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运用幽默语言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的语言,能使气氛轻松、融洽,利于交流.
例如,在介绍语言、符号和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时,我利用右面的课本插图正话反说,告诉学生图中的土著人在喊:“喂,伙伴们,快来看啊,这里有狮子.”同学们哄堂大笑,利用幽默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掌握语言和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信息,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幽默的方法有很多,如说笑话、引典故、插入歇后语、夸张表达、滑稽动作等,经常留心去做,自然运用自如.
二、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1.问题要清晰
提问必须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当提出的问题比较杂而多时,可以在课前把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做成课前小练习,用试卷的形式发给学生,这样既可避免只提问到一小部分学生,而未被提问的学生不动脑思考的现象,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2.问题要有价值
问题必须具有学习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
例如,在学习“杠杆”后,展示课本中有关不同作用的剪刀的插图,提出问题:不同行业的人们为什么使用不同剪刀?问题很简洁,突出“不同”两字,不仅引起学生的质疑和共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各种杠杆特点的理解.
3.问题要有启发性
提问必须有启发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实验证明“分子间有空隙和分子间有引力”后,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是运动的,而且分子间有引力,那为什么分子间还有空隙呢?这个问题既巩固了刚学的知识,又引出要学的知识,承上启下.听完问题后,矛盾立刻产生,很多学生点头同意老师的疑惑,讨论的气氛很热烈.这样的问题一针见血,又有很强的启发性,对于学生不易感知的斥力的理解和掌握就简易多了.
三、巧妙实验
1.器材使用技巧
实验器材要物尽所用,尽可能把实验器材的功能发挥出来,如碘锤的使用(右图),在加热时为了使凝华时间减短,可以在上侧凹槽内放入少量凉水,而一般教师上课都忽略这个小小的用法,使得实验现象观察时间变长和不明显.
灵活运用器材,还可以故意不正确使用(不是破坏),让学生得不到预想的结论,然后引起质疑,并去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实验设计技巧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彩色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铁丝猛刺水中的鱼.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铁丝都落在鱼的上方,学生必然感觉莫名奇妙、不可思议,教师接着说:要想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生活中来,符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
一、运用幽默语言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的语言,能使气氛轻松、融洽,利于交流.
例如,在介绍语言、符号和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时,我利用右面的课本插图正话反说,告诉学生图中的土著人在喊:“喂,伙伴们,快来看啊,这里有狮子.”同学们哄堂大笑,利用幽默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掌握语言和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信息,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幽默的方法有很多,如说笑话、引典故、插入歇后语、夸张表达、滑稽动作等,经常留心去做,自然运用自如.
二、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1.问题要清晰
提问必须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当提出的问题比较杂而多时,可以在课前把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做成课前小练习,用试卷的形式发给学生,这样既可避免只提问到一小部分学生,而未被提问的学生不动脑思考的现象,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2.问题要有价值
问题必须具有学习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
例如,在学习“杠杆”后,展示课本中有关不同作用的剪刀的插图,提出问题:不同行业的人们为什么使用不同剪刀?问题很简洁,突出“不同”两字,不仅引起学生的质疑和共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各种杠杆特点的理解.
3.问题要有启发性
提问必须有启发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实验证明“分子间有空隙和分子间有引力”后,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是运动的,而且分子间有引力,那为什么分子间还有空隙呢?这个问题既巩固了刚学的知识,又引出要学的知识,承上启下.听完问题后,矛盾立刻产生,很多学生点头同意老师的疑惑,讨论的气氛很热烈.这样的问题一针见血,又有很强的启发性,对于学生不易感知的斥力的理解和掌握就简易多了.
三、巧妙实验
1.器材使用技巧
实验器材要物尽所用,尽可能把实验器材的功能发挥出来,如碘锤的使用(右图),在加热时为了使凝华时间减短,可以在上侧凹槽内放入少量凉水,而一般教师上课都忽略这个小小的用法,使得实验现象观察时间变长和不明显.
灵活运用器材,还可以故意不正确使用(不是破坏),让学生得不到预想的结论,然后引起质疑,并去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实验设计技巧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彩色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铁丝猛刺水中的鱼.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铁丝都落在鱼的上方,学生必然感觉莫名奇妙、不可思议,教师接着说:要想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生活中来,符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