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光環 澳門應學到什麼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於3月23日病逝,全球媒體報導有如排山倒海,令人目不暇接,顯然新加坡因李光耀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各國政商名流都紛紛以個人名義發表悼念文章,讚揚其生前在國際上的貢獻和影響力,美國總統稱其是真正的歷史巨人,連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亦對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推祟備至。而宣佈出席29日葬禮的有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朴槿惠、印度總理及澳洲總理等等之外,還有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及前國務卿基辛格,這樣的陣容堪比一次葬禮外交,認真顯赫。
  何以一個人口5百多萬小國前領導人的死,卻能引來全球政壇如此之重視?這值得研讀一番。而25日其靈柩移往國會大樓時引來數十萬新加坡民眾哭送,亦顯見新加坡國民對這位國父的愛戴來得真,情也切,令人動容,及感受到新加坡國民強大的國民身份認同感,這也是李光耀和新加坡這個國家所為外人稱羡的一個奇蹟之一。
  家長管治 並不適合澳門
  新加坡對於澳門而言,地域上絶對有距離,但澳門人對新加坡對李光耀本人以至對李顯龍從不陌生。多年來上至行政長官下至各級政府官員組團組隊去新加坡取經的新聞時有所聞;而在民間交流上, 由民間社團組成的參觀團交流團也是頻頻,還不計市民前往新加坡旅行的觀光活動,加上近年新加坡越來越多的國民來澳門就業,加深了兩地人民的了解和互動。
  若將兩地來作對比,不管從國際地位還是經濟政治上,澳門當難以同新加坡相提並論的。現實中,普通澳門人對新加坡政府印象深刻,尤其是惠及新加坡全民的組屋政策,讓不少上不了樓的澳門人心生恨意,相信澳門政府也是心中有數的;而對於從政者和學者而言,則一再呼籲澳門要向新加坡學習其精英管治模式,將澳門管治得如同新加坡一般。事實上,新加坡作為以發展商貿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體,而澳門則只是一個單一發展博彩旅遊業的城市,若真要說有何借鑑之處,在政治上一定不可為,這是由於澳門僅為“一國兩制”的一個特區而已,在國際地位上依附於中國之下,難以同新加坡這一主權國家所比及。反之,我們看新加坡立國50年的創國歷程,李光耀由創國到治國,把新加坡從一個小漁島改變成亞洲金融中心,被廣泛喻為獨裁務實派,時事造英雄,個人能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到現時繼任者其子李顯龍治國時國力富足,在管治上只是延續和守國而已,故不可能會有光環蓋過其前總理父親的可能性了。
  回到澳門特區,我們的背景是,行政長官為最高級別長官,接受的是中央的任命,實行的是五年一任,可連任一屆,在管治團隊委任、政策制定、施政延續性等等,都不可能有條件複製新加坡。是故,澳門特區是不可能出現一個澳門李光耀式的政治人物的,澳門也不可能走新加坡的那套家長式管治模式,具體施政推行上也不可能簡單地加以複製。
  人人一間屋 並非難行
  既然走政治模式不可行,那從地域位置來分析,澳門與新加坡有同亦有異,同的是都是海濱城市,地方小天然資源少,都有著可發展旅遊業的資源,新加坡開賭後更形成搶奪澳門賭博生意大餅的競爭市場。新加坡國土地域不到720平方公里,居住527萬人口,國民享受著令全球羡慕的居住和福利保障。可以說,對於地小人多的澳門而言,相信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因為在澳門人來說,類似新加坡組屋的政策是最符合澳門核心價值的。在房屋問題上,起動於1960年代的組屋是新加坡最成功的民生政策,至今已有逾八成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組屋,居民满足,社會怨氣也自然大減,這就很值得同樣地小人多的澳門政府仿傚。
  事實上,澳門政府官員曾一次又一次前往新加坡學習考察其組屋政策,儘管至今仍無法在澳門推行,但坊間有關期望政府學習新加坡組屋的呼籲從未停息。
