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日,在 “世界湿地日” 之际,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在北京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举办,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张文台上将,人民日报原总编辑、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范敬宜,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吴昊,中国环境报社长杨明森,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王行增,中国质量报社长张凤山,中国青年报总编陈小川,工人日报副社长吴新民,中国社会报副总编浦善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中国环境科学院国家环境风险评估专家于云江,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吕世海等领导专家,以及近50家知名媒体,行者无疆、自然之友等NGO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活动旨在透视中国生态状况,总结生态治理经验,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生态安全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将通过调查问卷、群众反馈、实地查看、媒体报道、论坛讲座、集中报告、短信互动、专家解疑等多种形式展开工作。
本次活动包括“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生态文明高端论坛”、“生态文明摄影大赛”、“生态文明歌咏比赛”等多项内容。
生态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后的长期的奋斗任务,因此“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将长期开展下去,这项活动将会成为新时期的“生态长征”,通过记者行同志的眼看、腿走、手写、嘴说,透视生态环境现象,报道生态环境状况,总结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宣传生态环保理念,传播生态环保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进而推动推动生态文明更好更快的建设。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张文台上将认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策划了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的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迫切的事情,也将促进生态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要人和资源协调发展,环境和经济共融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切实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观念,一个新的体制,一种新的基础,培养新的东西。做好这事情。使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会议,一系列的法律,都是想着把生态文明建设得更好,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社会。
张文台说,生态法律现在逐步配套了,还要分析一下生态形势,哪些地方严重,哪些地方不严重。建立一个生态表,在这个地图上研究问题。不仅是中国的,还有世界的。
生态谈了这么多年了,我们这里刮沙子,韩国和日本的人说你们的沙子刮到我们这里来了,成了外交问题了。要从全局考虑,学习生态常识,宣传一些生态典型,而且也要抓一些破坏生态的反面典型。正面典型要宣传,反面典型要打压。现在基本上开发到哪里,就破坏到哪里。动物开始减少,植物开始减少。希望大家能成为宣传生态的能手,能兵强将。能够成为监督生态发展的强手,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也要成为协助领导决策的高手。
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吕世海中国目前生态环境的情况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吕世海介绍说,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2001年到2003年国家完成了中西部生态环境调查,尤其是“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国家文件,2000年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7年又发布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策。可以看到,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
环保问题多多,应引起人们的警醒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占到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15%。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2395个,覆盖了国家九种生态类型。 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生态环境建设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尽管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生态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数字的1/4,许多大的河流比如黄河、长江、澜沧江1990年代与1980年代相比,黄河水量减少了27%,长江减少了24%,澜沧江减少了13%左右。好多河流的开发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黄河、淮河水资源开发率已经超过60%,海河已经超过了90%。许多由于水资源超载而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土地退化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总共有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我们国家有4亿亩草原,退化面积保守说是70%,实际上大约90%的面积在退化。
土地盐碱化的问题,我国土地盐碱化总面积估计在81.8万平方公里左右。
全国污染情况,2006年监测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基本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严重污染。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更严重,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4000到5000左右,占到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50%,80%的濒危物种已经灭绝。
酸雨情况,我们国家有271个酸雨监测站。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每年1285万吨。
生物物种的危害,目前农业的生态灾害已经达到了一千种,每年生物灾害累计受灾面积23600万公顷,每年损失的粮食1千万吨、棉花40万吨,还有水果和蔬菜等。
赤潮的危害,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和内海,使赤潮的频率大幅度增加,1990年代之前我国仅仅发生过3次,1990年代后发生了9次,现在累计的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2001-2005年共发生453次,2002年一年发生了93次,最严重的是滨海退缩,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地表水源就是冰川水源,长江黄河,我国的冰川大约有1480万平方公里,与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普查相比减少了7.4%,上述数据表明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非常严峻。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中国青年报总编陈小川在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说:举行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每一个有志于传播生态文明的人,有志于拯救地球的人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大事。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的规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目标。当然生产环境建设、生产道德建设、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持续发展的宏伟大业。因此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保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刻不容缓。
