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拨开云雾,让那几个世纪前的点点星光,照耀我身。”电影修复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虽然电影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那些几十年前的影像飞快地被人们遗忘和抛弃。当人们猛然看到那些“古老”的影像,会产生恍然若梦的感觉,这种时空交错的艺术重现,或许就是电影修复的起源。
先驱与模范
伴随着迷影运动(迷影,Cinephilia,表示对电影、电影理论和评论的热爱)和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迷恋,电影保护事业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电影修复直到1970年代才正式进入到电影守护者的视野里。在此之前也有着最广义的修复工作在进行,通常只是对于电影拷贝的物理修补。
但是随着电影史学的发展,一批执迷于影像的电影史学家和电影资料馆馆员逐渐拉开了电影修复事业的序幕。从此开始,电影修复成为了电影保护领域里举足轻重并获得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
而这一事业的先驱则是凯文·布朗楼、雷蒙德·洛何,以及恩诺·帕特拉斯。布朗楼修复了阿贝尔·冈斯1927年的《拿破仑》,而洛何修复了格里菲斯1916年的《党同伐异》,帕特拉斯则修复了弗里兹·朗1926年的《大都会》。
这三位杰出的先驱确立了电影修复的经典案例,虽然每一部需要修复的电影都面临着独一无二的问题,但是之后每一个成功的修复案例在某种程度上都在重复他们的传奇与故事。
如果阅读一下电影的修复史,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激情与执着的故事。他们凭借着迷影者的热情和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但是往往一部电影会羁绊他们一生。就像布朗楼虽然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为此还获得了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只给过三位电影历史学家,另两位坎普·尼佛和朗格卢瓦都是以对电影保存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但是《拿破仑》这部电影却始终羁绊着他的生命,不断地修复与研究,使这部电影成为了布朗楼一生的母题。而等价的是,自从1981年他修复的《拿破仑》再次公映之后,这部电影的名字之前将不单单只有阿贝尔·冈斯一个名字,它将被称为“凯文·布朗楼修复的阿贝尔·冈斯导演的《拿破仑》”,同样恩诺·帕特拉斯和《大都会》之间也互相烙下彼此的印迹。每一位杰出的修复者都会因为那么多电影需要修复而心急如焚,却又愿意为一部电影奉献一生。
在后来的电影修复领域里,马丁·斯科塞斯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模范。记得1980年的时候,他一次向媒体抱怨,作为一个影迷,他再也不能忍受了,当他花了7年时间找到一份维斯康蒂的《豹》的35mm拷贝时,发现颜色都变成了粉色,变成了“粉红豹”。正是因为醋酸现象对于彩色影片的威胁,斯科塞斯联合同行建立起了“电影基金会”,专门从事电影的修复和普及工作。
电影修复谁买单?
认真地修复一部电影,要花费上百万美金,而它的资金一般都需要向社会募集。像电影基金会就可以小到花几块钱认领一帧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电影资料馆通常募集资金的来源,电影修复的资金经常由奢侈品品牌赞助,像电影基金会就是由Gucci赞助的。像Gucci、香奈儿这些时尚品牌从修复老电影当中发现了复古、怀旧、经典等值得挖掘的价值和元素。而这次上海电影节修复项目的赞助商积家,无疑则相中了“时间”这个概念。
此外,还有种电影修复,则纯粹为了盈利,一般它们修复的周期很短,数周即可完成,并不会做任何电影史调查,也不会确认修复效果是否符合电影“原貌”。但是将它们重新发行,可以从影迷手中获得不菲的回报。比如色彩真实度备受诟病的“邵氏”电影修复就是这样。
电影修复的节日
世界上有很多电影资料馆、工作室、基金会、社团在从事着电影修复工作,他们当中很多都做得非常的出色,像英国的BFI,美国AFI旗下的多个电影资料馆,德国的茂瑙基金,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基金会等等。他们当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可以称得上是电影修复领域的圣殿。
一方面意大利出色的文物修复传统和理论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分,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修复实验室之一,而且每年Fiaf(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的夏季学校就在那里开办。而最主要的另一方面是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重逢电影节”。如果世上所有的电影节都拿来供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逢电影节”。戛纳、威尼斯,它们更多的是明星、记者和制片人的节日,但是在博洛尼亚,每年六七月之交,这里没有足够娱乐价值的新闻,没有最新出炉的首映大片,却有着最新修复的电影,有着上百部经典电影。我们如果耐下心来看一看今年即将开幕的博洛尼亚重逢电影节上的节目,就能知道那儿究竟有什么魅力,而最近又有哪些杰出的电影被重新发现和修复,从而得以重现人间。
