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 以《闯关东》、《大染坊》、《铁道游击队》为代表的一批鲁剧,屡受全国观众“热捧”,市场回报丰厚,为推动山东省文化发展和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鲁剧在热播过程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链。
“鲁剧”在中国电视剧制作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向以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大力张扬真善美为特征受到了业界和全国观众的普遍好评。
电视剧在热播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链条,作为一个整体,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开来看,创作生产、作品销售、产品经营、延伸产业开发、内在精神挖掘,每一个环节都大有文章可作。如何塑造鲁剧品牌,如何去挖掘、拓展鲁剧的产业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联主席王凤胜。
“有山东有关方面推出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保持多年来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强势劲头,这在全国省级影视制作中心是少有的。”
对于电视创作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的地位,王凤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说,山东的电视剧制作,多年来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地位,到了近几年达到了一个新的辉煌。
在王凤胜看来,电视创作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地位和品牌决定着山东省在全国文化格局中所占有的地位。对于鲁剧品牌之路,王凤胜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上期,省广电局所属的影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分获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飞天”奖一等大奖,《大众电视》“金鹰奖”,这是山东电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连冠”。
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电视剧制作呈现出“三国鼎立”的局面、北京、上海,广东推出了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家庭伦理等题材的电视剧,诸如《情满珠江》、《上海一家人》等,这期间鲁剧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积蓄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便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了,鲁剧迎来了“三连冠”之后的新一轮辉煌。2001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大法官》以及2002年的《誓言无声》分获第22届,23届“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大染坊》走上央视一套,《人民日报》等上百家报纸以及近百家网站纷纷载文,称赞《大染坊》是“近年来国内荧屏少有的优秀作品”;2004年,在纪念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胜利一周年之际推出了20集电视连续剧《21天》,该剧因其鲜明的特色,成为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2005年,儿童影片《上学路上》捧得三尊电影“金鸡”奖;同年,为迎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摄制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和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为了胜利》;近来在全国掀起收视狂潮的《闯关东》……由山东有关方面推出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保持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强势劲头,这在全国省级影视制作中心中是少有的。
尤其是《闯关东》,使得鲁剧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辉煌。由山东有关方面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不仅在山东、河北、北京以及东北三省反响强烈、在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南方地区也掀起收视热潮。就连央视《焦点访谈》也将焦点对准《闯关东》,认为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电视剧佳作”,并盛赞“闯关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品质的浓缩”,中央领导同志评价《闯关东》说:“这是一部大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电视剧的艺术高峰。”
“将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既要拍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片子,又要符合大众的口味。”
为什么鲁剧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辉煌?“鲁剧擅长将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与尊重市场运作规律相结合”,王凤胜一语道破天机,为我解开了这个谜团。
作为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王凤胜对于鲁剧所充分体现的思想性持有很大的信心。“鲁剧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弘扬主旋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样让主旋律更好看,符合更多百姓的口味,才是问题的关键”,王凤胜说。鲁剧积极地参与当代社会道德建构,弘扬主流文化意识,时代正剧特征十分鲜明。它往往是以一种饱含热诚的人世态度直面生活,凸显了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忧患意识,在他看来,鲁剧努力地让这种主旋律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层现出来,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在这方面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
