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多年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数学教师,虽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在进入高中新课改后,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惑: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在课改中面对高考把握教材深度?如何解决课时紧张等等疑惑。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以高考为最终目标,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的现实。
[关键词]高中新课 新课程理念 把握教材 转变角色 必修 选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去探索,尽可能的让学生建构、总结所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应当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地方法和形成探究的学术品格,特别要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练习题的设计,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简单的模仿练习,要设计一些多角度的练习,即开放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想象,把所学知识、方法灵活加以应用或模拟应用,开发个体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我在进行基本不等式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任意给出两个正数,计算兩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并比较大小,通过不断变换两个数让学生总结出:无论两正数如何变化,总有两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基本不等式:a+b≥(a>0,b>0),并进一步探讨其是否具有一般性,若具有又如何证明?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新知的形成过程,又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要尽快的适应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经过不断的实验、摸索、总结来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抛弃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我们传统的讲练结合应做合理的整合,要提倡学生有序的交流讨论,而不是机械的四人一组形式主义意义上的讨论。目的是我们的课堂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有效果。
新的课程结构,完全打破旧的课程体系,如果教师不系统的先学生一步熟悉、了解、学习新教材,就不知道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的知识衔接,也就对目前所教知识无存谈起拓展与加深。比如在必修2(北师大版)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仍按以往的教法,把教学难点放在异面直线夹角计算,异面直线距离计算,二面角平面角计算上。我认为这就人为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背离了课程科学体系。如果我们熟悉教材体系,就不难发现在选修2-1的空间向量部分,对于以上问题由于应用了新的数学工具------空间向量,使以上难点迎刃而解。因此,当我们进行完选修2-1的教学后再引领学生总结立体几何所学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必修2与选修2-1对相关知识的处理方法:
(Ⅰ)证明:A1C⊥平面BED;
(Ⅱ)求二面角A1-DE-B的大小.
解法一:
依题设知AB=2,CE=1.
(Ⅰ)连结AC交BD于点F,则BD⊥AC.
由三垂线定理知,BD⊥A1C.
在平面A1CA内,连结EF交A1C于点G,
由于 ,
故Rt△A1AC∽Rt△FCE,∠AA1=∠CFE,
∠CFE与∠FCA1互余.
于是A1C⊥EF.
A1C与平面BED内两条相交直线BD,EF都垂直,
所以A1C⊥平面BED.
(Ⅱ)作GH⊥DE,垂足为H,连结A1H.由三垂线定理知A1H⊥DE,
故∠A1HG是二面角A1-DE-B的平面角.
所以二面角A1-DE-B的大小为.
解法二:
以D为坐标原点,射线DA为χ轴的正半轴,
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D-χуz.
依题设,B(2,2,0),C(0,2,0),E(0,2,1),A1(2,0,4),
(Ⅰ)因为,
故A1C⊥BD,A1C⊥DE.
又DB∩DE=D,
所以A1C⊥平面DBE.
(Ⅱ)设向量n=(χ,у,z)是平面DA1E的法向量,则
故2у+z=0,2χ+4z=0.
令у=1,则z=-2,χ=4,n=(4,1,-2).
