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创新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应从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必要情境、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迎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创新,重视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更加注重培养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显得愈发重要。那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联系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才会促使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使其更专注,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现今的政治教材,虽经过数次改版和修订,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元素,但仍显理论性过强、说教过多,甚至与生活现实存在脱节现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理解困难,这肯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大胆突破教材的束缚,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和答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收集生活化素材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理论、理解现象、透视本质,并借此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兴奋点。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和先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更易于质疑和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填塞过程,而是以原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的过程。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就是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和建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从此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学生“主体”地位必须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即教师不再是简单而直接地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不可或缺。
首先,教师要树立平等师生观念,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问题。教师不能仍沉迷师道尊严,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完整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
其次,教师要自觉主动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应定位在“激趣、启思、导向”上,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不可越俎代庖。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应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
三、创设必要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中的“综合探究题”,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该题中背景材料的设置、多角度的设问、开放性答案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得到萌发。
四、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政治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社会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即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因此,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课内学习引向课外,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外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总结知识;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不应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有之义,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外,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因此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和实践,让创新教育之花在思想政治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郭红.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段星宇.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3]侯风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迎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创新,重视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更加注重培养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显得愈发重要。那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联系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才会促使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使其更专注,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现今的政治教材,虽经过数次改版和修订,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元素,但仍显理论性过强、说教过多,甚至与生活现实存在脱节现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理解困难,这肯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大胆突破教材的束缚,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和答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收集生活化素材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理论、理解现象、透视本质,并借此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兴奋点。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和先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更易于质疑和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填塞过程,而是以原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的过程。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就是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和建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从此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学生“主体”地位必须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即教师不再是简单而直接地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不可或缺。
首先,教师要树立平等师生观念,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问题。教师不能仍沉迷师道尊严,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完整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
其次,教师要自觉主动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应定位在“激趣、启思、导向”上,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不可越俎代庖。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应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
三、创设必要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中的“综合探究题”,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该题中背景材料的设置、多角度的设问、开放性答案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得到萌发。
四、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政治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社会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即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因此,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课内学习引向课外,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外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总结知识;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不应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有之义,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外,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因此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和实践,让创新教育之花在思想政治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郭红.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段星宇.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3]侯风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