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数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探求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模式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里的“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也就是说学习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共同行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合作关系。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抽象出一半的数学结论。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数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改变传统课程“繁、难、偏、旧”的状况,加强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实用性;改变传统机械学习的状况,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等都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内容、功能、结构、评价及实施上都有了重大变化。
(一)新课程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了体现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新课程中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的内容,包括集合、初等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立体几何初步等,选修中划分了4个系列,包含了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应用、推理与证明及数系的扩充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性的学习,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
(二)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理判断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在新课本中还增加了许多研究性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数学问题,开拓学生的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三、高中數学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做怎样的老师呢?新课程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要求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要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很难有创新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改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能受到关注,而自己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通常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让每名学生都作为认知个体加入学习活动中。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数学学习时,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仅仅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忽视了学生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发展,打击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教师角色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要深刻体会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全新理念,积极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育驶在前列。
参考文献:
[1]闫桂琴,崔克忍,主编.中学数学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一平.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 2001(06).
[3]赵龙山.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关问题[J]. 数学通报,2000(07).
[4]高建芳,刘蕾.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0(01).
[5]薛春荣.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 教育科研论坛. 2009(10).
[6]张海. 关注研究性学习 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2008(04).
[7]谭佩贞.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设想[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8]王光明,张文贵.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 1997(01).
[9]徐其平. 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动[J].考试周刊,2008(02).
[10]樊红军. 自主探索法: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J].甘肃教育,2009(19).
[11]张昌军. 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8).
(作者简介:刘玲玲,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模式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里的“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也就是说学习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共同行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合作关系。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抽象出一半的数学结论。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数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改变传统课程“繁、难、偏、旧”的状况,加强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实用性;改变传统机械学习的状况,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等都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内容、功能、结构、评价及实施上都有了重大变化。
(一)新课程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了体现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新课程中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的内容,包括集合、初等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立体几何初步等,选修中划分了4个系列,包含了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应用、推理与证明及数系的扩充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性的学习,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
(二)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理判断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在新课本中还增加了许多研究性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数学问题,开拓学生的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三、高中數学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做怎样的老师呢?新课程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要求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要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很难有创新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改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能受到关注,而自己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通常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让每名学生都作为认知个体加入学习活动中。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数学学习时,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仅仅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忽视了学生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发展,打击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教师角色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要深刻体会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全新理念,积极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育驶在前列。
参考文献:
[1]闫桂琴,崔克忍,主编.中学数学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一平.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 2001(06).
[3]赵龙山.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关问题[J]. 数学通报,2000(07).
[4]高建芳,刘蕾.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0(01).
[5]薛春荣.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 教育科研论坛. 2009(10).
[6]张海. 关注研究性学习 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2008(04).
[7]谭佩贞.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设想[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8]王光明,张文贵.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 1997(01).
[9]徐其平. 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动[J].考试周刊,2008(02).
[10]樊红军. 自主探索法: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J].甘肃教育,2009(19).
[11]张昌军. 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8).
(作者简介:刘玲玲,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