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家庭教育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当前存在诸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当的影响方式,往往造成孩子成长出现偏差,甚至人格扭曲。我们家长应探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如何用科学有效方法教育子女。
  那么该如何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呢?该从哪几个方面影响当代孩子呢?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考虑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 放任粗暴; 自由空间; 生活动力
  
  现代家庭教育,到底该怎么现代化,怎么教育法,的确值得重视,值得探讨。
  大家知道,学校、社会、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基本环境,儿童的成长无一不是三方面共同教育影响的结果,重视现代教育,就必须重视现代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怎么现代化?当我思考这一问题时,却被报纸上一些新闻报导所震惊而不安。一条是儿童集体盗窃的新闻,县电视台“热点透视”报导我县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团伙盗窃案,共有五位成员,年龄最大十四岁,最小才五岁,为首的尚不满十三周岁。据公安人员介绍,别看他们年龄小,但作案手段老练,他们各有分工,蹲点、放风、接应形成“一条龙”,偷来的钱便用于他们吃喝玩乐,其中两个成员在省城合肥一日消费竟花掉三千元。
  另一条是《羊城晚报》报导的一个八岁的深圳男孩绑架其妹妹,向其母索款十五万元的事件,一个八岁男孩,平时出入高级宾馆,花钱大手大脚,无拘无束,最后母亲拒绝其一掷千金的无理消费,其竟使用犯罪手段威胁其母。
  这两则新闻报导所反映的几个当事人年龄都不大,是儿童,正在成长的儿童,可他们却做出了令人吃惊的触犯刑法的甚至可以判上刑的事,难道这些孩子天生就是作恶多端的大坏蛋?显然不是,究其原因,我想,他们的犯罪行为很大程度是家庭环境影响不当所致。
  当今社会的家庭,经济条逐步改善,手头宽裕,对孩子便过于宠爱,把孩子看作心肝宝贝,要什么给什么,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当膨胀的欲望满足不了时,便毫无顾忌的铤而走险。
  的确,当今家庭经济条件好了,改善了,可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却没有改进,有的反而歪曲了。往往优裕的物质条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换来的却是心灵的空虚和人格的残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当今社会中必须强调家庭教育的现代化。
  作为构成家庭环境的主要成员——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应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正确的影响,家长绝不能放任孩子,任由其发展,要关注孩子一言一行。扶养和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对孩子的教育,眼光要放长远一些,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今后的独立生活。
  报纸也曾报导这样一些事实:
  一八岁儿童,因贪玩而逃课,被其父亲吊起来而夭折。
  一十岁女孩因考试未达到其母每门九十分的要求而被其母用棍棒长时间的鞭打而夭折。
  一十岁男孩伙同其同学因不堪其父母为了他的学习而过于限制、过于强迫他而杀其父母,结果母亲被杀死,父亲被砍成重伤。
  孩子是父母身上的肉,能不爱?可又为什么?父母成了杀害孩子的凶手,成了孩子的仇人。类似的悲剧,近年来屡有发生。
  当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的出息,“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把成龙的希望仅仅寄托在升学的分数上,过分的看重每一次考试,在这错误的思想指导下,很多家长采取不当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导致很多儿童在其成长中心理受到压抑,精神受到虐待,身心受到折磨,于是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被打致残致死,有的以暴力反抗父母。到头来,这些父母才猛然醒悟,怎奈苦果已酿成。谁之过?用传统的“棒打出孝子”、“唯有读书高”等落后思想来指导当今社会中的孩子,已显得错上加错了。
  当今家长必须树立这样的思想:孩子的成长、成才,绝不是升学考试这一条路,对孩子的教育亦不能仅限于围绕考试,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绝不是考试所决定的。孩子的情感、兴趣、能力、爱好、意志、个性等都需要培养,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尊重、支持,单凭棍棒,不善引导,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今天还有这样的家长,过分相信早期教育,相信神童教育法,拿出形形色色的神童方案,尽可能早的让孩子苦练一种能一劳永逸的获得优厚报酬的谋生本领,什么神童音乐家、神童画家……于是,孩子们被迫提前学、拼命学,到头来落个“消化不良”。他们永远失去了培养感受、培养兴趣、培养个性的天然机缘。这些家长,报着万一成功的侥幸,妄想培养个神童,可是他们忽视了孩子的才能、潜能的多样性、心理发育的过程性、教育的整体性。既使培养出来的神童也难保证他在专业领域外不处于痴呆状态。
  现代教育绝不能孤注一掷,枯坐案前,儿童各种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暗示、熏陶、滋养、诱导等非程序化的教育过程。我们不能过多的苛求孩子的童年,把更多的自由空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不断释放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动力。
  作为现代家庭,有责任、有义务配合学校教育好下一代,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方法,是当代父母所当务之急。相信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方法影响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健康、茁壮,迎接世纪的挑战。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7-13
其他文献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推荐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情感的体操。我把‘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信条。”从这一点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如缺少恰当的艺术渗透,缺少对教学中“艺术因子”的挖掘,那语文教学就谈不上完整与健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可以在情绪的作用下增强、扩大,并能激起行动。如果给情绪带来愉快的刺激,人就会产生获得的趋向,反之,则带来回避的趋向。情绪可以给人提
期刊
记忆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强的记忆能力,那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展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试结合英语知识谈谈英语学习记忆法。  一、联想学习记忆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记忆的,比如有些词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相去甚远。这时候,如果我们联系它们的字面意义来充分理解并联想一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践的纵深推进,使思想品德考试改革方向愈加明确,如何做好该学科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切实提高复习效果,是每位初三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搞好《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工作,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和《考试说明》考点要求,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要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实践,要引导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学如何进行,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焦点,本文依据新理念的要求,论述了“自主化”、“活动化”、“多元化”、“生活化”、“信息化”等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数学教学; 渗透     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推进,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数学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
期刊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激发求知,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
期刊
试卷评讲课是日常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主要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但是,当前的试卷评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机械地逐题对答案、就题论题、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爱听不听、费时很多、效率不高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觉得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完全有悖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于是开始尝试新的试卷评讲方式,感觉收效甚好,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试卷评讲课新模式的教学环节    1、成绩反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路在何方?这是目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困惑的问题,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教材内容多,系统化知识强,学习时间短,加之随高考指挥棒的运转,“应试”之风盛行,教与学也受到了功利性的挑战,高中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其它学科上,而无暇顾及到语文,不能做到预习一环,更不用说拓展课外阅读了,这使语文课堂教学进度减慢、效率降低。针对这种状况,我越来
期刊
摘 要: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实现新课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感恩教育      在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责任感与“反哺”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场景中进行交流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这种教学目的是想通过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灵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音乐教学从枯燥变为兴趣,从呆板变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