雷场上,19公斤重的扫雷服穿上不到5分钟就大汗淋漓,加上缺水,有时一个月也洗不上澡,官兵们很快患上烂裆病,痛得走路都困难。面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陈代荣没有抱怨,他带头给大家鼓劲:“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军人,在雷场的一举一动,只能给五星红旗增辉,决不能抹黑。”
生死瞬间见证人格魅力
排雷,世界公认的高危作业。雷场,被人们喻为生死线。
2005年底,陈代荣赴泰国执行示范教学扫雷任务时,在尖竹文府哺隆县芭嘎村附近的雷场,泰方学员散亚目发现一枚设有诡计装置的防步兵地雷,属重叠设雷,危险性大,他无从下手,当时在场的我方一专家正要前去排除,陈代荣挡住了他:“是诡计雷,让我来。”陈代荣命令所有人退出到安全地域后,自己才动手排雷。由于埋设时间长,雷体已锈迹斑斑,拉火栓锈蚀容易断,稍有碰撞就会爆炸,随时都有危险。陈代荣轻轻插上保险销,剪断绊线,将地雷引信取出分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30分钟后,当陈代荣站起来时,汗水已经把他泡成一个“水人”。
陈代荣与地雷打交道20年来,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00余次排除重大险情。他亲手排除的大多是危险性大的“险情雷”和“诡计雷”。
一次,厄方官员前来勘查雷场,饱受雷害之苦的厄方官员摊着双手,耸耸肩,只摇头。陈代荣笑笑说:“不用怕,跟着我走,踩着我的脚印!”说着,陈代荣走进了雷场,而厄方官员还是站在场外,眼里带有几分怀疑。“进来,你们顺着我的脚印走,就是踩到地雷,第一个被炸的也是我,不用怕。”陈代荣用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
雷场勘查完毕后,厄方一名官员问陈代荣:“你不怕被地雷炸吗?”
“我就是干这行的,我要为你们的生命负责。”
他的回答令厄方官员惊叹地跷起大拇指:“中国军人不怕牺牲。”
责任编辑
乔 玉
——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与专家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取得20多项技术成果,研发6项新装备,填补了我军多项扫雷技术的空白。
——他组织实施的扫雷,与其他国家扫雷部队相比,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安全系数最大。
——他被军委首长称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先进典型”。
——他就是十七大代表、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副团长兼工程师陈代荣。
过硬技术捍卫祖国荣誉
去年8月,地处美丽的地中海沿岸的中东之国黎巴嫩,经过黎以冲突的战火之后,南部地区到处都是遗留下来的各种爆炸物,这些弹药稍有触动就可能引发爆炸。
在黎巴嫩维和的陈代荣参加了这次排雷行动,当他带领官兵到达现场时,只见一枚带着引信、重约230公斤的未爆航弹斜插在楼房上,楼房因承载过重摇摇欲坠,稍微处置不当,航弹就会掉下来并发生爆炸。见此情景,陈代荣拦住战友们:“太危险了,还是我来。”检查完安全性能后,开始排除工作,由于航弹周围的空间比较窄,实施挖掘随时可能触碰到引信,他只得手拿十字镐,小心地一点点轻轻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航弹取出并移至安全地带销毁,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2005年9月,陈代荣参加援助泰国的扫雷行动。在一次分割雷带时,一名曾多次参加排雷并接受过外军扫雷培训的泰方学员十分自信地说:“依我的经验判断,这里肯定没有地雷。”说完,他一步跨进雷区,准备进入下一个目标区。陈代荣及时拽回他,操起探雷器开始搜排,不到10分钟,就发现并成功排除了一枚跳雷,那名泰国学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经过36天的苦战,他和战友们扫除了泰国东部靠近柬埔寨边境地区近2万平方米的雷场,扫除各式地雷212枚,爆炸物及金属残片近千件。
在雷场移交仪式上,泰国陆军总参谋长当场宣布:“这里原本是一片被死神笼罩的雷区,是你们帮助它恢复了原有的美丽,我们要在它上面种上一片树林,永远见证泰中两国的友谊!”
艰苦条件彰显顽强作风
2002年9月,陈代荣赴厄立特里亚执行教学指导扫雷任务前,早把困难预想足了,可到后才发现,现实条件比预想的还要差。
厄立特里亚气候恶劣,白天平均气温都在40℃以上,穿胶鞋在地上站不到10分钟,鞋底就发烫。如此高温酷暑,用水却极有限,他们的饮用水要从100多公里外的首都阿斯马拉拉运来,来回需六七个小时,一周一次,一次只有12小桶。为节约用水,陈代荣和战友们“探索”出节水方法:喝水时,先拧开军用水壶,倒小半壶盖的水,伸出舌头在盖里舔一舔,再用嘴唇贴在上面湿润一下,用嘴抿七八次,才把小半盖的水喝下去。每天洗脸时,将毛巾一角润湿后,擦一擦就算完事。
在雷场上,19公斤重的扫雷服穿上不到5分钟就大汗淋漓,加上缺水,有时一个月也洗不上澡,官兵们很快患上烂裆病,痛得走路都困难。面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陈代荣没有抱怨,他带头给大家鼓劲:“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军人,在雷场的一举一动,只能给五星红旗增辉,决不能抹黑。”
生死瞬间见证人格魅力
排雷,世界公认的高危作业。雷场,被人们喻为生死线。
2005年底,陈代荣赴泰国执行示范教学扫雷任务时,在尖竹文府哺隆县芭嘎村附近的雷场,泰方学员散亚目发现一枚设有诡计装置的防步兵地雷,属重叠设雷,危险性大,他无从下手,当时在场的我方一专家正要前去排除,陈代荣挡住了他:“是诡计雷,让我来。”陈代荣命令所有人退出到安全地域后,自己才动手排雷。由于埋设时间长,雷体已锈迹斑斑,拉火栓锈蚀容易断,稍有碰撞就会爆炸,随时都有危险。陈代荣轻轻插上保险销,剪断绊线,将地雷引信取出分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30分钟后,当陈代荣站起来时,汗水已经把他泡成一个“水人”。
陈代荣与地雷打交道20年来,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00余次排除重大险情。他亲手排除的大多是危险性大的“险情雷”和“诡计雷”。
一次,厄方官员前来勘查雷场,饱受雷害之苦的厄方官员摊着双手,耸耸肩,只摇头。陈代荣笑笑说:“不用怕,跟着我走,踩着我的脚印!”说着,陈代荣走进了雷场,而厄方官员还是站在场外,眼里带有几分怀疑。“进来,你们顺着我的脚印走,就是踩到地雷,第一个被炸的也是我,不用怕。”陈代荣用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
雷场勘查完毕后,厄方一名官员问陈代荣:“你不怕被地雷炸吗?”
“我就是干这行的,我要为你们的生命负责。”
他的回答令厄方官员惊叹地跷起大拇指:“中国军人不怕牺牲。”
责任编辑
乔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