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出措施。
關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保建设,环境管理
1 引言
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各种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使其质量控制更为人们关注。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对质量的控制要严格要求,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环境监测更具有代表性、完整性。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含义
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3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环境监测涉及到监测布点、采样、测试系统、仪器、测试环境、分析方法、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如:样本的代表性、分析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仪器、试剂、量具、工作地点、环境、数据处理的模式等,这些要素都将影响测试结果。
1)监测布点方面。监测布点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有时候这种点位可能与理论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意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均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
2)采样方面。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样的质量。例如: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测定同一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时,采集水样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体同一断面溶解氧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
3)测试系统方面。由于分析方法不完善、所用仪器未经校准、所用试剂含有杂质、测量时的环境因素、操作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反应的灵敏度及固有的习惯均会产生系统误差。
4)分析方法方面。任何一个环境监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即有它的适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的种类以及允许的限量。如果分析方法选取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
5)人员素质方面。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都会主观地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环保系统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均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人存在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任务,从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4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对策
1)建立采样工作质量监督制度。要明确规定科室质量监督员,项目负责人要对整个采样过程进行监管;要抽检采样工具和容器,也要检查采样实施方案、采样记录;实验室质量监督员要及时反馈质量控制数据,站质量管理员要不定期进行各项抽查,并就检查和反馈情况编写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报告。总之,现场监测采样是监督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工作的薄弱环节。但是,只要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制定全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现场监测工作就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使检测数据更准确。
2)合理布设监测点位。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成败。监测点位的布设,必须按照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经济性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可控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合理布点,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3)加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践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环境监测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因此对采样过程进行控制。
①建立采样人员岗位责任制。对现场采样人员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一律要求持证上岗。对采样人员定岗定责,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按照企业类型或者分片区进行定岗,由科室内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同志负责某一行业或某一片区的废水监督监测组织管理工作。这样,项目负责人对包干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摸底调查,对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组织加密监测,绘制污染物排放曲线,对采样的时间和频次进行优化,从而确定该企业的采样时间和频次,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②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精心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是质量保证的一项重要措施,将有助于消除采样时的随意和盲目。方案应包括采样目的、标记排污口位置以及所有与采样有关的设备和信息:种类、数量、容器、容量、标签、现场记录内容、采样工具、每种样品添加的保护剂、保存方法、运输手段、现场处理方法。最好还要体现与采样分析方法有关的信息。如某一项目的最小采样体积、最低检出限、分析偏差和精密度的限值等,这些信息有助于采样人员在意外环境条件下,作出合理的抉择。
4)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与内部质量控制。
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可参加上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省计量认证评审专家组织的能力验证,或邀请同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实验室间比对,以确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② 内部质量控制。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室内控制方法有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密码标准样品、质量控制图等。
a空白试验。日常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测定的两个空白试验仪器信号值相对偏差不得大于5O% 。
b.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由监测人员自行随机抽取lO%以上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样品不足lO个时,测定1个平行样。但在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做100%的密码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方法要求。
c.加标回收率测定。对可获得加标样品的项目,可在样品中随机抽取10%以上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测定结果应满足方法要求。
d.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同时测定国家标准样品,将标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提高人员素质。各地环境监测站应严把进人关,所有监测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并持证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监测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监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6)对测试环境进行有效监控。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设置相应的监测环境,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的设计建造,应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装配必要的实验室设施,保证满足工作要求,并须对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精密仪器间、样品制备区等,其设施的配备要满足规定的特殊要求。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受控状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监测无关的活动和存放与监测无关的物品。
7)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测试分析是操作者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独立活动。因此,必须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机制,采取监测巡查、同步监测等办法实施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监控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8)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环境监测数据要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数据应按要求进行检验和处理,监测结果除由分析人员自校、互校无误后,必须经过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或工程师以上人员(含工程师)审核,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审定。
5 结语
监测质量是监测站的生命,失去质量保证,监测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量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也就等于抓好了整个监测站的核心工作。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關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保建设,环境管理
