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
你知道, 我是一个从来不追星的人,可能是不太容易激动的缘故。但那天晚上听完阿卡多的演奏,我巴巴地拿着他的《四季》CD排队等他签名。大师已经70高龄,海报上称他是意大利国宝级的小提琴家,并不为过。当他接过CD时,显然高兴,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未几,他再次被人群包围,一个又一个“粉丝”轮番冲到他身边,紧挨着,争分夺秒地亲密合影。没有一个人征求他的意见。
我远远地看着老人,那一刻,我觉得他是无奈而孤独的。
深深的夜色中,他拎着他的瓜奈里名琴离开,这一回的背影反而轻松了。他和他的琴,一位音乐家,就是这样简单。
我不由得想起那一年在平遥,罗伯特·弗兰克的到来也是这样让人群沸腾。我也是这样远远地看着水泄不通的人墙。朋友说:“你也去吧,老爷子最喜欢跟美女合影了。”我说:“看在你婉转夸我的份儿上,我就不计较你使的坏儿了。”我不知道拍出《美国人》的弗兰克是否享受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给予他的“明星”待遇。老爷子俨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只是与《美国人》没太大关系。
今年平遥摄影大展,说约瑟夫·冠德卡要来,最终又没来,弄得大家都很失落。其实,他要来了,问问他后来和送给他食物的那个女孩子怎么样了是件挺好的事儿,他说他当时爱上她了,多么浪漫!多么冠德卡!没来,无非少了一次追星的机会,当然,也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可惜么?当然可惜!大师都成为风景了,我们这些看景儿的,情何以堪?
风景是用来行注目礼的,明星是用来制造话题的,所有,都是大众张开双臂热烈拥抱的,但是,那却是大师必须远离的。
为什么?因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是将自己修整打磨柔软变形适应了大众的口味而博得喝彩;恰恰相反,他们无一例外是从流行的评价体系中决然出走,另辟一条道路,站在大多数人的对面,卓然独立。不是他们向流行的评价体系俯首称臣,而是流行因他们而转向;改变甚至重建新的评价标准。大师是新的坐标,他必须让现有的理论无法定义他,无法涵盖他。弗兰克如是,寇德卡亦如是。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亦步亦趋。
不错,我们并不缺乏各种喧嚣的话语,但却丧失了与此对抗的勇气和能力。
从纪实摄影的角度来说,这些大师的存在不是因为他们显示了多少个人智慧,而是因为他们唤起了世人对于所有习以为常的重新考量,让人们在不断突破已知、固有的结论中保持对于世界的理性和警醒,同时捍卫人类最基本的准则与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纪实摄影家应该是社会的良心,他们的存在和工作是保持社会的精神高度,而不是合纵连横圈地占位,以抢占话语权来形成所谓的主流。同时,纪实摄影决非经验主义的主题先行,将个人价值观先入为主地凌驾于现实之上,更不是以个人偏私或利益勾结作为标准,而是摄影师从现实出发,基于平衡与全面的事实了解之后的犀利观察和发声。
很遗憾,H,许多摄影师看到上面这段话,他们说:“这要求太高了!照片没法拍了!”这样的反应,和他们只仰望大师的光环,围着大师签名一样买椟还珠。摄影什么时候不愿意成为艰难的、必须要有所付出的东西了?什么时候不愿意独立担当而退缩一隅了?纪实摄影家当然不是救世主,但他必须是直面现实的人。如果他都不关心当下的问题,那么,纪实摄影何来立足之点?
曾经出走的大师们,现在也被打造成了流行评价体系,成了展览的风景。他们的价值不是被发扬,而是被稀释了,以一种十分耀眼的方式。
H,大约每一位摄影师都有一个“大师梦”吧?那么,我们为什么想成为大师?是为了有他那样光芒万丈的声名?还是向往他内心对于摄影的纯真?以及他为此付出的种种代价?
