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陈代荣享誉国际雷场的中国扫雷专家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目前我军参加援外扫雷次数最多、示范排雷数量最多、培训外军学员最多的扫雷专家。
  ——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与专家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取得20多项技术成果,研发6项新装备,填补了我军多项扫雷技术的空白。
  ——他组织实施的扫雷,与其他国家扫雷部队相比,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安全系数最大。
  ——他被军委首长称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先进典型”。
  ——他就是十七大代表、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副团长兼工程师陈代荣。
  
  过硬技术捍卫祖国荣誉
  
  去年8月,地处美丽的地中海沿岸的中东之国黎巴嫩,经过黎以冲突的战火之后,南部地区到处都是遗留下来的各种爆炸物,这些弹药稍有触动就可能引发爆炸。
  在黎巴嫩维和的陈代荣参加了这次排雷行动,当他带领官兵到达现场时,只见一枚带着引信、重约230公斤的未爆航弹斜插在楼房上,楼房因承载过重摇摇欲坠,稍微处置不当,航弹就会掉下来并发生爆炸。见此情景,陈代荣拦住战友们:“太危险了,还是我来。”检查完安全性能后,开始排除工作,由于航弹周围的空间比较窄,实施挖掘随时可能触碰到引信,他只得手拿十字镐,小心地一点点轻轻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航弹取出并移至安全地带销毁,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2005年9月,陈代荣参加援助泰国的扫雷行动。在一次分割雷带时,一名曾多次参加排雷并接受过外军扫雷培训的泰方学员十分自信地说:“依我的经验判断,这里肯定没有地雷。”说完,他一步跨进雷区,准备进入下一个目标区。陈代荣及时拽回他,操起探雷器开始搜排,不到10分钟,就发现并成功排除了一枚跳雷,那名泰国学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经过36天的苦战,他和战友们扫除了泰国东部靠近柬埔寨边境地区近2万平方米的雷场,扫除各式地雷212枚,爆炸物及金属残片近千件。
  在雷场移交仪式上,泰国陆军总参谋长当场宣布:“这里原本是一片被死神笼罩的雷区,是你们帮助它恢复了原有的美丽,我们要在它上面种上一片树林,永远见证泰中两国的友谊!”
  
  艰苦条件彰显顽强作风
  
  2002年9月,陈代荣赴厄立特里亚执行教学指导扫雷任务前,早把困难预想足了,可到后才发现,现实条件比预想的还要差。
  厄立特里亚气候恶劣,白天平均气温都在40℃以上,穿胶鞋在地上站不到10分钟,鞋底就发烫。如此高温酷暑,用水却极有限,他们的饮用水要从100多公里外的首都阿斯马拉拉运来,来回需六七个小时,一周一次,一次只有12小桶。为节约用水,陈代荣和战友们“探索”出节水方法:喝水时,先拧开军用水壶,倒小半壶盖的水,伸出舌头在盖里舔一舔,再用嘴唇贴在上面湿润一下,用嘴抿七八次,才把小半盖的水喝下去。每天洗脸时,将毛巾一角润湿后,擦一擦就算完事。
  在雷场上,19公斤重的扫雷服穿上不到5分钟就大汗淋漓,加上缺水,有时一个月也洗不上澡,官兵们很快患上烂裆病,痛得走路都困难。面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陈代荣没有抱怨,他带头给大家鼓劲:“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军人,在雷场的一举一动,只能给五星红旗增辉,决不能抹黑。”
  
  生死瞬间见证人格魅力
  
  排雷,世界公认的高危作业。雷场,被人们喻为生死线。
  2005年底,陈代荣赴泰国执行示范教学扫雷任务时,在尖竹文府哺隆县芭嘎村附近的雷场,泰方学员散亚目发现一枚设有诡计装置的防步兵地雷,属重叠设雷,危险性大,他无从下手,当时在场的我方一专家正要前去排除,陈代荣挡住了他:“是诡计雷,让我来。”陈代荣命令所有人退出到安全地域后,自己才动手排雷。由于埋设时间长,雷体已锈迹斑斑,拉火栓锈蚀容易断,稍有碰撞就会爆炸,随时都有危险。陈代荣轻轻插上保险销,剪断绊线,将地雷引信取出分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30分钟后,当陈代荣站起来时,汗水已经把他泡成一个“水人”。
  陈代荣与地雷打交道20年来,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00余次排除重大险情。他亲手排除的大多是危险性大的“险情雷”和“诡计雷”。
  一次,厄方官员前来勘查雷场,饱受雷害之苦的厄方官员摊着双手,耸耸肩,只摇头。陈代荣笑笑说:“不用怕,跟着我走,踩着我的脚印!”说着,陈代荣走进了雷场,而厄方官员还是站在场外,眼里带有几分怀疑。“进来,你们顺着我的脚印走,就是踩到地雷,第一个被炸的也是我,不用怕。”陈代荣用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
  雷场勘查完毕后,厄方一名官员问陈代荣:“你不怕被地雷炸吗?”
  “我就是干这行的,我要为你们的生命负责。”
  他的回答令厄方官员惊叹地跷起大拇指:“中国军人不怕牺牲。”
  