1 引言
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各种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使其质量控制更为人们关注。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对质量的控制要严格要求,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环境监测更具有代表性、完整性。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含义
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3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环境监测涉及到监测布点、采样、测试系统、仪器、测试环境、分析方法、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如:样本的代表性、分析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仪器、试剂、量具、工作地点、环境、数据处理的模式等,这些要素都将影响测试结果。
1)监测布点方面。监测布点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有时候这种点位可能与理论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意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均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
2)采样方面。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样的质量。例如: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测定同一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时,采集水样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体同一断面溶解氧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
3)测试系统方面。由于分析方法不完善、所用仪器未经校准、所用试剂含有杂质、测量时的环境因素、操作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反应的灵敏度及固有的习惯均会产生系统误差。
4)分析方法方面。任何一个环境监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即有它的适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的种类以及允许的限量。如果分析方法选取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
5)人员素质方面。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都会主观地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环保系统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均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人存在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任务,从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4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对策
1)建立采样工作质量监督制度。要明确规定科室质量监督员,项目负责人要对整个采样过程进行监管;要抽检采样工具和容器,也要检查采样实施方案、采样记录;实验室质量监督员要及时反馈质量控制数据,站质量管理员要不定期进行各项抽查,并就检查和反馈情况编写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报告。总之,现场监测采样是监督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工作的薄弱环节。但是,只要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制定全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现场监测工作就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使检测数据更准确。
2)合理布设监测点位。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成败。监测点位的布设,必须按照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经济性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可控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合理布点,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3)加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践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环境监测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因此对采样过程进行控制。
①建立采样人员岗位责任制。对现场采样人员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一律要求持证上岗。对采样人员定岗定责,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按照企业类型或者分片区进行定岗,由科室内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同志负责某一行业或某一片区的废水监督监测组织管理工作。这样,项目负责人对包干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摸底调查,对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组织加密监测,绘制污染物排放曲线,对采样的时间和频次进行优化,从而确定该企业的采样时间和频次,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②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精心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是质量保证的一项重要措施,将有助于消除采样时的随意和盲目。方案应包括采样目的、标记排污口位置以及所有与采样有关的设备和信息:种类、数量、容器、容量、标签、现场记录内容、采样工具、每种样品添加的保护剂、保存方法、运输手段、现场处理方法。最好还要体现与采样分析方法有关的信息。如某一项目的最小采样体积、最低检出限、分析偏差和精密度的限值等,这些信息有助于采样人员在意外环境条件下,作出合理的抉择。
4)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与内部质量控制。
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可参加上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省计量认证评审专家组织的能力验证,或邀请同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实验室间比对,以确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② 内部质量控制。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室内控制方法有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密码标准样品、质量控制图等。
a空白试验。日常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测定的两个空白试验仪器信号值相对偏差不得大于5O% 。
b.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由监测人员自行随机抽取lO%以上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样品不足lO个时,测定1个平行样。但在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做100%的密码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方法要求。
c.加标回收率测定。对可获得加标样品的项目,可在样品中随机抽取10%以上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测定结果应满足方法要求。
d.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同时测定国家标准样品,将标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提高人员素质。各地环境监测站应严把进人关,所有监测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并持证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监测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监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6)对测试环境进行有效监控。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设置相应的监测环境,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的设计建造,应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装配必要的实验室设施,保证满足工作要求,并须对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精密仪器间、样品制备区等,其设施的配备要满足规定的特殊要求。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受控状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监测无关的活动和存放与监测无关的物品。
7)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测试分析是操作者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独立活动。因此,必须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机制,采取监测巡查、同步监测等办法实施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监控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8)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环境监测数据要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数据应按要求进行检验和处理,监测结果除由分析人员自校、互校无误后,必须经过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或工程师以上人员(含工程师)审核,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审定。
5 结语
监测质量是监测站的生命,失去质量保证,监测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量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也就等于抓好了整个监测站的核心工作。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