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疗建筑是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具有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现代化综合医院应该是高质量、高效率救死扶伤的场所。医院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医院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疗质量。本文将从整体布局、交通流线以及功能分区等几个方面对综合医院的设计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医疗服务空间;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组织
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迅速发展,医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医院总量和总床位数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设计水平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主体,它在科研、教学、医疗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表现。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了很大改变,智能化和人性化成为设计理念的主体。另外,医院设计的整体性也越来越强,高起点,人性化,同时配合园林式的设计,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总体规划、建筑功能区划分以及交通流线的设计都至关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简要研究。
一、 整体布局,合理规划
医院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医院建筑发展要求,做出指导性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
医院的整体布局包括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和院内的总体规划设计两大方面。一方面,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应该满足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卫生条件良好、光线充足、空气洁净、远离污染源;具有安静的环境、避免噪声干扰等要求。医院的选址还应考虑方便的交通、可预留远期发展的用地、尽量避免医院污染区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也应满足空间布局合理、交通流线便捷、洁污分流等要求。
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一般应分为医疗区和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医疗区是综合医院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由于院内的科室繁多,各个不同职能的部门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建筑规划上如何布局这些建筑功能空间,使之很好的协调工作,是整体布局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通常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就医时都比较急切,对医院内部的交通流线不熟悉,很容造成矛盾;患者在康复阶段通常都需要好的自然环境,这对医院的选址以及内部环境的营造也提出了要求,这些都需要在整体布局阶段充分考虑。
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详细右图),项目选址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用地面积约10公顷。医院定级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规模为1000床,日门诊量为3000人/天。
1.1基于项目用地交通条件的布局分析。本案用地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临主干道香山大道(规划道路红线80米),北临干道创新大道(规划道路红线40米)。项目位于此两条干道交叉口西南方向的位置,本着出入口避让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原则,方案将医院主入口布置于北面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面向香山大道。
1.2 基于项目用地气候条件的布局分析。基地所在地区全年季风明显,常年盛行两个主要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偏北风的频率较偏南风的频率大,另外,5-10月常有西风。通过风向污染影响指数分析,我们得出用地的西北向区域为洁净区,西南向区域为污染区,中部为半污染区。相应地,本案将行政办公楼以及后勤等辅助建筑布置于西北向洁净区域,门诊楼、住院楼等布置在中部半污染区域,将感染科、隔离病房等布置在地块的西南角,从而使得总体布局在结构上满足洁污分区的设计原则。
1.3 基于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分析。本案建筑布局以凸出的轴线为骨架,实现总体布局的有序性,以功能为主导的实体轴线,沿轴线布置入口广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为保证二期发展的用地完整性,传染楼和食堂仅占用西南侧道路以南的地块。
二、建筑功能区划分
医院建筑中的医疗部门繁多,使用功能和交通流线错综复杂。在建筑设计中确保所有医护部门设计的合理性,是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提高医院内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综合医院在总体规划上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医疗区、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职工生活区。其中医疗区是医院日常业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这三大功能分区,确保各部门联系便捷,避免设施重复,尽量缩短患者就医流线等是设计工作的重点。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医疗区的建设。
2.1门诊部: 门诊部以一个中央大厅为交通核心,两侧围绕两个建筑庭院分别布置各个业务科室,并且通过中心医疗长廊与后面的医技部和住院部相联系。垂直方向设置6部自动扶梯解决1 F~4F的主要人流垂直交通。各个科室各据一端,尽量避免穿越交叉显现。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各科室采用集中厅式候诊方式,设计布置较大面积的可自然通风采光的等候空间。挂号取药设于首层,留有较大的等候面积。收费采用分散的楼层收费模式,特殊科室(如急诊、妇科、健康体检等)设置独立的收费处。
门诊部的空间布局上設计了两个中庭,中庭上部无盖顶,解决了内部空间及业务用房的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同时,通过中庭的设置,使门诊楼的中央交通空间可以达到完全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为病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体现了对于患者的关怀。
2.2急诊部: 急诊部的设计完全遵循急救医学的要求与概念,遵循快速、准确、方便抢救急诊病人的原则。急诊与急救入口分离,内部可直接连通。急诊入口设有大雨篷,大坡道。急救车辆可直接到达急救入口,抢救室正对急救入口设计。急诊部配有留观室,并单独设置挂号、收费、药房以及治疗室、检验室。另外,急诊部与门诊补液室向邻近,满足这两个业务科室之间的相互使用,缩短急救时间。
