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肠梗阻的结直肠癌腹腔镜辅助手术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对伴有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同时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伴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5例伴不全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1例伴完全肠梗阻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200(150-240)min,出血量平均60(20~100)ml,术后住院时间8-11d.术后随访8-28个月,未见癌肿复发转移.结论 对于伴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肿瘤根治术一期吻合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概念是近年才明确的,目前已经基本弄清GIST在分子水平的发病过程,并且CD117成为常规的免疫组化检查手段.既往这些肿瘤常被归类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1983年,Mazur和Clark[1]首次发现这组肿瘤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将其命名为"胃肠间质瘤".但这类全新
期刊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
目的 探索临床上较为满意的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手术方式.方法 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间50例SFC患者经结肠次全切除与改良Duhamel联合术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曾予以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经过结肠镜、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功能性异常部位后,均施行了结肠次全切除与改良Duhamel联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27例(54%)结肠肌萎
患者男,68岁.因腹痛、腹胀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于2006年10月14日入院.入院前20 d,患者曾空腹进食大量新鲜柿子.查体:全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未及腹部包块,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立位X摄片:小肠梗阻。
期刊
肛肠病术后镇痛方法众多,曾有人将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取得显效,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肛肠病术后预先镇痛方法[1].现将我们对107例肛肠病术后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效果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胃癌根治手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术后5年生存率已经提高至50%~70%[1-3].但是对于手术根治范围还存在争议,现就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十二指肠的大部分紧贴在后腹壁,比较固定、无系膜、降部有胰胆管开口、血供较其他小肠差,当有缺损、特别是大缺损时,直接修补和愈合均较困难。
期刊
期刊
患者 例1 男性,45岁.因阵发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 d于2001年5月6日入院.8年前有胸部刺伤史,当时仅行清创缝合治疗.查体:心肺正常,左侧胸壁有一3 cm伤口瘢痕.腹部膨隆,可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但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小肠积气并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