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局里局外,始终排除在外,这是一个被局外的局外人。默尔索,那个局外人,他享有说话的权利,却没有开口的自由。所以,他以自身为饵,在这浮世喧嚣,冷静到近乎冷漠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沉默的局外人如何独享清欢。
【关键词】:局;真实;社会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小说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冷漠的人物形象。最初的文字总能给读者留下最好的印象,而默尔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这不是个孝子。对于母亲的死无动于衷,就好像这只是天气预报一般简单。妈妈死了,哦,明天不会下雨。两者是相等的。对于妈妈的葬礼,道德上要求不能做的事全都做了,比如吸烟、打瞌睡、喝了牛奶咖啡甚至与不相干的女人厮混等;能做的完全没做,比如看一眼母亲的遗容、痛哭流涕等。默尔索对于这场葬礼保持了沉默,就好像一个局外人。他只是做着这个社会所要求的事,还没有达到标准。多么冷漠的人啊!但是实际上呢?
默尔索不悲伤吗!爱母亲与为母亲哭泣有什么联系呢?有关系的,因为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这是作者说的,也是这个社会的意思。所以自然而然地,默尔索就成了局外人。因为所谓的母亲的朋友、“未婚夫”都比自己更悲伤,眼泪更是占据了所有的这个社会的人的视线。所以默尔索的哭泣的自由就被剥夺了,他的悲伤也就不再是悲伤了。可默尔索不明白,他觉得两者毫无关联。他爱他的母亲,可是死亡是什么呢?这是自然而然地无法避免的事,或许这还是一种解脱呢。母亲也许去了另一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新生活,而这种新生活是他本身也向往的。所以,何必要过于斤斤计较呢。他悲伤,但是他并不敷衍。将眼泪流干了,再也流不出泪来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悲伤的含义。那么默尔索的悲伤为什么就不可以是这样流不出泪的悲伤呢。
在那样的社会,确是不可以的。因为你违背了这个社会的定律,所以在一个全是小偷的村子里,你不偷就只能饿死,被生活饿死。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局里,你进了那个局,怎么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局呢?所以你只能是一个局外人,就像默尔索在后來的命案里。他在太阳的炙烤下糊里糊涂地杀了人,他一直相信他的案子很简单,他并不是故意,所以应该是不会死的。可是只有他一个人这么想,因为无论是司法人员还是为他辩护的律师,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定论。而且这种观点是不可打破的。他们都想让默尔索归顺于他们,想要默尔索按着他们想要的答案回答。可是默尔索不向任何人屈服,他不听自己的律师的、不听神甫的。“当他( 律师) 问我他是否可以说那一天我是控制住了我天生的感情,我对他说‘不能,因为这是假话’。他只是简简单单地相信着事实,一个与案子相关的简单事实。但是这个社会所关注的,不是你为什么杀了人,而是你为什么对于母亲的死如此无动于衷,你简直不是人。而这样一点,这样一种无关命案的荒唐的道德的审判,是在周围的人在提供证词的时候,他才明白的。原来,大家这么看待“我”。原来,“我”竟是这样一个局外人。
对于默尔索来说,事实是不重要的。他有说话的权利,却没有说话的自由。他的话语权是这个社会已经存在的法律和准则赋予的。一旦脱离了这一点,你就脱离了这个局。那么你就成了局外人,沉默会把你包围。因为你开得了口却发不出声音,你的话语没有人想听到。你这个局外人,必须死。默尔索是明白了,可是他始终没能改口。因为他觉得事实就是这样的,让他说一些别的什么,他说不出口。即使是上帝,也没能让他屈服。他不信上帝,他更相信自己,就像他相信死亡一定会到来。只是上帝暂时地打破了他的冷静,让他从心底发出了呐喊,从未来死亡的深渊里“杀死了“上帝。他选择了事实,就像他已经坦然地接受了死亡,就像他对这个世界敞开了心扉,就像他找到了他自己。
默尔索,以自己为饵,在这浮世喧嚣,看自身的浮浮沉沉,看自身日常生活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他执著追求“绝对真实”的生活,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循规蹈矩扮演自己的角色,拒绝一切形式的虚假与谎言。正如加缪在《局外人》美国版序言里所说,默而索对于生活“远非麻木不仁,他怀着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虽然被沉默,但他纵观全局。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局外独享清欢。所以他是胜利的,审判杀死了他,他也杀死了审判,一个人。
默尔索这般的局外人,不过是那个社会一群人的缩影。在那个法制荒谬的社会,一群相信真理的人,坦然面对生死,绝不屈服这错误的生活。在这浮世喧嚣,用他们的方式坚持到底,独享清欢。这是默尔索的透彻,也是局外人的透彻,更是作者的透彻。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绝不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我要努力发现自己,不能改变这个局,那么就保持住自己。这样我还是我,我能在这浮世喧嚣,独享清欢。
【关键词】:局;真实;社会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小说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冷漠的人物形象。最初的文字总能给读者留下最好的印象,而默尔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这不是个孝子。对于母亲的死无动于衷,就好像这只是天气预报一般简单。妈妈死了,哦,明天不会下雨。两者是相等的。对于妈妈的葬礼,道德上要求不能做的事全都做了,比如吸烟、打瞌睡、喝了牛奶咖啡甚至与不相干的女人厮混等;能做的完全没做,比如看一眼母亲的遗容、痛哭流涕等。默尔索对于这场葬礼保持了沉默,就好像一个局外人。他只是做着这个社会所要求的事,还没有达到标准。多么冷漠的人啊!但是实际上呢?