将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既要拍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片子,又要符合大众的口味,尤其是社会进入多样化的信息时代,在有诸多选择的情况下,口味和审美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口味,给鲁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王凤胜说,鲁剧出了这么多亮点,题材却不尽相同,体现出题材多样化的特点,山东是个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资源上占据了有利地位,鲁剧在取材上大多注重挖掘山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资源,这些珍贵的人文财富亦成为鲁派电视剧引以为豪的创作宝藏,所以鲁剧的民族特色明显,而且大多是以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通过写山东地区的“人”、“事”、“情”来展示的。就拿《闯关东》来说,在山东人的祖祖辈辈中,很多人都闯过关东,这个事件本身,肯定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坚持市场化运作也是鲁剧的一大特点。鲁剧的创作坚持从市场的要求出发,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量符合百姓的欣赏习惯和口味,中国老百姓喜欢带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那么《闯关东》就是用逃荒、淘金、开饭馆 开煤矿等4个大的板块,串起来一个个闯关东的传奇故事,借此塑造独特的人物个性,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环环相扣,激动人心,引人入胜。而鲁剧的大投入、大制作也是有口皆碑的,投资力度在全国电视剧中首屈一指,投资回报率也是很高的,《闯关东》的广告招商额在央视创下新的纪录。
“抓住山东精神的精髓,强化相关市场运作,鲁剧品牌必将更加灿烂夺目。”
作为《闯关东》的监制之一,在一次《闯关东》的研讨会上,王凤胜曾经提到,《闯关东》作为鲁剧创作的一个新高峰,对山东文化产业乃至山东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启示;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从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在新时代下适应人们的新需求;二是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是坚持创新的原则,在内容、题材风格、体裁、形式、手法,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大力创新;四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双赢,
近年来,以《闯关东》、《大染坊》、《铁道游击队》为代表的一批鲁剧,屡受全国观众“热捧”,市场回报丰厚,为推动山东省文化发展和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鲁剧在热播过程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链条。拿《闯关东》来说,在最初播放阶段就已收回成本,并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进而推出的文化景点,餐饮品牌又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在运作过程中闯出的路子,积累的经验,则为我们进一步开发鲁剧产品,打造鲁剧品牌奠定了基础,至于作品本身所展示的山东人的良好形象,所体现的闯关东的精神价值,既是精神财富,也是市场卖点,取得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势在必然,抓住山东精神的精髓,强化相关市场运作,鲁剧品牌必将更加灿烂夺目。
目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广电局正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要求,全力抓好两部电视剧创作,一部是《沂蒙》,针对沂蒙山区这么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却一直缺少大制作的现状,为明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主要写老区人民与解放军的奉献精神、鱼水深情。另一部是《南下》。反映山东干部南下要开辟新天地的动人事迹,用小人物,小场面来反映大时代,目前正在全面展开论证,在全国寻求与高水平编剧、导演合作。王凤胜说,鲁剧一定要做到前期论证好,不拍则已,拍则要在全国产生大的反响。
“鲁剧”在中国电视剧制作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向以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大力张扬真善美为特征受到了业界和全国观众的普遍好评。
电视剧在热播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链条,作为一个整体,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开来看,创作生产、作品销售、产品经营、延伸产业开发、内在精神挖掘,每一个环节都大有文章可作。如何塑造鲁剧品牌,如何去挖掘、拓展鲁剧的产业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联主席王凤胜。
“有山东有关方面推出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保持多年来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强势劲头,这在全国省级影视制作中心是少有的。”
对于电视创作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的地位,王凤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说,山东的电视剧制作,多年来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地位,到了近几年达到了一个新的辉煌。
在王凤胜看来,电视创作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地位和品牌决定着山东省在全国文化格局中所占有的地位。对于鲁剧品牌之路,王凤胜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上期,省广电局所属的影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分获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飞天”奖一等大奖,《大众电视》“金鹰奖”,这是山东电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连冠”。
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电视剧制作呈现出“三国鼎立”的局面、北京、上海,广东推出了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家庭伦理等题材的电视剧,诸如《情满珠江》、《上海一家人》等,这期间鲁剧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积蓄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便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了,鲁剧迎来了“三连冠”之后的新一轮辉煌。2001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大法官》以及2002年的《誓言无声》分获第22届,23届“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大染坊》走上央视一套,《人民日报》等上百家报纸以及近百家网站纷纷载文,称赞《大染坊》是“近年来国内荧屏少有的优秀作品”;2004年,在纪念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胜利一周年之际推出了20集电视连续剧《21天》,该剧因其鲜明的特色,成为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2005年,儿童影片《上学路上》捧得三尊电影“金鸡”奖;同年,为迎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摄制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和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为了胜利》;近来在全国掀起收视狂潮的《闯关东》……由山东有关方面推出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保持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强势劲头,这在全国省级影视制作中心中是少有的。