2.3 医技部
医技部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病人活动区与医务工作区划分开,避免人流干扰。
a. 放射科 置在医技楼底层,内部包括CT、MR、介入治疗、以及普通放射科操作室,以双走廊形式布置病人通过病人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完全隔离。此外,放射科与急诊部相临近,满足这两个科室之间较为频繁的联系要求。
b. 功能检查室 布置在医技楼的二层,考虑到科室的使用率高,业务量大,将其布置在较低楼层,病人可从医技楼首层,经过垂直交通上一层到达,也和通过门诊楼与医技楼之间的二层平台直接到达,多条路线方便病人使用。
c. 手术室布置在医技楼与住院楼连接体的三层(裙楼3F).手术室平面采用清洁(供应)通道与洁净通道以及污染通道(污物通道)相分离的三通道式布局,单向流程尽量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洁、污两个电梯与位于地下室的中心供应部直接联系,物流同样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2.4 住院部
住院部位于综合楼的南侧,以医疗长廊与医技楼和门诊楼直接联系。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46床。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的中心。护理单元采用中间走廊的形式,南侧均为病房,北向为辅助用房。每个护理单元内均设有单人房、双人房、三人房以及多人房。
三、流线合理
综合医院每天要接纳大量的患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通联系紧密,交通流线复杂。设计时应高度重视院内的交通流线组织,合理安排各类出入口位置,简化就诊流程,分散就医人群,建筑空间处理要宽敞有序。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综合医院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设计。
本方案一期建设,形成了一组典型的医院综合体建筑,依据各功能部分,对外形成四种就医流线形式,即普通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部流线以及感染病人流线。感染病人流线绝对独立, 另外三股人流,既可相对独立,皆有独立的出入口,又可相互联系。本案以共享中庭、连廊的手法,让几股流线协同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探视人员以及医生的交通快捷与方便性,体现人性化特色。
方案充分考虑周边城市道路以及风向分析结论,合理设置各种出入口。主入口设置于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香山大道。门急诊主要从主入口进入,并在该区域内形成步行区,住院部也可从次入口进入。建筑群体设七大主要出入口:普通门诊出入口、住院部出入口、急诊出入口、急救出入口、感染科出入口、后勤输送出入口和污物出口。
本方案对于停车系统的设计,统筹考虑了医院的整体规划(含一二期)。采用总体设计、分期建设的模式,综合了医院的近期需求与远期发展。一期采用地面停车(含临时停车位)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二期建设时取消临时地面停车,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通过二期地下室的建设将总车位数80%以上的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远期形成以地下停车为主,结合少量地面停车的医院总体停车系统。
结束语
医院建筑是特殊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首先是满足医疗功能,其次还要考虑到实际的经济效益。现在医院建筑的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本文简单阐述了医院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人与建筑环境 贾衡主编 冯义副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2) 综合医院建筑的流线系统研究格伦李艾芳张集锋新建筑2004年第 4期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院及应急医疗设施设计黄锡新建筑 2004年第 4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医疗服务空间;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组织
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迅速发展,医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医院总量和总床位数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设计水平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主体,它在科研、教学、医疗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表现。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了很大改变,智能化和人性化成为设计理念的主体。另外,医院设计的整体性也越来越强,高起点,人性化,同时配合园林式的设计,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总体规划、建筑功能区划分以及交通流线的设计都至关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简要研究。
一、 整体布局,合理规划
医院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医院建筑发展要求,做出指导性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
医院的整体布局包括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和院内的总体规划设计两大方面。一方面,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应该满足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卫生条件良好、光线充足、空气洁净、远离污染源;具有安静的环境、避免噪声干扰等要求。医院的选址还应考虑方便的交通、可预留远期发展的用地、尽量避免医院污染区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也应满足空间布局合理、交通流线便捷、洁污分流等要求。
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一般应分为医疗区和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医疗区是综合医院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由于院内的科室繁多,各个不同职能的部门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建筑规划上如何布局这些建筑功能空间,使之很好的协调工作,是整体布局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通常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就医时都比较急切,对医院内部的交通流线不熟悉,很容造成矛盾;患者在康复阶段通常都需要好的自然环境,这对医院的选址以及内部环境的营造也提出了要求,这些都需要在整体布局阶段充分考虑。
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详细右图),项目选址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用地面积约10公顷。医院定级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规模为1000床,日门诊量为3000人/天。
