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应有之义,是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举措。为全面摸清近三年来曹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有力推进政府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有效实施,尽快建设适应农村发展、符合群众需求的基层文化发展模式专题调研活动,我们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并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基层文化;调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一、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状及开展情况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目前,全县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27处,建设率100%,2013年,市文广新局分配给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的名额是一级站2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3个;全县1176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数量达到638个,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点实现全覆盖;新建尼山书院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个、乡村儒学讲堂100个。全县共有各类剧团、唢呐队、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等农村艺术团体500多个,演出内容日益丰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5000余场次。
(二)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
一是2013年,对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充实。配备设施主要包括音响器材(音箱、功放、话筒、调音台)、器乐(二胡、腰鼓、电子琴)、演出道具(秧歌服、扇子)、健身器材(兵乓球台、健身车、踏步机、羽毛球)‘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摄像机)、书柜等;完成了100处标准化文化大院的改扩建和100家农家书屋的充实提升工作,,并为安蔡楼镇等首批9个乡镇,配备了总价值约50万元的硬件设备,包括音响器材、器乐、演出道具、健身器材、电子设备、书柜等。为我县的4个庄户剧团(安才楼特色剧团、苏集镇剧团、青堌集复程剧团、曹城春雷剧团)各配置了一套演出音响。二是2014年开展了“六个一百”文化惠民工程(即:创建100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充实提升100家农家书屋、提高完善100家文化大院、培训100名专业文艺骨干、举办100场文艺下乡演出活动、培养100个农村秧歌代表队)。为100个硬件基础较好的行政村配备了标准化资料橱柜、专用投影仪等共享工程专用设备,挑选出了100余种与农村养殖、种植、生产销售、健康保健等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刻录成10000张光盘资料,每个村配送100张;对100家农家书屋进行了充实提升,为每一个书屋配发总价值约为2万元的图书1000册,2米高、2.7米宽的标准化专用书橱1组;为150家文化大院配发建设器材1套,100盘农村科普光盘,标准化专用橱柜1组,投影仪1套,演出服装30套,文件橱、光盘橱各1组,图书1000册,电脑及室外演出音响等配套设备。
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开展情况
(一)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繁荣
一是依托各种节庆日,组织开展广场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等,连续举办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两届物交会、大型消夏啤酒文化艺术节、千人广场舞汇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在县尼山书院开展专题讲座21期,在乡村儒学讲堂播放传统文化视频讲座15期。
(二)开展大规模的送文化下乡活动
自2013年以来,相继开展了“百场文艺下乡”、“千村文艺演出”、“秋冬季文艺演出”等文化下乡下乡演出活动。覆盖了全县117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演出1场文艺节目。演出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有戏曲、琴书、坠子、秧歌舞、广场舞、歌曲等,直接惠及群众100多万人次。今年,结合万名文艺人才培训工作,开展的2015年秋冬季文艺下乡活动,于8月20日在庄寨举行开幕式。活动采取组织辖区内的万名文艺骨干团队进行汇演的方式进行,同时选派文艺志愿者和文艺精英到各乡镇跟踪指导,做好人员再培训,边培训边演出,全面高效完成27个乡镇办事处的演出任務,有420多个文艺团队参演。
三、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曹县党委、县政府认真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狠抓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但与新形势发展要求和群众文化需求相比,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长期投入不足,投资结构单一。近年来,公共文化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其他事业投入(如科技、卫生、教育等)相比,还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和资金支持,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长期不能足额到位,要求配套的资金也不能及时兑现,与群众潜在的巨大文化需求相比捉襟见肘。同时,在投资结构上还是以政府出资为主,来自社会、集体、个人的捐赠和赞助极少。
(二)管理滞后,设施利用率不高。尽管建设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但存在着建而不用、挪作他用、规范管理缺位问题,导致文化设施闲置浪费现象。
四、推进农村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调整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和投资结构,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总量,设定投入保障底线,并根据当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状况同步提高投入比重,尤其是在设施投入、活动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同时,要改变单纯靠财政投资的单一格局,探索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第二,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全方位的考核机制。一要强化责任。做到“四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二要建立评价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公众,应建立一套包括公众意见、分析评估、解决反馈等环节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避免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的局面,形成职能部门和公众的双向互动效应。