先驱与模范
伴随着迷影运动(迷影,Cinephilia,表示对电影、电影理论和评论的热爱)和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迷恋,电影保护事业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电影修复直到1970年代才正式进入到电影守护者的视野里。在此之前也有着最广义的修复工作在进行,通常只是对于电影拷贝的物理修补。
但是随着电影史学的发展,一批执迷于影像的电影史学家和电影资料馆馆员逐渐拉开了电影修复事业的序幕。从此开始,电影修复成为了电影保护领域里举足轻重并获得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
而这一事业的先驱则是凯文·布朗楼、雷蒙德·洛何,以及恩诺·帕特拉斯。布朗楼修复了阿贝尔·冈斯1927年的《拿破仑》,而洛何修复了格里菲斯1916年的《党同伐异》,帕特拉斯则修复了弗里兹·朗1926年的《大都会》。
这三位杰出的先驱确立了电影修复的经典案例,虽然每一部需要修复的电影都面临着独一无二的问题,但是之后每一个成功的修复案例在某种程度上都在重复他们的传奇与故事。
如果阅读一下电影的修复史,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激情与执着的故事。他们凭借着迷影者的热情和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但是往往一部电影会羁绊他们一生。就像布朗楼虽然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为此还获得了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只给过三位电影历史学家,另两位坎普·尼佛和朗格卢瓦都是以对电影保存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但是《拿破仑》这部电影却始终羁绊着他的生命,不断地修复与研究,使这部电影成为了布朗楼一生的母题。而等价的是,自从1981年他修复的《拿破仑》再次公映之后,这部电影的名字之前将不单单只有阿贝尔·冈斯一个名字,它将被称为“凯文·布朗楼修复的阿贝尔·冈斯导演的《拿破仑》”,同样恩诺·帕特拉斯和《大都会》之间也互相烙下彼此的印迹。每一位杰出的修复者都会因为那么多电影需要修复而心急如焚,却又愿意为一部电影奉献一生。
在后来的电影修复领域里,马丁·斯科塞斯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模范。记得1980年的时候,他一次向媒体抱怨,作为一个影迷,他再也不能忍受了,当他花了7年时间找到一份维斯康蒂的《豹》的35mm拷贝时,发现颜色都变成了粉色,变成了“粉红豹”。正是因为醋酸现象对于彩色影片的威胁,斯科塞斯联合同行建立起了“电影基金会”,专门从事电影的修复和普及工作。
电影修复谁买单?
认真地修复一部电影,要花费上百万美金,而它的资金一般都需要向社会募集。像电影基金会就可以小到花几块钱认领一帧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电影资料馆通常募集资金的来源,电影修复的资金经常由奢侈品品牌赞助,像电影基金会就是由Gucci赞助的。像Gucci、香奈儿这些时尚品牌从修复老电影当中发现了复古、怀旧、经典等值得挖掘的价值和元素。而这次上海电影节修复项目的赞助商积家,无疑则相中了“时间”这个概念。
此外,还有种电影修复,则纯粹为了盈利,一般它们修复的周期很短,数周即可完成,并不会做任何电影史调查,也不会确认修复效果是否符合电影“原貌”。但是将它们重新发行,可以从影迷手中获得不菲的回报。比如色彩真实度备受诟病的“邵氏”电影修复就是这样。
电影修复的节日
世界上有很多电影资料馆、工作室、基金会、社团在从事着电影修复工作,他们当中很多都做得非常的出色,像英国的BFI,美国AFI旗下的多个电影资料馆,德国的茂瑙基金,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基金会等等。他们当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可以称得上是电影修复领域的圣殿。
一方面意大利出色的文物修复传统和理论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分,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修复实验室之一,而且每年Fiaf(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的夏季学校就在那里开办。而最主要的另一方面是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重逢电影节”。如果世上所有的电影节都拿来供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逢电影节”。戛纳、威尼斯,它们更多的是明星、记者和制片人的节日,但是在博洛尼亚,每年六七月之交,这里没有足够娱乐价值的新闻,没有最新出炉的首映大片,却有着最新修复的电影,有着上百部经典电影。我们如果耐下心来看一看今年即将开幕的博洛尼亚重逢电影节上的节目,就能知道那儿究竟有什么魅力,而最近又有哪些杰出的电影被重新发现和修复,从而得以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