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口服甘草酸制剂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低钾性横纹肌溶解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肝功能异常不规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约22个月,后改用复方甘草酸苷3片、3次/d。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个月后,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伴乏力,症状逐渐加重,以致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停用复方甘草酸苷1周,但症状未见好转,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血钾1.9 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4 U/L,肌酸激酶(CK)>2 200 U/L,肌红蛋白542.1 μg/L,血pH 7.56。给予静脉和口服补钾及对症治疗,3 d后患者四肢乏力及肌痛症状明显好转,血钾恢复至3.5 mmol/L;2周后,患者肌力恢复正常,血压100/71 mmHg,血钾4.2mmol/L,ALT 45 U/L,AST 38 U/L,CK 44 U/L。为明确诊断,行醛固酮体位激发试验及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结果示醛固酮水平正常、肾素浓度降低。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低钾性横纹肌溶解,考虑与长期服用甘草酸制剂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TDM)对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拟行伏立康唑治疗的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的方法将患者按其主管医疗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临床药师参与提供全程伏立康唑TDM药学服务,对照组无临床药师参与。比较2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达标率(目标范围:1.5~5.5mg/L)、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治愈率,并比较2组主管医师药物相互作用医嘱处置及时(24h内)率和血药谷浓度检测次数。结果共纳入303例患
目的探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相关医疗纠纷的原因。方法检索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结案的用药相关医疗纠纷案例Excel数据表,收集2013—2019年结案的DILI相关医疗纠纷案例资料,对案例的分布特点、相关药品、发生纠纷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0件DILI相关医疗纠纷案例。30例患者中女性23例(76.7%),男性7例(23.3%);年龄3个月~66岁,中位年龄37岁;门诊患者25例(83.3%),住院患者5例(16.7%);致肝损伤药物为中药(汤剂和/或中成药)者20例(66.7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采用TAF(试验组)和TDF(对照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血脂异常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1项RCT,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4项(HBV亚组),治疗艾滋
目的了解儿科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中儿童高警示药品(HAM)使用状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年龄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mRNA疫苗(辉瑞公司/BioNTech公司的BNT162b2疫苗和Moderna公司的mRNA-1273疫苗)后,部分接种者发生疫苗相关淋巴结病(VAL)。VAL一般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4d,也可发生在2周后。接种第2剂疫苗后VAL发生率高于接种第1剂疫苗后,部分接种者2次接种后均发生VAL。VAL的临床表现为接种部位同侧腋窝、锁骨上、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影像学检查示淋巴结肿大伴弥漫性或局灶性皮质增厚等。病理诊断为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病。VAL无须治疗,一般发
胰岛素转换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是影响胰岛素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我国已发布的指南中均对胰岛素转换进行了说明,包括不同胰岛素产品的选择、剂量调整及患者教育等方面。各国指南中胰岛素转换相关信息较多,但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的指南,在充分分析我国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的情况下,结合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胰岛素转换指南,对胰岛素产品的选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饮食指导、血糖监测等信息予以详细说明。另外,加强患者追踪和用药监测也是确保患者胰岛素转换安
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给予碘克沙醇160ml静脉注射。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B型,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结束约12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双眼失明;约30h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烦躁和焦虑症状,血清肌酐174μmol/L。患者术前血清肌酐134μmol/L。疾病进展过程中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并行头部CT检查(显示天幕池密度增高,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后考虑为对比剂脑病。给予甲泼尼龙(80mg静脉滴注、2次/d)、托拉
1例81岁男性双足蓝趾综合征患者因左足趾剧烈疼痛,予右美托咪定0.2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ml,以4ml/h速度静脉泵入、1次/d。第3次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约6h时患者出现烦躁、谵妄;第5天因疼痛减轻,停用右美托咪定,停药后患者偶有谵妄。因入睡困难,停药第3天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次日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2次,每次都在给药2~3h出现明显的谵妄和烦躁。怀疑谵妄与右美托咪定有关,再次停用右美托咪定,换用曲马多和咪达唑仑治疗。停药第6天,患者意识转清,此后未再出现谵妄。
1例57岁男性癫痫患者因服用丙戊酸钠疗效不佳,加用托吡酯25mg口服、1次/晚。7d后,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伴眼部疼痛肿胀,眼部超声检查示双眼脉络膜脱离。考虑与托吡酯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醋酸泼尼松60mg口服、1次/d治疗。8d后,患者眼部疼痛、肿胀明显好转,眼部超声检查示脉络膜脱离表现消失。停药15d后患者眼部症状消失。
1例25岁男性患者自行服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约60片(每片含苯巴比妥30mg和氢溴酸东莨菪碱0.2mg),约1h后出现昏迷伴四肢阵发性抽搐。诊断为药物中毒,予洗胃、导泻,以及咪达唑仑10mg静脉注射抗癫痫等治疗。6h后患者心率53次/min,呼吸11次/min,偶发抽搐,并出现血尿。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16.97μmol/L、总蛋白54g/L,白蛋白27.6g/L、凝血酶时间25.0s,考虑多脏器损伤。给予血液净化治疗。1d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率68次/min,呼吸16次/min,未再出现抽搐;2d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