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隆化县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按照“扶强养牛产业,壮大蔬菜产业,优化水稻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牢牢抓住农民持续增收这条主线,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多措并举,强力突破,力争全县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县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使全县农牧业生产逐步达到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特提出今后隆化县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规划。
一、当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农牧业主导产业凸现成色,但规模扩张还不够快;物产丰富,但加工滞后;产品有特色,但竞争力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企业的发展与基地建设不相协调;二是农牧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缺乏,导致农牧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三是农牧民科技素质不高,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低下,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四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不健全,传统方式仍占据农牧业生产的一部分比例,机械化水平极低;五是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食用菌、獭兔、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壮大;六是土地经营权受到制约,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规模性发展受到限制;七是在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上,发展农牧业的信心不坚定,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今后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學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揽全局,以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养牛生产结构、稳定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努力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食用菌、獭兔、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投资主体,扶持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养牛产业高端化、水稻产业品牌化、蔬菜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扩大化,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结合全县资源状况,做到即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也研究预测潜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品质的需求,
(2)高标准规划建设原则
结合全县土壤、水源、草场、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定积极可行的发展目标,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推行标准化种养殖和标准化管理,加快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龙头带动原则
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经营行为规范、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解、行业信息调查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使广大农民成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主体。
(4)规模化开发原则
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路线,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要通过信息引导和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地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区域界限,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建设特色农牧业主产区,着力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农牧业专业乡镇和专业村。
(5)政策扶持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加工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各有关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充分发挥国家补贴资金项目的优势,推进农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内引外联等形式,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商来壮大全县农牧业各项产业。
(6)科技支撑原则
坚持科技先行,通过改良品种,推广应用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加工技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及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7)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与发展现代农牧业相结合、产业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及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既要考虑近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效益,不能忽视生态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布局规划
1.养牛产业
(1)布局结构
在布局上,按照“稳定奶牛生产,加快可繁母牛生产,突出育肥肉牛生产”的思路,西川抓改良提品质,建设肉牛繁殖基地;东川抓繁育,建设肉牛繁殖、育肥基地;北川抓育肥上规模,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城郊发展奶牛生产,建设奶源生产基地。
(2)基地建设
一是加快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集中财力,积极扶持和鼓励农民饲养母牛,突出发展存栏母牛10-30头的规模养牛户,重点在现有的湾沟门、韩家店、郭家屯、碱房、步古沟、西阿超、蓝旗、荒地、茅荆坝9个万头牛乡镇,培育10-30头的规模母牛繁育户600户以上。二是加强肉牛基地建设。在巩固现有养牛小区、规模养牛场(户)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存栏30-50头的规模肉牛育肥户,鼓励建设存栏百头以上的大户,在山湾、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汤头沟、尹家营6个已建成的万头牛乡镇中发展存栏30-50头的育肥户180户,发展百头以上的育肥户30户以上。三是激励龙头企业自建养牛小区、规模养牛场,扩大优质肉牛出栏总量。三是积极发展万头牛基地乡镇和千头牛村建设,促进养牛规模整体提升。
2.水稻产业
(1)布局结构
以伊逊河川、滦河川为重点发展水稻产业,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将旱田改为水田,确保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同时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引进推广品质优、产量高的新品种,推广水稻无纺布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收割技术。推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标准达到80%以上,逐步扩大有机水稻的生产面积,生态水稻栽培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单产达到600kg以上,总产达到14万t,创产值4亿元。
(2)基地建设
