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实践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抽象的、难以把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思想政治理论“入耳”;实现思想道德觀念的内化和外化。使思想政治理论“入脑”、“入心”。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高等学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53-01
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基本含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可以从教学的实践前提、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三个方面加以界定。一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以实现是通过教学的实践过程来衡量的,只要教学持续了一个既定的阶段,完成了既定的程序,就足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已经完成。而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实践只有通过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实践的结果才能加以衡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前提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脉络,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的良好效果,即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动态分析
与其他专业课教学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变动性特征。其教学实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受教育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这些变化,适当调节教学实践过程和教学环节。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体现为思想政治理论“入耳一人脑——入心”的动态过程。
(一)入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初始阶段
所谓“入耳”,就是指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乐于接受。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兴趣选择起着导向作用。有着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氛围的学校,学生必然乐于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
首先,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动性。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最后,在教学实践中可提出一些具有“震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二)入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中间环节
所谓“入脑”,就是指通过通俗易懂、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能力。“入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兴趣既是“入耳”的重要前提。也是“入脑”的重要途径。解决“入脑”问题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教师必须把握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
一是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久记忆打下基础。
二是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规范.这就决定了对该内容的记忆仅仅是简单的背诵是不够的.必须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根据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克服遗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闱4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以后
逐渐缓慢。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在遗忘还没开始的时候就进行有效的密集多样的复习,无疑会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留下深刻痕迹,这对于长时记忆会有很大作用.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三)入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有效实践的完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研究和遵循思想道德观念内化和外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思想道德观念内化和外化的方法和途径,使思想政治理论“人心”。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能真正领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学生在思想道德认知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把思想和道德的要求内化为思想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和社区参观、调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知以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出来,通过整理思想,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王青耀.浅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创新”[N].光明日报,2006-05-23.
[3]李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求是,2007,(8).
[4]张志金,程慧琴.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高等学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53-01
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基本含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可以从教学的实践前提、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三个方面加以界定。一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以实现是通过教学的实践过程来衡量的,只要教学持续了一个既定的阶段,完成了既定的程序,就足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已经完成。而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实践只有通过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实践的结果才能加以衡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前提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脉络,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的良好效果,即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动态分析
与其他专业课教学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变动性特征。其教学实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受教育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这些变化,适当调节教学实践过程和教学环节。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体现为思想政治理论“入耳一人脑——入心”的动态过程。
(一)入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初始阶段
所谓“入耳”,就是指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乐于接受。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兴趣选择起着导向作用。有着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氛围的学校,学生必然乐于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
首先,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动性。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最后,在教学实践中可提出一些具有“震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二)入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的中间环节
所谓“入脑”,就是指通过通俗易懂、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能力。“入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兴趣既是“入耳”的重要前提。也是“入脑”的重要途径。解决“入脑”问题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教师必须把握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
一是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久记忆打下基础。
二是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规范.这就决定了对该内容的记忆仅仅是简单的背诵是不够的.必须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根据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克服遗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闱4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以后
逐渐缓慢。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在遗忘还没开始的时候就进行有效的密集多样的复习,无疑会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留下深刻痕迹,这对于长时记忆会有很大作用.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三)入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有效实践的完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研究和遵循思想道德观念内化和外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思想道德观念内化和外化的方法和途径,使思想政治理论“人心”。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能真正领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学生在思想道德认知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把思想和道德的要求内化为思想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和社区参观、调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知以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出来,通过整理思想,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王青耀.浅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创新”[N].光明日报,2006-05-23.
[3]李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求是,2007,(8).
[4]张志金,程慧琴.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