  相比之下,在政府威權管治下,新加坡人民可說是沒有什麼個人人權和自由,甚至生活上一點細節上疏忽,都可能會招致一張大出血的罰款單子,照理國民應該很反對政府的,但其實不然,這正是因為政府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政策方面,把人民的就業和衣食住行等社會保障給做到了,民心安定,自然國力走向富足,這不論是一個民主政府還是獨裁政府都應該做到對國民最大程度上的照顧。在經濟上,從早年的淡馬鍚國家主權基金,到近年開放賭博,都為新加坡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尤在居住這一問題上,做到了國民人人一間屋,從而實現安居樂業,可謂全民之福。自當備受全球不同政治形態國家的一致認同,自然而然提升了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
  澳門政府雖然先後推出萬九公屋,满足一部分輪候居民的住屋需要。行政長官曾公佈未來在新城區興建二萬八千個住宅單位,作為未來公共房屋儲備,對此,澳門居民由最初時的不那麼盡信到半信半疑,可到如今似乎熱情已過,報章和坊間都不那麼受落了。相反,隨著近期一批萬九公屋單位先後被揭發建築劣質事件,讓澳門市民對公屋的質量問題心生擔憂,也直接影響到未來市民購買廉價公屋的欲望,這是自然不過的。橫向比較,為什麼新加坡組屋推出至今,外界的評價是有讚不彈,而我們的公屋儘管也價廉,但是面對貨少需求大,只能用買到公屋形同中了六合彩來形容,加之貨不對版,質量不過關,未來市民對此的問責可能不斷,澳門政府的確要再度向人家取經了!
  精英人才 忌照辦煮碗
  不少澳門人的印象中,新加坡十分富裕,政府清廉指數及經濟自由度的排名均在世界前列,遊遊業非常之發逹。新加坡還和澳門有一個相似之處,大家都面臨勞動人口不足的事實。新加坡能够在建國數十年間成功地轉型,由一個小漁島發展為國際都會的成功之道,正是吸引海外人才工作和生活這一項長期政策。比如:每年都批准約3萬名外國人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並允許部分外籍專業人士成為新加坡公民。現在新加坡外來人口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相當多是擁有專業技術特長的外國專才和企業管理人才。
  新加坡一早認識到大學教育對人才的重要性,創造優厚條件吸引了許多世界知名的商學院,如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在新加坡成立亞洲校區,麻省理工學院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著名學府也與本地大學合作設立研究機構。此外,新加坡還吸引留學生留在當地工作,允許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為新加坡服務。
  當地吸引海外移民人才的另一大看點,還基於新加坡教育水準在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其教育體系政府教育機構採用英式教育體制,擁有良好的教學設施和較強的師資力量,教學比較規範,品質也有保障。可以說,新加坡已成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移民城市。
  反觀澳門,單一的經濟體系下,吸引外來人才往往會阴差陽錯,對口的引不進來,不對口的引進來也英雄無用武之地。以人才培育的高等學府而言,尚在發展中,未來若要吸引世界的優等師質和學生,還是有待觀察。當然,培養人才也好,引進人才也好,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澳門現行有效的投資移民政策也是飽受質疑的一項移民政策。
  新加坡一代巨人李光耀的離去,被喻為全球政壇失去一位政治偉人,同時連帶新加坡模式也成為全球媒體討論的焦點,然而,李光耀一手所打造的新加坡模式卻是獨一無二的,是基建於新加坡這特定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之下的,若離開了本土,而照辦煮碗“移植”的話,可能會水土不服,物極必反帶來危害,於澳門亦然。
其他文献
北宋程頤曾言:“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民為本”,故而“以民為本”才是施政者孜孜以求的核心根本。在民主社會裡,民意有著不同的發聲渠道,亦有選票多寡的衡量,但民意如何聽,又該如何做反而是執政者心中的重中之重。  在台北,“推倒高墻,超越藍綠”的民意將素人柯文哲推上市長寶座,一時間“改變成真”的氛圍瀰漫全台,甚至在全世界造成轟動,這位“高興一晚就好,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就開始
期刊
▲10月14日,陝西安康市漢濱區雙龍鎮杜壩村一場婚禮上,打扮成空姐模樣的11位女孩兒正在排練端盤子。新郎稱,打扮成空姐模樣的女孩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
期刊