一是在张三营、唐三营、汤头沟、旧屯、太平庄、郭家屯、韩家店7个乡镇建立5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二是继续推进滦河川、伊逊河川16.3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在张三营、太平庄、湾沟门、韩家店4个乡镇建立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四是到2015年前在张三营、唐三营、太平庄、韩家店和郭家屯新建5个标准化水稻育秧基地,每个占地100-200亩,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收割技术。
3.蔬菜产业
(1)布局结构
重点是以发展高效设施蔬菜、冷凉错季蔬菜、远销出口订单蔬菜为主,按照“一线两区”进行产业布局。在承围公路沿线以及七家、兰旗为主的乡镇发展设施菜,重点巩固建设从中关至唐三营公路沿线的“百里长廊”,沿线各乡镇建设有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示范区,对传统简陋棚室改造升级,改扩建日光温室1000个以上,努力提升新建棚室技术档次,力求结构科学合理、材料坚固耐用,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西川择优扶持以露地菜为主冷凉错季菜生产区,建设10个500亩以上的冷凉错季菜生产示范区;在东川建设以水果型蔬菜、花卉为主的旅游观光、采摘为主的示范区,建设5-10个100亩以上的旅游、观光采摘园,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特色。
(2)基地建设
一是出口订单菜生产基地。在西川重点乡镇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面向京津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大力发展白菜、西兰花、豌豆、菜心、芥兰、娃娃菜、白萝卜等出口订单菜生产基地,实现“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和出口销售的目的。二是加大发展近郊菜生产基地。紧紧围绕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设以中关、韩麻营、七家、茅荆坝为主的5万亩蔬菜基地,作为保障市区供给的蔬菜专用生产基地。三是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唐三营、张三营、汤头沟3个乡镇创建国家级万亩蔬菜标准华生产基地,全力把全县打造成为承德市蔬菜基地规模大、生产水平高、品牌建设优、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蔬菜生产强县。四是蔬菜标准园基地。鼓励蔬菜生产企业和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向标准园区式发展。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为标准,新建设施蔬菜标准园5个,露地蔬菜标准园6个。五是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在全县选择一批生产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六是蔬菜育苗工厂建设。在偏坡营乡建设一个年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工厂。努力提高全县蔬菜集约化育苗覆盖率。七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露地蔬菜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就要建一处产地批发市场。对现有的规模小、带动力弱的产地批发市场要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市场的场地、道路、交易厅、水电商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实现农超、农餐对接奠定基础。
4.特色产业
今后隆化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以食用菌为主攻目标,在原有的食用菌基地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
(1)布局结构
隆化县食用菌产业布局采取分散布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荒滩、荒坡、贫瘠耕地等空闲地综合节约用地发展食用菌。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原有的庙子沟乡兴隆食用菌有限公司、汤头沟镇鑫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隆化镇昌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步古沟镇瑞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碱房乡燕翔种养殖专业合作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
(2)基地建设
今后食用菌种植乡镇将发展到15个以上,力争在在白虎沟、湾沟门、韩家店、韩麻营、七家5个乡镇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基地5个,种植规模均在100万棒以上,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在隆化镇新建总占地5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1处,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并下达产业发展任务。针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县政府年底要向各乡镇下达发展任务,将任务落实到人。二是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组织和协调。认真研究政策,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加强调研,及时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矛盾和困难。三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督导和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四是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坚持引进、培育和推广相结合的方针,实现良种快速扩繁和推广。确保80%以上农作物品种实现更新换代,畜禽优良品种达到90%以上;要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和旱作节水、肉牛高效快速育肥、奶牛标准化管理等新技术;强化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手段,利用各种载体和媒介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确保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查处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行动,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抓好源头监管。以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检验检测力度。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作用,加大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抽检密度,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
4.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开发。采取轮封、轮牧、划区放牧等方式,将这些资源利用好,保护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二是加强人工草地建设。结合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将退耕地荒山、荒坡充分利用起来,种植牧草,大力提倡在林间隙地种植牧草,每年种植牧草3万亩,增加牧草供应总量。三是大力开发农作物秸秆,鼓励养牛户建设青贮氨化窖池,积极推广饲料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年生产青贮饲料40万t以上,氨化、微贮饲料5万t以上,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每年发展高油玉米、甜高梁等饲用农作物种植8万亩以上。五是培育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与大型草业集团合作,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打造生态型畜牧业。
5.加强对外开放体系建设
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突出优势产业,抓好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种、养、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程度高且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拓宽交流渠道,多方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农牧业发展增添发展后劲。
