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即古史”——以“刑天”“夏耕”为中心的夏史求证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人类学派倡导从“古史即神话”到“神话即古史”的研究范式转向,针对的是由于疑古学派对神话与古史之内在联系的割裂而造成对古史真相的严重遮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西方原型理论与结构主义神话学催生的中国本土神话学理论,为重释神话与古史之关系提供了有效方法论;考古学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大发现,为重建古史系统提供了宝贵物证.神话学与考古学相结合,是重建中国古史系统的必由之路.夏史是古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刑天”“夏耕”神话内涵的解读,发现商人为彰显其政权合法性,在卜辞中对夏王朝进行了刻意贬抑和遮蔽;以“有夏”自称的周人则在金文和文献中延续了夏王朝的信仰和传统.夏朝的真实性,可通过商周两代政权对待夏的不同态度上得到求证.
其他文献
农村事务具有不规则性、整体性和季节性,要求治理具有灵活性、系统性和配置性。当前农村治理的问题是基层治理能力和动力不足,导致矛盾上移至县域部门。县域部门有处置"大事"的能力,对众多农村"小事"难以治理。科层部门无论是强化自身建设,还是推动协同治理都有困难,便依附县级政府借用其治理资源。政府为规避风险整合资金成立网格中心,统筹多部门职责交由网格员完成。网格化管理的不足是科层化治理和流程化运转与农村事务治理逻辑相悖,带来事务治理形式化和基层治理内卷化。当基层组织治权与治责大致匹配,与科层部门形成合作共治结构,"
文明交流互鉴是阐释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视角.人类共同价值观植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将学校章程作为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有按照学校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