  责任编辑
  乔 玉
其他文献
前不久,北海某海域。一架正在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海军舰载直升机突然接到海上求救信号:“一名船员突发急症,生命垂危,急需救援。”舰载直升机直飞出事海域,迅速将病员救起空运回陆地送往急救中心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转危为安……这是我军首家“蓝天医院”实施海空立体急救的一个镜头。    把梦想变为现实——在空中架起,“生命长廊”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海战日趋多层次、立体化。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对于搜
期刊
2005年3月,一则报道引起了武警总-医院院党委的关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每年在我国新增6%~7%,约15万人,由于治疗方法复杂、费用高昂,让贫困家庭无力承担,大约有1/3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此失去救治机会,有的不到20岁就失去了生命。院党委一班人认识到,做为医院,特别是部队医院,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贫困家庭患者解除病痛,替国家分忧,为群众解难,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分力,尽一分责,将是
期刊
黑衬衫,扎着裤脚的蓝军裤,迷彩胶鞋,一件炊事员的白围裙和一顶旧草帽。77岁的姜吉俭老人和往常一样,凌晨4点就悄悄走出家门。  20多年,在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疗养区,姜吉俭老人每天都在清扫营区中迎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他打扫营院,收拾垃圾,忙里忙外。  老人的名字其实不在疗养院编制名册上。但他是打心眼里想为疗养院做点事。用老人的话讲:“活干完了,里里外外干净了,心里凉快。”因此,老人拒绝拿报酬。
期刊
“在五角星形的十个要塞排兵布阵,每个进驻要塞的指挥员必须遵循第一塞侦察、第二塞巡察、第三塞驻扎的要求,依次给九个要塞派出指挥员。”随着话音一落,数百名广州军区通信团的干部战士都在看似沙盘的中华棋棋盘上虎虎生风地练起了“战地布防”的推演游戏。  替代“布防官”的棋子在指战员的手中布了收、收了又布,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了20多分钟,但看似非常简单的布防任务还没有一个人能够顺利完成。这时有战士提出让讲课的教
期刊
苦练实训的300多个日日夜夜,是使命和忠诚,将他们紧紧凝聚在了一起。甘于奉献、不屈不挠、无所畏惧,他们用军人独具的魅力诠释着无悔的军旅。  为了“如期形成保障力”这一目标,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风高浪急,从院党委到普通一兵,从医生到护士,406医院在职的科技干部有86%参加卫勤分队训练,54%被抽组,人人参训,天天练兵,其中80%都是全训日。紧急拉动、长途奔袭、连续作战
期刊
2007年8月1日,我与武警新疆森林总队政治部副主任阿合买提江、科长张增万,从乌鲁木齐乘早班飞机来到和田,与799名维族村民,共同欢庆建军80周年。和田地区民丰县若克雅乡博斯坦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交给我们总队定点扶贫、结对帮建的村庄。这是远在昆仑山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一个小村庄,名副其实的“博斯坦”。  按照维族习惯,远方贵客必有珍贵礼物。我将总队官兵集资的10万元捐款,交给了博斯坦
期刊
崔琴红:高原“南丁格尔”    2006年一位名叫加羊才珍(音译)的藏族老大娘,身患食道癌住进解放军536医院。入院时她身上的褥疮已经发展到三期,腥臭难闻,家人不愿靠近。外二科护士长崔琴红却像大娘的亲生女儿一样,主动担负起护理责任,坚持每天为老大娘创面换药,定期给她洗头,擦浴。  在一次下胃管时,因为语言不通,大娘没有配合操作,储留多目的食糜喷了崔琴红一脸,红的、绿的……她丝毫没有抱怨,耐心地用手
期刊
前几年的一个7月,淮河流域突发罕见的大洪水。我们几个部队作家去采访那些抗洪的子弟兵们,一路上坐车行船,奔波在多灾多难的淮河两岸。到处是浑浊无际的大水,大堤上到处是满身泥污、累得不行的战士们。当时几次大洪峰已过,水势已平缓待退,数万子弟兵们都松口气,准备休整回营了。我们奔走在千疮百孔的大堤上,在烈日骄阳下,在沙包木桩间,一面采访那些官兵抗洪的感人故事,一面和当地的乡亲们一起敲锣打鼓地欢送着这些最可爱
期刊
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艘唯一的海上医院船——421医院“南医09船”。这艘医院船常年在祖国南部海万里海疆劈波斩浪。选艘医院船上,生活着一群当代女水兵。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甲板上。告别了一天紧张的训练生活,医务人员们纷纷走上甲板。每天的这个时候,是甲板上最热闹的时候。  湿湿的空气中带着成的“海味”,站在甲板上,深深地吸上一口,大家的心情顿时舒畅开来,一天的疲劳也随风而去。年轻的女水兵们
期刊
深秋时节,笔者在位于京南市郊的空军某部采访了军旅书法家张维忠。 上次采访维忠是在10年前,那时的他在沈阳军区空军某部从事宣传工作,是书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在各类评比中获得过一些奖项;荏苒的光阴雄健了他的笔力,临池习书十几年后的今天,笔耕不辍的他已凭借空灵雅逸且遒劲多姿、造势欹侧又归平正的书风独树一帜,曾获包括“兰亭奖”一等奖在内大小数十个奖项。    自幼痴迷书画,正式习书在军营,在他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