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将其理论知识内化于思想与行动。而要确保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就必须主动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的言行之中。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构架策略,以便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品德素养的源头活水。
  一、创设“活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思维较为直接具体,加之缺少外在压力,如仍采取枯燥的说教方式,学生必然不感兴趣。因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创设活力情境,激发课堂活力。这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主动退居幕后,搭建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而教师需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活化情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课,为了教给学生规则意识,以及发扬尊老爱幼传统。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乘坐公交车情境,教师当司机,学生当乘客。汽车到站时,教师提醒学生下车要有秩序;遇到老幼上车时,提醒学生给他们主动让座,通过这种活力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无形之中渗透规则教育,弘扬传统美德。从其课堂效率来看,小乘客们都能有序上下车,也都争着让座。
  二、筛选鲜活素材,丰富课堂资源
  小学生感性思维较为发达,对于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例说”,通过鲜明的例子,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或者学到内容,得到启发。因而这教学例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师与时俱进,选择鲜活的素材充实课堂;另一方面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筛选,以便确保学生思想不落后。
  比如,“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这一课,教师就可以结合时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资源,整合到相应教学之中,可以结合实际,也可以结合主流社会所弘扬的“身边好人”“感动中国”等先进事迹、典型事例进行筛选;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教育资源,充分浸润了学生的思想。如有可能,我们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借助具体事例从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继而内化在言行之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道德与法治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对此教师要有这个意识,能够结合课堂学习目标,糅合当前社会最新热点,借助这些鲜活素材,让课堂与时代同步,让教学彰显鲜明时代特色。
  三、采取灵活手段,助力多元互动
  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之间只是简单灌输,缺少多元活动。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最根本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且能够调动情感参与,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思想泛起涟漪。有效的互动,还依赖灵活的教学手段。当前现代教学手段繁多,比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白板等技术,在给师生互动增添动力时,也让课堂充满活力。
  比如,“逛商场”这一课,把学生带到商场,不太现实;依靠说教模拟,效果不太明显。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商场视频,通过具体画面唤醒学生生活体验,接着通过陈列具体商品、以及价格,给多元互动提供支撑。如有可能,还可以结合商品模型,组织学生模拟购物,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从中获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购物能力,提升学生的购物品质,推动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结合他们以前的购物经历,或者就商品选购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请学生上台分享购物心得……通过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培养他们独立购物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灵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各种互动,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以便把握其互动方向,在助力课堂活力生成的同时,避免互动无效发生。
  总而言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说,要提高实效,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在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活化课堂,创设活力情境,篩选鲜活素材,采取灵活手段,如此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一方活水。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西安市沣东第二小学是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2015年新建的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公办小学,坐落于建章宫遗址旁、沣东新城启航佳苑北侧。学校基于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根据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刚刚崛起之势、地处启航时代广场之实、新学校刚刚启用之意,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确立以“启航教育”为办学理念,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帮助学生开启幸福的人生之旅。秉承“意前笔启·一苇可航”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设疑、解疑的过程。所以,只有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一、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敢于生疑  要培养质疑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可是在职高学生中乐于、勤于质疑的人是很少的。我先在课后多接触那些不
期刊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特点是内容抽象,寓理于事。寓言阅读在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审美意识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选编的寓言以典故和成语为主,有《郑人买履》《楚王好细腰》《刻舟求剑》《东施效颦》等篇目,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  结合寓言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寓言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
期刊
2014年9月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增修订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教材,其中对解决问题版块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每一册教材都新增了相应的解决问题内容。不管从教材习题的编排,习题本身以及习题教学要求,都与老版教材有较大的改动。纵观整册小学数学新修订版教材,四年级解决问题不管从习题内容,还是习题数量,都明显少于其他年级。但四年级又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整数运算学习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五年级的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期刊
当我们确认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也是需要理论滋润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和合”文化,并据此演绎出了“和合”思维,于是这样的体育教学研究,也就成为一项校本实践研究。本文试以小学体育“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收获。  一、“和合”思维视角下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和合”是传统文化整体思维方法的集中体现,“和合”二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课堂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指出“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作为一名教育者在“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下,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慢下来”的教育节奏、实现自己的育人目标。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的指引下,孩子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兴趣极高地完成了种子发芽实验。  一、细节中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P73例题,第74-7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期刊
有“味”的语文课堂才有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一、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的兴趣从“味”中来。  1.新奇的导入。特级教师于漪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教学《春》一课时,正值隆冬时节,我这样导入新课:“今天,天气真冷,我们一起找春去吧!”学生先是一愣,当打开录音时,学生会意地笑了,继而兴趣盎然地“入境”了。导入是一门艺
期刊
本文拟以“五四爱国运动”背景的教学为例,探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巧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讓信息技术有效辅助中学历史教学。因才学所限,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课堂教学是立足于教材之上的学习活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可以游离于教科书之外。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上承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
期刊
从2018《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19《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今年暑期,我与十余位语文同仁参加了北京四中网校举办的“智慧课堂高级研修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认真学习了北京四中网校爱学平台的操作方法,而且还一一动手实践,借助爱学平台进行说课、赛课等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实践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