今年“兩會”,有關港澳議題還是離不開旅遊承載力。觀乎香港日漸激烈的反“自由行”行為,反觀澳人相當克制和冷靜,未有受到影響,本澳以旅遊服務業為主,居民比較理解和不想影響經濟命脈。但這並不等於政府就可安枕無憂,每逢大時大節中區逼爆,便黔驢技窮似的只會分流手段,疲於應對,缺乏宏觀掌控。須知數千萬遊客湧澳,就算人流不再集中於牌坊、新馬路,到其它區間也會逼爆,如水銀瀉地。  那麼問題出在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
期刊
十月中,由粵港澳共同承辦的第十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泛珠大會)在廣州舉行,作為在十周年歷史節點上召開的一次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盛會,又正值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經濟增長方式面臨調整之際,總結經驗、展望未來,無疑成爲本屆大會最大的價值所在。10年來,透過泛珠大會的平臺,泛珠合作結出了累累碩果:合作機制日益健全,合作方式不斷創新,合作內涵愈加豐富,合作優勢越發凸顯。  泛珠區域以珠江水
期刊
採訪整理:卜樂  一個非典型、非傳統的政治人物在百日內來了一次巨型政治秀,相較於傳統政客,柯文哲市長確實給市民帶來了不同的期待。但民主政治核心形式在於選舉,抓住媒體的注意自然能在民主政治中獲益不少,如果不依靠媒體,那表演政治也就無法支撐太久,柯P無疑是其中最大的獲益者,只是重要區別在於柯文哲不是刻意在演,而是有著特立獨行的風格。  百日雖短,不及嘴快  作為亞斯伯格癥患者(被認為是一種比較輕微的高
期刊
採訪整理:明遠  現在論及台北市,恐怕最出名的就是市長柯文哲了,上任近百日,幾乎日日上頭條,堪稱媒體寵兒,而柯文哲作為一介醫生,擁有爽直、坦白的個性,拿下台灣首戰之區的台北市,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也讓更多的市民為之興奮。  高民調,高效率  從一份最新的民調可以看出柯文哲廣得北市民心,當下執政百日的75%的滿意度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過去歷屆台北市長,從無黨籍的高玉樹,到國民黨黃大洲、民進黨陳水扁,再到國
期刊
環保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議題。在澳門這個地方細小的城市,人口密度傲視全球,60萬人生活在30平方公里地上,卻行駛有逾23萬架汽車,加上近年澳門公共道路工程頻繁,自然又大大加速了澳門路面的行車尾氣污染問題。  政府環保部門近年發現了問題的所在,成立於2009年的環保局聯同交通局公佈汰換高污染車輛資助計劃,旨在鼓勵相關車主儘快淘汰高污染車輛,以改善本澳路邊空氣質量,並於近期展開向社會公眾諮詢和收集意見。為
期刊
“人間四月芳菲盡”。特區第四屆班子經過摸爬滾打百日施政,該是“桃花始盛開”創業績的時候了。是以,本月五大司在立法會進行首場施政辯論,便顯得格外引人關注。其間,譚司大秀百日醫改成績,議員舉一例認為,醫療服務仍需改善,不能自滿。坊間亦不收貨,護士執業註冊應否資格試,衛生局長抱怨病人多,此敏感領域與言論,直接挑動社會神經。運輸工務涉及眾多民生問題,一直是民怨重災區,也是腐敗高發領域,羅司曾自嘲“風水不好
期刊
放眼全球各地政府,為了提升整體的公共行政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務的質素,引入電子化行政打造電子政府已經成為當今的流行潮。早在2000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就曾提到要利用資訊科技來推動行政工作,至今本澳的政府網站數量是成倍增長,然而離電子政府E-Macau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針對於此,本刊記者專程訪問了澳門大學專注於電子政務、電子政府研究的黎飛雷博士,與他一起探討E-Macau的目標該如何發展和實現。
期刊
上任百日,澳門、台北這兩座城市都散發出“新”的味道:台北市裡,柯文哲團隊“來來來快快快”成為典型施政模式,就連“嗡嗡嗡”也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口頭禪,有人感慨“‘柯’政猛於虎”;澳門城裡,崔政府面臨新常態,嘗試“改改改變變變”,新施政報告的出爐,讓繁華平靜的小城熱鬧紛紛,有人讚歎“‘崔’生新政局”。究竟百日來,雙城團隊做了什麼,百日蜜月期,民眾是否有感呢?讓我們一起直擊百日新政數據,追蹤施政本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