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吸气保持法与循环停止法在测定静脉回流参数时的差异,验证吸气保持法在床旁测定静脉回流参数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杂种家猪,根据对同一只动物先后实施的测量方法不同分为吸气保持组和循环停止组。第一步:按照12 s吸气保持法描记出第一条静脉回流曲线,获得第一个平均体循环充盈压(Pmsf1);随后15 min内快速输入0.9%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500 mL,然后用同样方法描记第二条静脉回流曲线,获得第二个平均体循环充盈压(Pmsf2);再通过转换坐标图的方法,获得Pmsf1、Pmsf2对应的应激容积(Vstress1、Vstress2)。第二步:获得Pmsf2和Vstress2后,立即实施循环停止措施,当心电波显示平直、各压力数值稳定后,即获得循环停止时的平均体循环充盈压(Pmsf3);随后放血,待血液不再流出且各压力点稳定在0 mmHg(1 mmHg=0.133 kPa)时,计算此时间段所有流出液体量与所有输入液体量的差值,即获得循环停止时的应激容积(Vstress3)。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静脉回流参数(Pmsf2与Pmsf3,Vstress2与Vstress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后有50只动物完成了实验观察。①描记两条静脉回流曲线之间输入液体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输液前比较,输液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改变〔HR(次/min):110.88±8.95比113.70±7.84,t=1.677,P=0.097;MAP(mmHg):114.04±5.25比112.46±5.04,t=-1.534,P=0.128〕,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和全心舒张期末容积(GEDV)均明显升高〔CVP(mmHg):6.24±0.87比3.92±0.75,t=-14.265,P=0.000;CO(L/min):5.98±0.15比5.45±0.12,t=-19.741,P=0.000;GEDV(mL/kg):735.46±12.56比676.62±6.67,t=-29.268,P=0.000〕。②吸气保持法与循环停止法获得的静脉回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msf2与Pmsf3(mmHg):23.11±0.53比22.82±0.94,t=1.910,P=0.059;Vstress2与Vstress3(mL/kg):13.10±15.79比10.60±1.49,t=-1.113,P=0.268〕。
结论吸气保持法与经典的循环停止法在测定Pmsf和Vstress上无明显差异,印证了吸气保持法测定静脉回流参数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