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
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
《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现代汉语词典》把校训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校训本义就具有“悬之而注意”的标识鉴别功能,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标志,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育人功能。校训呈现了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气质,可以说是了解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显性指标。
校训在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中,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办学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是学校文化最简约的表达。校训规范着育人标准,承载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股“精气神”。
2.追溯校训生成路径,挖掘校训育人价值
北京市中小学校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大多非常重视校训的传承与发展,每个校训的背后总有着特定的底蕴,有着属于自己发展历程的故事,学校努力诠释校训内涵,使校训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校训生成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校训表述体现了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主要着眼于如何为未来培育人才,并且试图回答培育具有什么标准的人,这样的价值定位就形成了校训生成的三种路径: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寄语未来。
“继承传统”的校训,以北京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为主,校训形成大多有历史的积淀,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关键事件,或是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立足当下”的校训,大多基于学生品行培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生成。这部分校训关注个人的行为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美德要素。校训溯源与内涵诠释,很多学校都从《论语》《礼记》《周易》《道德经》等传统经典中挖掘。“寄语未来”的校训,大多以树立理想与远大志向、未来民族担当与使命的形式呈现,如“为幸福人生奠基,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等。
虽然校训的生成路径不同,但是在办学实践中,校训都具有价值导向性、传承稳定性、品牌特色性、取向审美性、约束凝聚性、文化归属性等共同气质,这些充满魅力的独有的育人气质,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
3.践行校训育人策略,彰显育人生命力
学校校训是重要的育人策略,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但是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一些学校重视的是校训作为物化的存在,忽视了校训内在的育人价值。学校将其“悬之而注意”——放在了显著的位置,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实践,发挥育人实效,思考与主动探索不够。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校训的育人实效,让校训彰显育人的生命力?
学校要重视校训品牌的价值挖掘、开发与利用,校训要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实现育人行为的转化与落实。首先,学校要重新审视校训价值、发展路径及育人实效性,关注校训对学生品格形成、行为规范养成、健康成长的实效性研究。其次,要认识到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办学理念息息相关,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完善内涵的解读,将校训蕴含的德行要求,以学生立场,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认同,转化为行为,根植于内心。最后,拓展校训育人实现路径,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实践活动体验中实现品行的培育,重视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现在课堂与特色活动中。
只有让校训体现在学生文化与活动之中,校训才会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会成为时刻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灵魂存在”。
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
《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现代汉语词典》把校训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校训本义就具有“悬之而注意”的标识鉴别功能,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标志,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育人功能。校训呈现了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气质,可以说是了解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显性指标。
校训在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中,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办学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是学校文化最简约的表达。校训规范着育人标准,承载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股“精气神”。
2.追溯校训生成路径,挖掘校训育人价值
北京市中小学校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大多非常重视校训的传承与发展,每个校训的背后总有着特定的底蕴,有着属于自己发展历程的故事,学校努力诠释校训内涵,使校训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校训生成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校训表述体现了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主要着眼于如何为未来培育人才,并且试图回答培育具有什么标准的人,这样的价值定位就形成了校训生成的三种路径: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寄语未来。
“继承传统”的校训,以北京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为主,校训形成大多有历史的积淀,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关键事件,或是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立足当下”的校训,大多基于学生品行培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生成。这部分校训关注个人的行为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美德要素。校训溯源与内涵诠释,很多学校都从《论语》《礼记》《周易》《道德经》等传统经典中挖掘。“寄语未来”的校训,大多以树立理想与远大志向、未来民族担当与使命的形式呈现,如“为幸福人生奠基,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等。
虽然校训的生成路径不同,但是在办学实践中,校训都具有价值导向性、传承稳定性、品牌特色性、取向审美性、约束凝聚性、文化归属性等共同气质,这些充满魅力的独有的育人气质,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
3.践行校训育人策略,彰显育人生命力
学校校训是重要的育人策略,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但是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一些学校重视的是校训作为物化的存在,忽视了校训内在的育人价值。学校将其“悬之而注意”——放在了显著的位置,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实践,发挥育人实效,思考与主动探索不够。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校训的育人实效,让校训彰显育人的生命力?
学校要重视校训品牌的价值挖掘、开发与利用,校训要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实现育人行为的转化与落实。首先,学校要重新审视校训价值、发展路径及育人实效性,关注校训对学生品格形成、行为规范养成、健康成长的实效性研究。其次,要认识到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办学理念息息相关,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完善内涵的解读,将校训蕴含的德行要求,以学生立场,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认同,转化为行为,根植于内心。最后,拓展校训育人实现路径,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实践活动体验中实现品行的培育,重视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现在课堂与特色活动中。
只有让校训体现在学生文化与活动之中,校训才会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会成为时刻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灵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