6.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防检疫体系、兽医兽药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农牧业综合执法体系、沼气物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农作物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等。
一、当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农牧业主导产业凸现成色,但规模扩张还不够快;物产丰富,但加工滞后;产品有特色,但竞争力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企业的发展与基地建设不相协调;二是农牧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缺乏,导致农牧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三是农牧民科技素质不高,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低下,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四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不健全,传统方式仍占据农牧业生产的一部分比例,机械化水平极低;五是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食用菌、獭兔、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壮大;六是土地经营权受到制约,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规模性发展受到限制;七是在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上,发展农牧业的信心不坚定,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今后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學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揽全局,以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养牛生产结构、稳定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努力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食用菌、獭兔、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投资主体,扶持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养牛产业高端化、水稻产业品牌化、蔬菜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扩大化,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结合全县资源状况,做到即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也研究预测潜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品质的需求,
(2)高标准规划建设原则
结合全县土壤、水源、草场、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定积极可行的发展目标,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推行标准化种养殖和标准化管理,加快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龙头带动原则
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经营行为规范、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解、行业信息调查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使广大农民成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主体。
(4)规模化开发原则
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路线,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要通过信息引导和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地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区域界限,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建设特色农牧业主产区,着力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农牧业专业乡镇和专业村。
(5)政策扶持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加工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各有关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充分发挥国家补贴资金项目的优势,推进农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内引外联等形式,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商来壮大全县农牧业各项产业。
(6)科技支撑原则
坚持科技先行,通过改良品种,推广应用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加工技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及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7)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与发展现代农牧业相结合、产业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及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既要考虑近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效益,不能忽视生态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布局规划
1.养牛产业
(1)布局结构
在布局上,按照“稳定奶牛生产,加快可繁母牛生产,突出育肥肉牛生产”的思路,西川抓改良提品质,建设肉牛繁殖基地;东川抓繁育,建设肉牛繁殖、育肥基地;北川抓育肥上规模,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城郊发展奶牛生产,建设奶源生产基地。
(2)基地建设
一是加快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集中财力,积极扶持和鼓励农民饲养母牛,突出发展存栏母牛10-30头的规模养牛户,重点在现有的湾沟门、韩家店、郭家屯、碱房、步古沟、西阿超、蓝旗、荒地、茅荆坝9个万头牛乡镇,培育10-30头的规模母牛繁育户600户以上。二是加强肉牛基地建设。在巩固现有养牛小区、规模养牛场(户)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存栏30-50头的规模肉牛育肥户,鼓励建设存栏百头以上的大户,在山湾、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汤头沟、尹家营6个已建成的万头牛乡镇中发展存栏30-50头的育肥户180户,发展百头以上的育肥户30户以上。三是激励龙头企业自建养牛小区、规模养牛场,扩大优质肉牛出栏总量。三是积极发展万头牛基地乡镇和千头牛村建设,促进养牛规模整体提升。
2.水稻产业
(1)布局结构
以伊逊河川、滦河川为重点发展水稻产业,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将旱田改为水田,确保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同时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引进推广品质优、产量高的新品种,推广水稻无纺布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收割技术。推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标准达到80%以上,逐步扩大有机水稻的生产面积,生态水稻栽培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单产达到600kg以上,总产达到14万t,创产值4亿元。
(2)基地建设
一是在张三营、唐三营、汤头沟、旧屯、太平庄、郭家屯、韩家店7个乡镇建立5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二是继续推进滦河川、伊逊河川16.3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在张三营、太平庄、湾沟门、韩家店4个乡镇建立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四是到2015年前在张三营、唐三营、太平庄、韩家店和郭家屯新建5个标准化水稻育秧基地,每个占地100-200亩,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收割技术。
