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86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分为43例,两组间的枸橼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临床疗效及两组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单独西药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引言
近年来,在医院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非常常见,尤其是重型肝炎患者,这说明患者病情的发展正在加速、加重,且非常危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仍然很困难。随机选取我院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6例,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86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30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3.57.5)岁;经1~16d,平均经(8.61.4)D.对照组中男性28人,女性15人;年齡23-70岁,平均年龄(42.97.6)岁;经过2~16d,平均经过(9.2.1.5)d.两组比较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gt0.05)。
1.2方法
对照组1次/1次注射10%葡萄糖注射300毫升静脉点滴,注射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B6、复方甘草酸苷100毫升;茵栀黄注射液30毫升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注射1次/日;肝细胞生长素注射100毫克10%葡萄糖注射200毫升静脉注射1次/1天;根据情况补充人血清白蛋白或新鲜冷冻血浆等。
研究组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加入中药每日一剂,基本上是茵陈40g,栀子10g,大黄6g,公英10g,红牡丹10g,丹参15g,泽兰10g,车前草15g(布包),金钱草20g,巨脾把灵台,与症状一起加减:大便多的人可以去大黄。痰湿恶重加薏米籽,金草,橙;热毒重加银花,板蓝根。两组治疗过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血清ALT、TBIL、PTA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ST、ALT、TBIL、DBIL水平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3/43)、4.7%(2/43),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是黄疸最大的症状,是肝炎继续进行或活动时肝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的原因。高胆红素血症在母国医学中属于“黄疸”范畴,经常发生,因为病毒、湿热、湿症,或酒和食物被腌渍、疲劳的内伤导致肝胆和脾功能障碍、寒湿抑制、湿热积累、气体堵塞、胆汁淤积扩散到皮肤。张庆岳云:“多种疾病黄家潮湿,颈脉持续很长时间,但没有瘀血阻滞。”.《所有疾病的起源论》云:“血液停滞总是炎热和黄色的。”陆元雷允:“胆汁淤积,产生黄胆,因为其停滞不前。”.说明黄疸原因不仅仅是湿热,而是血液热血和血液滞留。于是除恶湿毒,缓解胆绞痛,病机除胆,排出恶毒的事,治疗的核心是清肝化石汤,血液循环解毒,解除郁结。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茵陈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肝胆保护作用。赤芍、丹参冷血活血、疏通肝血、缓解肝内炎症、通本利尿剂、血栓β2减少、胆管扩张和胆红素联合排泄效果增强,有助于治疗黄疸消退和肝病;大黄通腑泻毒,刺激干扰素的产生,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黄变、小膨胀作用,还具有减少内毒素血症、减少肠氨吸收、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恢复肝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减轻黄疸,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效率95.3%(41/43)是对照组65.1%(28/43)(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0%(3/43)、4.7%(2/43)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肝炎高胆红素的发病过程中,黄疸越高,治疗越困难,效果越差。很早就控制黄疸的发展是治疗的关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热释药具有抗病毒、减酶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血液滞留的药物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炎症,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黄疸消退和肝细胞炎症的消失。中医说,黄疸的发生、湿热和瘀热是相互重要的病理因素,即“没有血液停滞就不是黄绿”、“不湿就不是黄”。根据这一病理特征,黄芪用冷血化瘀汤治疗,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如果起腹泻作用,可以促进肠运动,减少肠胀。大黄对抗菌、抗病毒、炎症反应消除作用进行实验,消除肝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肠内内毒素吸收。疗效满意,胜过单纯的西药治疗。对基层无疑是廉价、简便、高效的,中药没有明显的毒性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不仅能有效保护肝脏和胆汁,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功能恢复和黄疸,而且不良反应少。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颖.中西医结合治疗117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2]李联营.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8.
[3]郝爱芹,王宪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8.
[4]占贤正.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2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5]石琼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8.