等于二面角A1-DE-B的平面角,
所以二面角A1-DE-B的大小为
在此不难看出,在必修2中重点在于证明,而在选修2-1中重点在于计算,对于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夹角、点线距离、点面距离、线面距离,在必修2中首先要作出来证明并通过解三角形求解,作图本身就是个难点,如果我们在此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加深、拓宽的话,势必给学生加重了学业负担,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为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学习完选修2-1后,就不再存在以上问题,而是单纯的通过方向向量、法向量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达到证明的目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就有利于我们把握重点,也就有了对重点知识加深拓宽的尺度。同时,也会使学生感觉到一种新的数学方法的引入,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也达到了培养他们数学思想、提高他们数学兴趣的目的。
总之,教无定法,在新课改中只要我们领会理解新课改理念,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多交流、勤总结。我们不用去照抄照搬样本课、示范课,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作者单位:西安市26中学)
[关键词]高中新课 新课程理念 把握教材 转变角色 必修 选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去探索,尽可能的让学生建构、总结所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应当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地方法和形成探究的学术品格,特别要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练习题的设计,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简单的模仿练习,要设计一些多角度的练习,即开放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想象,把所学知识、方法灵活加以应用或模拟应用,开发个体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我在进行基本不等式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任意给出两个正数,计算兩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并比较大小,通过不断变换两个数让学生总结出:无论两正数如何变化,总有两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基本不等式:a+b≥(a>0,b>0),并进一步探讨其是否具有一般性,若具有又如何证明?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新知的形成过程,又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要尽快的适应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经过不断的实验、摸索、总结来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抛弃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我们传统的讲练结合应做合理的整合,要提倡学生有序的交流讨论,而不是机械的四人一组形式主义意义上的讨论。目的是我们的课堂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有效果。
新的课程结构,完全打破旧的课程体系,如果教师不系统的先学生一步熟悉、了解、学习新教材,就不知道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的知识衔接,也就对目前所教知识无存谈起拓展与加深。比如在必修2(北师大版)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仍按以往的教法,把教学难点放在异面直线夹角计算,异面直线距离计算,二面角平面角计算上。我认为这就人为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背离了课程科学体系。如果我们熟悉教材体系,就不难发现在选修2-1的空间向量部分,对于以上问题由于应用了新的数学工具------空间向量,使以上难点迎刃而解。因此,当我们进行完选修2-1的教学后再引领学生总结立体几何所学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必修2与选修2-1对相关知识的处理方法:
(Ⅰ)证明:A1C⊥平面BED;
(Ⅱ)求二面角A1-DE-B的大小.
解法一:
依题设知AB=2,CE=1.
(Ⅰ)连结AC交BD于点F,则BD⊥AC.
由三垂线定理知,BD⊥A1C.
在平面A1CA内,连结EF交A1C于点G,
由于 ,
故Rt△A1AC∽Rt△FCE,∠AA1=∠CFE,
∠CFE与∠FCA1互余.
于是A1C⊥EF.
A1C与平面BED内两条相交直线BD,EF都垂直,
所以A1C⊥平面BED.
(Ⅱ)作GH⊥DE,垂足为H,连结A1H.由三垂线定理知A1H⊥DE,
故∠A1HG是二面角A1-DE-B的平面角.
所以二面角A1-DE-B的大小为.
解法二:
以D为坐标原点,射线DA为χ轴的正半轴,
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D-χуz.
依题设,B(2,2,0),C(0,2,0),E(0,2,1),A1(2,0,4),
(Ⅰ)因为,
故A1C⊥BD,A1C⊥DE.
又DB∩DE=D,
所以A1C⊥平面DBE.
(Ⅱ)设向量n=(χ,у,z)是平面DA1E的法向量,则
故2у+z=0,2χ+4z=0.
令у=1,则z=-2,χ=4,n=(4,1,-2).
等于二面角A1-DE-B的平面角,
所以二面角A1-DE-B的大小为
在此不难看出,在必修2中重点在于证明,而在选修2-1中重点在于计算,对于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夹角、点线距离、点面距离、线面距离,在必修2中首先要作出来证明并通过解三角形求解,作图本身就是个难点,如果我们在此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加深、拓宽的话,势必给学生加重了学业负担,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为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学习完选修2-1后,就不再存在以上问题,而是单纯的通过方向向量、法向量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达到证明的目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就有利于我们把握重点,也就有了对重点知识加深拓宽的尺度。同时,也会使学生感觉到一种新的数学方法的引入,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也达到了培养他们数学思想、提高他们数学兴趣的目的。
总之,教无定法,在新课改中只要我们领会理解新课改理念,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多交流、勤总结。我们不用去照抄照搬样本课、示范课,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作者单位:西安市26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