尤其是《闯关东》,使得鲁剧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辉煌。由山东有关方面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不仅在山东、河北、北京以及东北三省反响强烈、在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南方地区也掀起收视热潮。就连央视《焦点访谈》也将焦点对准《闯关东》,认为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电视剧佳作”,并盛赞“闯关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品质的浓缩”,中央领导同志评价《闯关东》说:“这是一部大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电视剧的艺术高峰。”
“将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既要拍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片子,又要符合大众的口味。”
为什么鲁剧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辉煌?“鲁剧擅长将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与尊重市场运作规律相结合”,王凤胜一语道破天机,为我解开了这个谜团。
作为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王凤胜对于鲁剧所充分体现的思想性持有很大的信心。“鲁剧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弘扬主旋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样让主旋律更好看,符合更多百姓的口味,才是问题的关键”,王凤胜说。鲁剧积极地参与当代社会道德建构,弘扬主流文化意识,时代正剧特征十分鲜明。它往往是以一种饱含热诚的人世态度直面生活,凸显了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忧患意识,在他看来,鲁剧努力地让这种主旋律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层现出来,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在这方面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
将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既要拍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片子,又要符合大众的口味,尤其是社会进入多样化的信息时代,在有诸多选择的情况下,口味和审美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口味,给鲁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王凤胜说,鲁剧出了这么多亮点,题材却不尽相同,体现出题材多样化的特点,山东是个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资源上占据了有利地位,鲁剧在取材上大多注重挖掘山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资源,这些珍贵的人文财富亦成为鲁派电视剧引以为豪的创作宝藏,所以鲁剧的民族特色明显,而且大多是以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通过写山东地区的“人”、“事”、“情”来展示的。就拿《闯关东》来说,在山东人的祖祖辈辈中,很多人都闯过关东,这个事件本身,肯定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坚持市场化运作也是鲁剧的一大特点。鲁剧的创作坚持从市场的要求出发,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量符合百姓的欣赏习惯和口味,中国老百姓喜欢带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那么《闯关东》就是用逃荒、淘金、开饭馆 开煤矿等4个大的板块,串起来一个个闯关东的传奇故事,借此塑造独特的人物个性,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环环相扣,激动人心,引人入胜。而鲁剧的大投入、大制作也是有口皆碑的,投资力度在全国电视剧中首屈一指,投资回报率也是很高的,《闯关东》的广告招商额在央视创下新的纪录。
“抓住山东精神的精髓,强化相关市场运作,鲁剧品牌必将更加灿烂夺目。”
作为《闯关东》的监制之一,在一次《闯关东》的研讨会上,王凤胜曾经提到,《闯关东》作为鲁剧创作的一个新高峰,对山东文化产业乃至山东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启示;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从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在新时代下适应人们的新需求;二是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是坚持创新的原则,在内容、题材风格、体裁、形式、手法,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大力创新;四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双赢,
近年来,以《闯关东》、《大染坊》、《铁道游击队》为代表的一批鲁剧,屡受全国观众“热捧”,市场回报丰厚,为推动山东省文化发展和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鲁剧在热播过程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链条。拿《闯关东》来说,在最初播放阶段就已收回成本,并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进而推出的文化景点,餐饮品牌又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在运作过程中闯出的路子,积累的经验,则为我们进一步开发鲁剧产品,打造鲁剧品牌奠定了基础,至于作品本身所展示的山东人的良好形象,所体现的闯关东的精神价值,既是精神财富,也是市场卖点,取得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势在必然,抓住山东精神的精髓,强化相关市场运作,鲁剧品牌必将更加灿烂夺目。
目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广电局正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要求,全力抓好两部电视剧创作,一部是《沂蒙》,针对沂蒙山区这么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却一直缺少大制作的现状,为明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主要写老区人民与解放军的奉献精神、鱼水深情。另一部是《南下》。反映山东干部南下要开辟新天地的动人事迹,用小人物,小场面来反映大时代,目前正在全面展开论证,在全国寻求与高水平编剧、导演合作。王凤胜说,鲁剧一定要做到前期论证好,不拍则已,拍则要在全国产生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