3.蔬菜产业
(1)布局结构
重点是以发展高效设施蔬菜、冷凉错季蔬菜、远销出口订单蔬菜为主,按照“一线两区”进行产业布局。在承围公路沿线以及七家、兰旗为主的乡镇发展设施菜,重点巩固建设从中关至唐三营公路沿线的“百里长廊”,沿线各乡镇建设有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示范区,对传统简陋棚室改造升级,改扩建日光温室1000个以上,努力提升新建棚室技术档次,力求结构科学合理、材料坚固耐用,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西川择优扶持以露地菜为主冷凉错季菜生产区,建设10个500亩以上的冷凉错季菜生产示范区;在东川建设以水果型蔬菜、花卉为主的旅游观光、采摘为主的示范区,建设5-10个100亩以上的旅游、观光采摘园,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特色。
(2)基地建设
一是出口订单菜生产基地。在西川重点乡镇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面向京津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大力发展白菜、西兰花、豌豆、菜心、芥兰、娃娃菜、白萝卜等出口订单菜生产基地,实现“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和出口销售的目的。二是加大发展近郊菜生产基地。紧紧围绕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设以中关、韩麻营、七家、茅荆坝为主的5万亩蔬菜基地,作为保障市区供给的蔬菜专用生产基地。三是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唐三营、张三营、汤头沟3个乡镇创建国家级万亩蔬菜标准华生产基地,全力把全县打造成为承德市蔬菜基地规模大、生产水平高、品牌建设优、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蔬菜生产强县。四是蔬菜标准园基地。鼓励蔬菜生产企业和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向标准园区式发展。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为标准,新建设施蔬菜标准园5个,露地蔬菜标准园6个。五是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在全县选择一批生产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六是蔬菜育苗工厂建设。在偏坡营乡建设一个年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工厂。努力提高全县蔬菜集约化育苗覆盖率。七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露地蔬菜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就要建一处产地批发市场。对现有的规模小、带动力弱的产地批发市场要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市场的场地、道路、交易厅、水电商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实现农超、农餐对接奠定基础。
4.特色产业
今后隆化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以食用菌为主攻目标,在原有的食用菌基地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
(1)布局结构
隆化县食用菌产业布局采取分散布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荒滩、荒坡、贫瘠耕地等空闲地综合节约用地发展食用菌。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原有的庙子沟乡兴隆食用菌有限公司、汤头沟镇鑫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隆化镇昌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步古沟镇瑞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碱房乡燕翔种养殖专业合作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
(2)基地建设
今后食用菌种植乡镇将发展到15个以上,力争在在白虎沟、湾沟门、韩家店、韩麻营、七家5个乡镇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基地5个,种植规模均在100万棒以上,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在隆化镇新建总占地5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1处,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并下达产业发展任务。针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县政府年底要向各乡镇下达发展任务,将任务落实到人。二是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组织和协调。认真研究政策,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加强调研,及时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矛盾和困难。三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督导和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四是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坚持引进、培育和推广相结合的方针,实现良种快速扩繁和推广。确保80%以上农作物品种实现更新换代,畜禽优良品种达到90%以上;要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和旱作节水、肉牛高效快速育肥、奶牛标准化管理等新技术;强化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手段,利用各种载体和媒介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确保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查处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行动,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抓好源头监管。以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检验检测力度。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作用,加大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抽检密度,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
4.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开发。采取轮封、轮牧、划区放牧等方式,将这些资源利用好,保护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二是加强人工草地建设。结合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将退耕地荒山、荒坡充分利用起来,种植牧草,大力提倡在林间隙地种植牧草,每年种植牧草3万亩,增加牧草供应总量。三是大力开发农作物秸秆,鼓励养牛户建设青贮氨化窖池,积极推广饲料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年生产青贮饲料40万t以上,氨化、微贮饲料5万t以上,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每年发展高油玉米、甜高梁等饲用农作物种植8万亩以上。五是培育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与大型草业集团合作,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打造生态型畜牧业。
5.加强对外开放体系建设
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突出优势产业,抓好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种、养、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程度高且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拓宽交流渠道,多方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农牧业发展增添发展后劲。
6.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防检疫体系、兽医兽药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农牧业综合执法体系、沼气物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农作物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