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如果教法过于死板、单调,学生就不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对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阻碍。所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演义结合 兴趣盎然
我在这些年的的语文教学当中,尝试了在人物对话多的课文中采用“读演议”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有滋有味地读
曾记得,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由上所见,朗读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朗读训练是我授课的一项重要方法。我要求学生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有滋有味的朗读课文,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严的故事。编者们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文中大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第一步,是指导朗读。本人先对朗读作抑扬顿挫、缓急轻重的技术性处理。例如文中写到晏子不肯钻洞进城时,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廖廖数语,就把头痛的问题“抛”回给了楚王。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时,语气是临“辱”不惧,心平气和,语速是相对平缓的,“狗洞”、“狗国”两个词应该是读重音。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晏子对楚王做法的讥讽与不屑。第二步,是教师范读。我本人在朗读方面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我会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精彩范读。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运用声音的技巧读出文章喜、怒、哀、乐等情感、味道后,让学生从中品尝个中滋味。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与范读,学生同桌之间可以试着对话朗读,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达到较高的朗读效益。
二、有板有眼地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角色,让学生分小组派角色。角色分派好后,我让各小组的成员离开座位,找地方抓紧时间排练。课堂上顿时呈现一派生动活泼的场面。接着,我让学生分组到教室前面来给全班同学表演,其它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对于“小演员”,我还规定:除了对话,其余的动作、神态等,都要尽量表演出来,不加旁白,让人一看就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有段哈威尔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一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大家共同总结出优缺点,如有“演员”读哈威尔船长的话时不够威严,不够有力,体现不出哈威尔船长的临危不惧与镇定自若。接着其他组的表演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表演就会更出色。如此下去,无论是“演员”还是“评委”,对课文的理解都会更加深了。其实,学生的表演天赋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容忽视的。《晏子使楚》一文的“分角色表演”就叫我不由得拍案叫绝。文中讲到晏子与楚王见面时,双方又进行了一次针锋相对的对话,楚王的冷嘲热讽,晏子的机智沉着,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加入了惟妙惟肖的动作神态。楚王说话时,有的加入了冷漠的语气词“哼!”,有的加入了不可一世的叉腰动作,还有的一本正经地板着脸。晏子辩说时,有的背着双手,临危不惧;有的一手捋须,胸有成竹;有的踱着方步,沉着机智……人物的形象经学生的“艺术加工”,栩栩如生,叫我看了心中暗暗佩服,暗暗高兴。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才能表演得如此逼真啊!
三、各抒己见地议
通过了“朗读”、“表演”的环节,最后还要进行“评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评”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会“评”了,就说明他们读懂课文了,“评”错了,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时候,我就可以重点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如独幕剧《奴隶英雄》一文表演完毕后,同学们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演贵妇人的语气很冷漠,体现不出一点儿对奴隶的同情心,很成功。”有的说:“演奴隶丙的也不错,当他读到‘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要我们做工,饭也不给吃饱……'我听着也快为他们掉泪了。”还有的说:“演斯巴达克的语调太沉,速度太慢了,我要是奴隶,听了也不会激动。”……学生个个评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从他们的“议”中,我知道,学生已学会正确地评价人物并理解文章的内涵了,我的教学目地也达到了。
“读演议”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人人读书认真,人人竞相登台,人人积极评议,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它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欲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真正的愉快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演义结合 兴趣盎然
我在这些年的的语文教学当中,尝试了在人物对话多的课文中采用“读演议”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有滋有味地读
曾记得,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由上所见,朗读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朗读训练是我授课的一项重要方法。我要求学生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有滋有味的朗读课文,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严的故事。编者们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文中大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第一步,是指导朗读。本人先对朗读作抑扬顿挫、缓急轻重的技术性处理。例如文中写到晏子不肯钻洞进城时,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廖廖数语,就把头痛的问题“抛”回给了楚王。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时,语气是临“辱”不惧,心平气和,语速是相对平缓的,“狗洞”、“狗国”两个词应该是读重音。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晏子对楚王做法的讥讽与不屑。第二步,是教师范读。我本人在朗读方面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我会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精彩范读。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运用声音的技巧读出文章喜、怒、哀、乐等情感、味道后,让学生从中品尝个中滋味。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与范读,学生同桌之间可以试着对话朗读,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达到较高的朗读效益。
二、有板有眼地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角色,让学生分小组派角色。角色分派好后,我让各小组的成员离开座位,找地方抓紧时间排练。课堂上顿时呈现一派生动活泼的场面。接着,我让学生分组到教室前面来给全班同学表演,其它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对于“小演员”,我还规定:除了对话,其余的动作、神态等,都要尽量表演出来,不加旁白,让人一看就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有段哈威尔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一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大家共同总结出优缺点,如有“演员”读哈威尔船长的话时不够威严,不够有力,体现不出哈威尔船长的临危不惧与镇定自若。接着其他组的表演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表演就会更出色。如此下去,无论是“演员”还是“评委”,对课文的理解都会更加深了。其实,学生的表演天赋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容忽视的。《晏子使楚》一文的“分角色表演”就叫我不由得拍案叫绝。文中讲到晏子与楚王见面时,双方又进行了一次针锋相对的对话,楚王的冷嘲热讽,晏子的机智沉着,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加入了惟妙惟肖的动作神态。楚王说话时,有的加入了冷漠的语气词“哼!”,有的加入了不可一世的叉腰动作,还有的一本正经地板着脸。晏子辩说时,有的背着双手,临危不惧;有的一手捋须,胸有成竹;有的踱着方步,沉着机智……人物的形象经学生的“艺术加工”,栩栩如生,叫我看了心中暗暗佩服,暗暗高兴。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才能表演得如此逼真啊!
三、各抒己见地议
通过了“朗读”、“表演”的环节,最后还要进行“评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评”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会“评”了,就说明他们读懂课文了,“评”错了,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时候,我就可以重点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如独幕剧《奴隶英雄》一文表演完毕后,同学们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演贵妇人的语气很冷漠,体现不出一点儿对奴隶的同情心,很成功。”有的说:“演奴隶丙的也不错,当他读到‘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要我们做工,饭也不给吃饱……'我听着也快为他们掉泪了。”还有的说:“演斯巴达克的语调太沉,速度太慢了,我要是奴隶,听了也不会激动。”……学生个个评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从他们的“议”中,我知道,学生已学会正确地评价人物并理解文章的内涵了,我的教学目地也达到了。
“读演议”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人人读书认真,人人竞相登台,人人积极评议,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它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欲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真正的愉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