举办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就是为了报道中国生态环境状况,总结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宣传生态环境理念,传播生态环境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让每个人都会实现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的主题是文明的生态、和谐的社会,以新闻的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全国几十万NGO代表,徒步环走中国边疆、穿越腾格里沙漠、行走万里黄河的民间环保人士任佳雁,以亲身的感受,向与会记者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变化。
任佳雁曾经是个老师,任佳雁说,小的时候我的老师没教过我如何保护环境,我的老师只教会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告诉我人口众多。假如我们的课本第一页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注重保护环境,我们的环境破坏不会到今天这个程度。
要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就懂得如何保护环境。说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骄傲。人口众多呢?应该不算光荣。我们物产丰富,对13亿人来讲不会太多。从西部到东部,我们的资源宝贵。好多的记者去采访,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我去到的地方,看到了好多的变化。内蒙古和乌海原来炼胶,乌烟瘴气,现在看看乌海300多家厂子都推倒了。
在黄河源头,一位藏族的老妈妈在等待着专家学者拿出方案来治理我们的黄河,保护我们的环境,希望更多的记者写出报告,把保护环境的个人和领导给予表彰,打击那些破坏环境的人,给他们予以曝光。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森林、没有泉水、也没有动物,我相信这个世界不会有正义。
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作为记者代表,作了“以新闻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言。武卫政表示,在“世界湿地日”启动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大型采访活动,是一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意义的专项行动。
他说,党的十七大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观念很多,其中一个是建设生态文明。文字表述不多,但引起了很多的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必须全面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的行是行动起来的行,不能在办公室里照本宣科,东抄西凑,到了基层免不了听汇报、看材料,更重要是到现场听民生,我们的记者行不放过生态文明建设的鲜菜活鱼,也不放过与这个观念背道而驰作风。
他还说,我们是记录者,也是环保职责的履行者、实践者,在采访中我们自己的衣食住行要处处体现环保生态的理念,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向采访对象宣传环境。这次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要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要保证采访活动被各方面的读者认可。说我们的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就是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生态文明,做到思路清晰,认识到位。
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去实践。环境保护是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本质是经济问题,要考虑按经济规律办事。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与人民共享。在环境面前人人平等,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在全国气侯变化面前,环境如此重要。在一个地区和城市,无论有多少钱都是在空气中生活,污臭的空气、污染的鱼虾、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对达官显贵也不留情,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全人类的权益,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保护。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协调是各方面的发展相互适应和持续,使发展的进程有持续性、延续性,当前强调全面发展可持续要实现“三个转变”,要将环境保护发展与经济并重,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步,要用法律等综合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要从国家发展的层面考虑怎么解决环境问题。
我们相信,媒体同仁通过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这大型的活动,感受生态文明,报道生态文明,实践生态文明,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能量,拿出好的作品,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建设。
本次活动旨在透视中国生态状况,总结生态治理经验,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生态安全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将通过调查问卷、群众反馈、实地查看、媒体报道、论坛讲座、集中报告、短信互动、专家解疑等多种形式展开工作。
本次活动包括“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生态文明高端论坛”、“生态文明摄影大赛”、“生态文明歌咏比赛”等多项内容。
生态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后的长期的奋斗任务,因此“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将长期开展下去,这项活动将会成为新时期的“生态长征”,通过记者行同志的眼看、腿走、手写、嘴说,透视生态环境现象,报道生态环境状况,总结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宣传生态环保理念,传播生态环保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进而推动推动生态文明更好更快的建设。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张文台上将认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策划了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的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迫切的事情,也将促进生态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要人和资源协调发展,环境和经济共融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切实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观念,一个新的体制,一种新的基础,培养新的东西。做好这事情。使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会议,一系列的法律,都是想着把生态文明建设得更好,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社会。
张文台说,生态法律现在逐步配套了,还要分析一下生态形势,哪些地方严重,哪些地方不严重。建立一个生态表,在这个地图上研究问题。不仅是中国的,还有世界的。
生态谈了这么多年了,我们这里刮沙子,韩国和日本的人说你们的沙子刮到我们这里来了,成了外交问题了。要从全局考虑,学习生态常识,宣传一些生态典型,而且也要抓一些破坏生态的反面典型。正面典型要宣传,反面典型要打压。现在基本上开发到哪里,就破坏到哪里。动物开始减少,植物开始减少。希望大家能成为宣传生态的能手,能兵强将。能够成为监督生态发展的强手,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也要成为协助领导决策的高手。
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吕世海中国目前生态环境的情况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吕世海介绍说,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2001年到2003年国家完成了中西部生态环境调查,尤其是“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国家文件,2000年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7年又发布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策。可以看到,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