默尔索不悲伤吗!爱母亲与为母亲哭泣有什么联系呢?有关系的,因为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这是作者说的,也是这个社会的意思。所以自然而然地,默尔索就成了局外人。因为所谓的母亲的朋友、“未婚夫”都比自己更悲伤,眼泪更是占据了所有的这个社会的人的视线。所以默尔索的哭泣的自由就被剥夺了,他的悲伤也就不再是悲伤了。可默尔索不明白,他觉得两者毫无关联。他爱他的母亲,可是死亡是什么呢?这是自然而然地无法避免的事,或许这还是一种解脱呢。母亲也许去了另一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新生活,而这种新生活是他本身也向往的。所以,何必要过于斤斤计较呢。他悲伤,但是他并不敷衍。将眼泪流干了,再也流不出泪来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悲伤的含义。那么默尔索的悲伤为什么就不可以是这样流不出泪的悲伤呢。
在那样的社会,确是不可以的。因为你违背了这个社会的定律,所以在一个全是小偷的村子里,你不偷就只能饿死,被生活饿死。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局里,你进了那个局,怎么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局呢?所以你只能是一个局外人,就像默尔索在后來的命案里。他在太阳的炙烤下糊里糊涂地杀了人,他一直相信他的案子很简单,他并不是故意,所以应该是不会死的。可是只有他一个人这么想,因为无论是司法人员还是为他辩护的律师,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定论。而且这种观点是不可打破的。他们都想让默尔索归顺于他们,想要默尔索按着他们想要的答案回答。可是默尔索不向任何人屈服,他不听自己的律师的、不听神甫的。“当他( 律师) 问我他是否可以说那一天我是控制住了我天生的感情,我对他说‘不能,因为这是假话’。他只是简简单单地相信着事实,一个与案子相关的简单事实。但是这个社会所关注的,不是你为什么杀了人,而是你为什么对于母亲的死如此无动于衷,你简直不是人。而这样一点,这样一种无关命案的荒唐的道德的审判,是在周围的人在提供证词的时候,他才明白的。原来,大家这么看待“我”。原来,“我”竟是这样一个局外人。
对于默尔索来说,事实是不重要的。他有说话的权利,却没有说话的自由。他的话语权是这个社会已经存在的法律和准则赋予的。一旦脱离了这一点,你就脱离了这个局。那么你就成了局外人,沉默会把你包围。因为你开得了口却发不出声音,你的话语没有人想听到。你这个局外人,必须死。默尔索是明白了,可是他始终没能改口。因为他觉得事实就是这样的,让他说一些别的什么,他说不出口。即使是上帝,也没能让他屈服。他不信上帝,他更相信自己,就像他相信死亡一定会到来。只是上帝暂时地打破了他的冷静,让他从心底发出了呐喊,从未来死亡的深渊里“杀死了“上帝。他选择了事实,就像他已经坦然地接受了死亡,就像他对这个世界敞开了心扉,就像他找到了他自己。
默尔索,以自己为饵,在这浮世喧嚣,看自身的浮浮沉沉,看自身日常生活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他执著追求“绝对真实”的生活,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循规蹈矩扮演自己的角色,拒绝一切形式的虚假与谎言。正如加缪在《局外人》美国版序言里所说,默而索对于生活“远非麻木不仁,他怀着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虽然被沉默,但他纵观全局。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局外独享清欢。所以他是胜利的,审判杀死了他,他也杀死了审判,一个人。
默尔索这般的局外人,不过是那个社会一群人的缩影。在那个法制荒谬的社会,一群相信真理的人,坦然面对生死,绝不屈服这错误的生活。在这浮世喧嚣,用他们的方式坚持到底,独享清欢。这是默尔索的透彻,也是局外人的透彻,更是作者的透彻。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绝不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我要努力发现自己,不能改变这个局,那么就保持住自己。这样我还是我,我能在这浮世喧嚣,独享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