假若你也如此,我希望你成为一个不要被所有人理解和喜欢的摄影师,常常孤独自处,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难以忘记阿卡多的背影,他终于不是一道风景时,步履轻盈。我们不需要大师来做我们的风景,我们需要的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接。
H,愿你的灵魂在即将到来的冬日,尽情温暖,就像我开始给你的信一样。
你知道, 我是一个从来不追星的人,可能是不太容易激动的缘故。但那天晚上听完阿卡多的演奏,我巴巴地拿着他的《四季》CD排队等他签名。大师已经70高龄,海报上称他是意大利国宝级的小提琴家,并不为过。当他接过CD时,显然高兴,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未几,他再次被人群包围,一个又一个“粉丝”轮番冲到他身边,紧挨着,争分夺秒地亲密合影。没有一个人征求他的意见。
我远远地看着老人,那一刻,我觉得他是无奈而孤独的。
深深的夜色中,他拎着他的瓜奈里名琴离开,这一回的背影反而轻松了。他和他的琴,一位音乐家,就是这样简单。
我不由得想起那一年在平遥,罗伯特·弗兰克的到来也是这样让人群沸腾。我也是这样远远地看着水泄不通的人墙。朋友说:“你也去吧,老爷子最喜欢跟美女合影了。”我说:“看在你婉转夸我的份儿上,我就不计较你使的坏儿了。”我不知道拍出《美国人》的弗兰克是否享受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给予他的“明星”待遇。老爷子俨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只是与《美国人》没太大关系。
今年平遥摄影大展,说约瑟夫·冠德卡要来,最终又没来,弄得大家都很失落。其实,他要来了,问问他后来和送给他食物的那个女孩子怎么样了是件挺好的事儿,他说他当时爱上她了,多么浪漫!多么冠德卡!没来,无非少了一次追星的机会,当然,也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可惜么?当然可惜!大师都成为风景了,我们这些看景儿的,情何以堪?
风景是用来行注目礼的,明星是用来制造话题的,所有,都是大众张开双臂热烈拥抱的,但是,那却是大师必须远离的。
为什么?因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是将自己修整打磨柔软变形适应了大众的口味而博得喝彩;恰恰相反,他们无一例外是从流行的评价体系中决然出走,另辟一条道路,站在大多数人的对面,卓然独立。不是他们向流行的评价体系俯首称臣,而是流行因他们而转向;改变甚至重建新的评价标准。大师是新的坐标,他必须让现有的理论无法定义他,无法涵盖他。弗兰克如是,寇德卡亦如是。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亦步亦趋。
不错,我们并不缺乏各种喧嚣的话语,但却丧失了与此对抗的勇气和能力。
从纪实摄影的角度来说,这些大师的存在不是因为他们显示了多少个人智慧,而是因为他们唤起了世人对于所有习以为常的重新考量,让人们在不断突破已知、固有的结论中保持对于世界的理性和警醒,同时捍卫人类最基本的准则与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纪实摄影家应该是社会的良心,他们的存在和工作是保持社会的精神高度,而不是合纵连横圈地占位,以抢占话语权来形成所谓的主流。同时,纪实摄影决非经验主义的主题先行,将个人价值观先入为主地凌驾于现实之上,更不是以个人偏私或利益勾结作为标准,而是摄影师从现实出发,基于平衡与全面的事实了解之后的犀利观察和发声。
很遗憾,H,许多摄影师看到上面这段话,他们说:“这要求太高了!照片没法拍了!”这样的反应,和他们只仰望大师的光环,围着大师签名一样买椟还珠。摄影什么时候不愿意成为艰难的、必须要有所付出的东西了?什么时候不愿意独立担当而退缩一隅了?纪实摄影家当然不是救世主,但他必须是直面现实的人。如果他都不关心当下的问题,那么,纪实摄影何来立足之点?
曾经出走的大师们,现在也被打造成了流行评价体系,成了展览的风景。他们的价值不是被发扬,而是被稀释了,以一种十分耀眼的方式。
H,大约每一位摄影师都有一个“大师梦”吧?那么,我们为什么想成为大师?是为了有他那样光芒万丈的声名?还是向往他内心对于摄影的纯真?以及他为此付出的种种代价?
假若你也如此,我希望你成为一个不要被所有人理解和喜欢的摄影师,常常孤独自处,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难以忘记阿卡多的背影,他终于不是一道风景时,步履轻盈。我们不需要大师来做我们的风景,我们需要的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接。
H,愿你的灵魂在即将到来的冬日,尽情温暖,就像我开始给你的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