环保问题多多,应引起人们的警醒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占到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15%。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2395个,覆盖了国家九种生态类型。 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生态环境建设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尽管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生态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数字的1/4,许多大的河流比如黄河、长江、澜沧江1990年代与1980年代相比,黄河水量减少了27%,长江减少了24%,澜沧江减少了13%左右。好多河流的开发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黄河、淮河水资源开发率已经超过60%,海河已经超过了90%。许多由于水资源超载而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土地退化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总共有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我们国家有4亿亩草原,退化面积保守说是70%,实际上大约90%的面积在退化。
土地盐碱化的问题,我国土地盐碱化总面积估计在81.8万平方公里左右。
全国污染情况,2006年监测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基本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严重污染。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更严重,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4000到5000左右,占到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50%,80%的濒危物种已经灭绝。
酸雨情况,我们国家有271个酸雨监测站。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每年1285万吨。
生物物种的危害,目前农业的生态灾害已经达到了一千种,每年生物灾害累计受灾面积23600万公顷,每年损失的粮食1千万吨、棉花40万吨,还有水果和蔬菜等。
赤潮的危害,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和内海,使赤潮的频率大幅度增加,1990年代之前我国仅仅发生过3次,1990年代后发生了9次,现在累计的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2001-2005年共发生453次,2002年一年发生了93次,最严重的是滨海退缩,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地表水源就是冰川水源,长江黄河,我国的冰川大约有1480万平方公里,与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普查相比减少了7.4%,上述数据表明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非常严峻。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中国青年报总编陈小川在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说:举行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每一个有志于传播生态文明的人,有志于拯救地球的人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大事。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的规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目标。当然生产环境建设、生产道德建设、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持续发展的宏伟大业。因此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保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刻不容缓。
举办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就是为了报道中国生态环境状况,总结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宣传生态环境理念,传播生态环境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让每个人都会实现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的主题是文明的生态、和谐的社会,以新闻的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全国几十万NGO代表,徒步环走中国边疆、穿越腾格里沙漠、行走万里黄河的民间环保人士任佳雁,以亲身的感受,向与会记者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变化。
任佳雁曾经是个老师,任佳雁说,小的时候我的老师没教过我如何保护环境,我的老师只教会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告诉我人口众多。假如我们的课本第一页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注重保护环境,我们的环境破坏不会到今天这个程度。
要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就懂得如何保护环境。说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骄傲。人口众多呢?应该不算光荣。我们物产丰富,对13亿人来讲不会太多。从西部到东部,我们的资源宝贵。好多的记者去采访,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我去到的地方,看到了好多的变化。内蒙古和乌海原来炼胶,乌烟瘴气,现在看看乌海300多家厂子都推倒了。
在黄河源头,一位藏族的老妈妈在等待着专家学者拿出方案来治理我们的黄河,保护我们的环境,希望更多的记者写出报告,把保护环境的个人和领导给予表彰,打击那些破坏环境的人,给他们予以曝光。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森林、没有泉水、也没有动物,我相信这个世界不会有正义。
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作为记者代表,作了“以新闻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言。武卫政表示,在“世界湿地日”启动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大型采访活动,是一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意义的专项行动。
他说,党的十七大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观念很多,其中一个是建设生态文明。文字表述不多,但引起了很多的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必须全面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的行是行动起来的行,不能在办公室里照本宣科,东抄西凑,到了基层免不了听汇报、看材料,更重要是到现场听民生,我们的记者行不放过生态文明建设的鲜菜活鱼,也不放过与这个观念背道而驰作风。
他还说,我们是记录者,也是环保职责的履行者、实践者,在采访中我们自己的衣食住行要处处体现环保生态的理念,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向采访对象宣传环境。这次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要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要保证采访活动被各方面的读者认可。说我们的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就是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生态文明,做到思路清晰,认识到位。
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去实践。环境保护是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本质是经济问题,要考虑按经济规律办事。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与人民共享。在环境面前人人平等,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在全国气侯变化面前,环境如此重要。在一个地区和城市,无论有多少钱都是在空气中生活,污臭的空气、污染的鱼虾、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对达官显贵也不留情,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全人类的权益,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保护。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协调是各方面的发展相互适应和持续,使发展的进程有持续性、延续性,当前强调全面发展可持续要实现“三个转变”,要将环境保护发展与经济并重,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步,要用法律等综合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要从国家发展的层面考虑怎么解决环境问题。
我们相信,媒体同仁通过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这大型的活动,感受生态文明,报道生态文明,实践生态文明,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能量,拿出好的作品,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