[6]韩志伟,刘继明,韩品贤.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7]王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引言
近年来,在医院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非常常见,尤其是重型肝炎患者,这说明患者病情的发展正在加速、加重,且非常危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仍然很困难。随机选取我院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6例,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86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30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3.57.5)岁;经1~16d,平均经(8.61.4)D.对照组中男性28人,女性15人;年齡23-70岁,平均年龄(42.97.6)岁;经过2~16d,平均经过(9.2.1.5)d.两组比较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gt0.05)。
1.2方法
对照组1次/1次注射10%葡萄糖注射300毫升静脉点滴,注射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B6、复方甘草酸苷100毫升;茵栀黄注射液30毫升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注射1次/日;肝细胞生长素注射100毫克10%葡萄糖注射200毫升静脉注射1次/1天;根据情况补充人血清白蛋白或新鲜冷冻血浆等。
研究组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加入中药每日一剂,基本上是茵陈40g,栀子10g,大黄6g,公英10g,红牡丹10g,丹参15g,泽兰10g,车前草15g(布包),金钱草20g,巨脾把灵台,与症状一起加减:大便多的人可以去大黄。痰湿恶重加薏米籽,金草,橙;热毒重加银花,板蓝根。两组治疗过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血清ALT、TBIL、PTA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ST、ALT、TBIL、DBIL水平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3/43)、4.7%(2/43),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是黄疸最大的症状,是肝炎继续进行或活动时肝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的原因。高胆红素血症在母国医学中属于“黄疸”范畴,经常发生,因为病毒、湿热、湿症,或酒和食物被腌渍、疲劳的内伤导致肝胆和脾功能障碍、寒湿抑制、湿热积累、气体堵塞、胆汁淤积扩散到皮肤。张庆岳云:“多种疾病黄家潮湿,颈脉持续很长时间,但没有瘀血阻滞。”.《所有疾病的起源论》云:“血液停滞总是炎热和黄色的。”陆元雷允:“胆汁淤积,产生黄胆,因为其停滞不前。”.说明黄疸原因不仅仅是湿热,而是血液热血和血液滞留。于是除恶湿毒,缓解胆绞痛,病机除胆,排出恶毒的事,治疗的核心是清肝化石汤,血液循环解毒,解除郁结。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茵陈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肝胆保护作用。赤芍、丹参冷血活血、疏通肝血、缓解肝内炎症、通本利尿剂、血栓β2减少、胆管扩张和胆红素联合排泄效果增强,有助于治疗黄疸消退和肝病;大黄通腑泻毒,刺激干扰素的产生,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黄变、小膨胀作用,还具有减少内毒素血症、减少肠氨吸收、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恢复肝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减轻黄疸,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AST、ALT、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效率95.3%(41/43)是对照组65.1%(28/43)(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0%(3/43)、4.7%(2/43)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肝炎高胆红素的发病过程中,黄疸越高,治疗越困难,效果越差。很早就控制黄疸的发展是治疗的关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热释药具有抗病毒、减酶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血液滞留的药物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炎症,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黄疸消退和肝细胞炎症的消失。中医说,黄疸的发生、湿热和瘀热是相互重要的病理因素,即“没有血液停滞就不是黄绿”、“不湿就不是黄”。根据这一病理特征,黄芪用冷血化瘀汤治疗,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如果起腹泻作用,可以促进肠运动,减少肠胀。大黄对抗菌、抗病毒、炎症反应消除作用进行实验,消除肝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肠内内毒素吸收。疗效满意,胜过单纯的西药治疗。对基层无疑是廉价、简便、高效的,中药没有明显的毒性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不仅能有效保护肝脏和胆汁,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功能恢复和黄疸,而且不良反应少。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颖.中西医结合治疗117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2]李联营.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8.
[3]郝爱芹,王宪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8.
[4]占贤正.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2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5]石琼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8.
[6]韩志伟,刘继明,韩品贤.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7]王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