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道、村居和相关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调动为群众服好务的工作热情,促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农村文化;基层文化;调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一、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状及开展情况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目前,全县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27处,建设率100%,2013年,市文广新局分配给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的名额是一级站2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3个;全县1176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数量达到638个,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点实现全覆盖;新建尼山书院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个、乡村儒学讲堂100个。全县共有各类剧团、唢呐队、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等农村艺术团体500多个,演出内容日益丰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5000余场次。
(二)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
一是2013年,对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充实。配备设施主要包括音响器材(音箱、功放、话筒、调音台)、器乐(二胡、腰鼓、电子琴)、演出道具(秧歌服、扇子)、健身器材(兵乓球台、健身车、踏步机、羽毛球)‘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摄像机)、书柜等;完成了100处标准化文化大院的改扩建和100家农家书屋的充实提升工作,,并为安蔡楼镇等首批9个乡镇,配备了总价值约50万元的硬件设备,包括音响器材、器乐、演出道具、健身器材、电子设备、书柜等。为我县的4个庄户剧团(安才楼特色剧团、苏集镇剧团、青堌集复程剧团、曹城春雷剧团)各配置了一套演出音响。二是2014年开展了“六个一百”文化惠民工程(即:创建100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充实提升100家农家书屋、提高完善100家文化大院、培训100名专业文艺骨干、举办100场文艺下乡演出活动、培养100个农村秧歌代表队)。为100个硬件基础较好的行政村配备了标准化资料橱柜、专用投影仪等共享工程专用设备,挑选出了100余种与农村养殖、种植、生产销售、健康保健等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刻录成10000张光盘资料,每个村配送100张;对100家农家书屋进行了充实提升,为每一个书屋配发总价值约为2万元的图书1000册,2米高、2.7米宽的标准化专用书橱1组;为150家文化大院配发建设器材1套,100盘农村科普光盘,标准化专用橱柜1组,投影仪1套,演出服装30套,文件橱、光盘橱各1组,图书1000册,电脑及室外演出音响等配套设备。
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开展情况
(一)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繁荣
一是依托各种节庆日,组织开展广场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等,连续举办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两届物交会、大型消夏啤酒文化艺术节、千人广场舞汇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在县尼山书院开展专题讲座21期,在乡村儒学讲堂播放传统文化视频讲座15期。
(二)开展大规模的送文化下乡活动
自2013年以来,相继开展了“百场文艺下乡”、“千村文艺演出”、“秋冬季文艺演出”等文化下乡下乡演出活动。覆盖了全县117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演出1场文艺节目。演出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有戏曲、琴书、坠子、秧歌舞、广场舞、歌曲等,直接惠及群众100多万人次。今年,结合万名文艺人才培训工作,开展的2015年秋冬季文艺下乡活动,于8月20日在庄寨举行开幕式。活动采取组织辖区内的万名文艺骨干团队进行汇演的方式进行,同时选派文艺志愿者和文艺精英到各乡镇跟踪指导,做好人员再培训,边培训边演出,全面高效完成27个乡镇办事处的演出任務,有420多个文艺团队参演。
三、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曹县党委、县政府认真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狠抓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但与新形势发展要求和群众文化需求相比,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长期投入不足,投资结构单一。近年来,公共文化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其他事业投入(如科技、卫生、教育等)相比,还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和资金支持,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长期不能足额到位,要求配套的资金也不能及时兑现,与群众潜在的巨大文化需求相比捉襟见肘。同时,在投资结构上还是以政府出资为主,来自社会、集体、个人的捐赠和赞助极少。
(二)管理滞后,设施利用率不高。尽管建设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但存在着建而不用、挪作他用、规范管理缺位问题,导致文化设施闲置浪费现象。
四、推进农村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调整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和投资结构,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总量,设定投入保障底线,并根据当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状况同步提高投入比重,尤其是在设施投入、活动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同时,要改变单纯靠财政投资的单一格局,探索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第二,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全方位的考核机制。一要强化责任。做到“四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二要建立评价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公众,应建立一套包括公众意见、分析评估、解决反馈等环节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避免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的局面,形成职能部门和公众的双向互动效应。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道、村居和相关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调动为群众服好务的工作热情,促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