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就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进行如下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思维更加成熟,其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更具主动性.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方面涉及德育的阐述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批判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第三部分中涉及数学文化的说明与建议中指出:“要注意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有关人和事的人文精神,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等.学生的心理品质、精神品质、人格品质等德育方面的要求被凸显出来,在新
  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从而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在短短的40分钟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满地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等方面谈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紧扣新课标,明确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备课时要紧扣新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并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点在传统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课程实施中应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等中去.
  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要通过师生互动,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所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既提高了课堂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反证法》的第一节课时,紧扣新课标,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在证明的过程中用到的逆向思维,从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让他们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形成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改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数学知识由学生主动建构而成
  高中数学新课标理念主张,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尤其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观点得到了数学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支持.数学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学活动,将教材上的知识结构逐步转化为他们大脑中的认知结构.
  2.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新课标理念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已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圣人”,教材也不是“圣经”,教学实质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是相互建构、相互提高.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更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新课标下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如教学“椭圆及标准方程”,我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画出椭圆,让学生亲身体会形成椭圆的条件,从中体会并总结出椭圆的定义.这比以前的“灌输法”使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远.(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科学性的差错.
  2.教学中的反思
  对课堂情境所作的预设和勾画只是一个蓝图,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系统,这种预设和勾画绝不是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教条.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调整课前的预设,即时创造,即兴修改,创设出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情境,避免“刻舟求剑”式的愚惑和迟钝.事实上,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就在我们的预设之外.
  3.教学后的反思
  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有其闪光和缺陷之处,我时常对一节课进行思考: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下次的课堂如何准备;学生这堂课接受了多少知识,掌握程度如何,在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时还与同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不仅能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思考.
   
   四、数学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加强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驾驭能力
  数学的定义、定理中用文字来描述的称之为文字语言.像(a b)(a-b)这种用数字、字母、运算符号来表示的语言称之为符号语言.用△表示三角形等称之为图形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这三种语言的转换.例如圆心为点(2,1),半径为1的圆为文字语言,又如,可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可等价转化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导数大于等于零恒成立,而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导数大于等于零恒成立可转化为这个导数的最小值大于等于零,即求导数的最小值大于零;可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不单调可等价转化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导数等于零有解,有解可通过分离参数、构造不等式或数形结合来解决.这种转化思想和语言的转化能力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通过数学语言的转换训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
  2.善于收集,推敲数学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或词都有确切的意义,必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精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综上所述,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读懂读透新课标,其次要对所教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基础有详细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结合教师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磊.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老师读本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教学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初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
【摘要】 “创新”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真创新,指人类历史的首创,二是类创新,即个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是个体从来没有接触过而创新出来的成果.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下一代,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教”,出现了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得少,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
【摘 要】数学是小学生培养理性思维和生活运用能力的关键学科,根据相关了解得知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欠缺。比如: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偏低;难以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等。对于小学生数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数学教师需要深刻反思,提出相关建议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
随着新课改理念影响的逐步深入,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重新建构课堂教学行为已成为趋势。重新建构生物课堂教学行为是指课堂教学理念从以知识掌握为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转变,是课堂教学价值观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重新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目标    (一)强化教学行为目标的整体性  改变目前
【摘 要】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关注健康。为了使新一代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本文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述了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了终生体育的意识呢?  【关键词】高中体育 终身体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46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就越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每次作文后,语文教师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精批细改,但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拿到作文本后大多只是看个分数,然后往书包里一塞了事,很少会有学生去“拜读”教师的评语。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对象,对于评价结果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其二,对于教师的评改,学生看过也好,没看也罢,全凭学生的自觉性,教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