1.1基于项目用地交通条件的布局分析。本案用地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临主干道香山大道(规划道路红线80米),北临干道创新大道(规划道路红线40米)。项目位于此两条干道交叉口西南方向的位置,本着出入口避让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原则,方案将医院主入口布置于北面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面向香山大道。
1.2 基于项目用地气候条件的布局分析。基地所在地区全年季风明显,常年盛行两个主要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偏北风的频率较偏南风的频率大,另外,5-10月常有西风。通过风向污染影响指数分析,我们得出用地的西北向区域为洁净区,西南向区域为污染区,中部为半污染区。相应地,本案将行政办公楼以及后勤等辅助建筑布置于西北向洁净区域,门诊楼、住院楼等布置在中部半污染区域,将感染科、隔离病房等布置在地块的西南角,从而使得总体布局在结构上满足洁污分区的设计原则。
1.3 基于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分析。本案建筑布局以凸出的轴线为骨架,实现总体布局的有序性,以功能为主导的实体轴线,沿轴线布置入口广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为保证二期发展的用地完整性,传染楼和食堂仅占用西南侧道路以南的地块。
二、建筑功能区划分
医院建筑中的医疗部门繁多,使用功能和交通流线错综复杂。在建筑设计中确保所有医护部门设计的合理性,是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提高医院内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综合医院在总体规划上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医疗区、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职工生活区。其中医疗区是医院日常业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这三大功能分区,确保各部门联系便捷,避免设施重复,尽量缩短患者就医流线等是设计工作的重点。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医疗区的建设。
2.1门诊部: 门诊部以一个中央大厅为交通核心,两侧围绕两个建筑庭院分别布置各个业务科室,并且通过中心医疗长廊与后面的医技部和住院部相联系。垂直方向设置6部自动扶梯解决1 F~4F的主要人流垂直交通。各个科室各据一端,尽量避免穿越交叉显现。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各科室采用集中厅式候诊方式,设计布置较大面积的可自然通风采光的等候空间。挂号取药设于首层,留有较大的等候面积。收费采用分散的楼层收费模式,特殊科室(如急诊、妇科、健康体检等)设置独立的收费处。
门诊部的空间布局上設计了两个中庭,中庭上部无盖顶,解决了内部空间及业务用房的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同时,通过中庭的设置,使门诊楼的中央交通空间可以达到完全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为病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体现了对于患者的关怀。
2.2急诊部: 急诊部的设计完全遵循急救医学的要求与概念,遵循快速、准确、方便抢救急诊病人的原则。急诊与急救入口分离,内部可直接连通。急诊入口设有大雨篷,大坡道。急救车辆可直接到达急救入口,抢救室正对急救入口设计。急诊部配有留观室,并单独设置挂号、收费、药房以及治疗室、检验室。另外,急诊部与门诊补液室向邻近,满足这两个业务科室之间的相互使用,缩短急救时间。
2.3 医技部
医技部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病人活动区与医务工作区划分开,避免人流干扰。
a. 放射科 置在医技楼底层,内部包括CT、MR、介入治疗、以及普通放射科操作室,以双走廊形式布置病人通过病人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完全隔离。此外,放射科与急诊部相临近,满足这两个科室之间较为频繁的联系要求。
b. 功能检查室 布置在医技楼的二层,考虑到科室的使用率高,业务量大,将其布置在较低楼层,病人可从医技楼首层,经过垂直交通上一层到达,也和通过门诊楼与医技楼之间的二层平台直接到达,多条路线方便病人使用。
c. 手术室布置在医技楼与住院楼连接体的三层(裙楼3F).手术室平面采用清洁(供应)通道与洁净通道以及污染通道(污物通道)相分离的三通道式布局,单向流程尽量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洁、污两个电梯与位于地下室的中心供应部直接联系,物流同样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2.4 住院部
住院部位于综合楼的南侧,以医疗长廊与医技楼和门诊楼直接联系。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46床。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的中心。护理单元采用中间走廊的形式,南侧均为病房,北向为辅助用房。每个护理单元内均设有单人房、双人房、三人房以及多人房。
三、流线合理
综合医院每天要接纳大量的患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通联系紧密,交通流线复杂。设计时应高度重视院内的交通流线组织,合理安排各类出入口位置,简化就诊流程,分散就医人群,建筑空间处理要宽敞有序。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综合医院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设计。
本方案一期建设,形成了一组典型的医院综合体建筑,依据各功能部分,对外形成四种就医流线形式,即普通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部流线以及感染病人流线。感染病人流线绝对独立, 另外三股人流,既可相对独立,皆有独立的出入口,又可相互联系。本案以共享中庭、连廊的手法,让几股流线协同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探视人员以及医生的交通快捷与方便性,体现人性化特色。
方案充分考虑周边城市道路以及风向分析结论,合理设置各种出入口。主入口设置于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香山大道。门急诊主要从主入口进入,并在该区域内形成步行区,住院部也可从次入口进入。建筑群体设七大主要出入口:普通门诊出入口、住院部出入口、急诊出入口、急救出入口、感染科出入口、后勤输送出入口和污物出口。
本方案对于停车系统的设计,统筹考虑了医院的整体规划(含一二期)。采用总体设计、分期建设的模式,综合了医院的近期需求与远期发展。一期采用地面停车(含临时停车位)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二期建设时取消临时地面停车,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通过二期地下室的建设将总车位数80%以上的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远期形成以地下停车为主,结合少量地面停车的医院总体停车系统。
结束语
医院建筑是特殊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首先是满足医疗功能,其次还要考虑到实际的经济效益。现在医院建筑的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本文简单阐述了医院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人与建筑环境 贾衡主编 冯义副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2) 综合医院建筑的流线系统研究格伦李艾芳张集锋新建筑2004年第 4期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院及应急医疗设施设计黄锡新建筑 2004年第 4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