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被揭示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研究组报道了分辨率高达0.34纳米的人体γ-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基于结构分析研究了γ-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工作机制及阿尔茨海默症(AD)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论文2015年8月18日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
  AD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当今最严重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者脑组织切片中出现淀粉样斑块,神经元逐渐死亡,认知和记忆能力受损,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最后脑功能严重受损直至死亡。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8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30%-50%。我国目前患者数高达500万,占世界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且由于预防治疗手段不足,缺乏特效药物,该病有发病年龄提前、发病人数增加的趋势。
  但是,AD的发病机理尚未揭示。目前已知β-淀粉样沉淀是该病标志性症状之一,β-淀粉样沉淀是淀粉样前体(APP)蛋白经一系列蛋白酶切割产生的短肽聚集而成。切割过程中最关键的蛋白酶是γ-分泌酶,它由四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Presenilin(PS1)、Pen-2、Aph-1和Nicastrin。PS1正是行使酶切功能的关键活性亚基,编码PS1的基因中有200多个突变与AD相关,这些突变可能导致PSl功能异常而引发AD。因此,γ-分泌酶在AD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药物的研发直接以γ-分泌酶作为靶点,希望通过调节其活性来治病。但其三维结构信息的缺失和突变致病机理的不明,药物研发受到很大限制,获取其三维结构至关重要。
  该工作在获得纯度好、性质均一的蛋白样品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更多数据、大量计算和升级的分类方法,计算构建出0.34纳米原子分辨率的γ-分泌酶三维结构,观察到绝大部分氨基酸的侧链和胞外区部分糖基化修饰和结合的脂类分子。并在高分辨结构的基础上,对PS1上的致病性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两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内。通过对其中一些突变体进行生化性质的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会影响γ-分泌酶对底物APP的酶切活性,且影响有所不同,对已有的AD发病机理提出了一些新探讨。
  该成果首次展示了,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并在结构信息基础上分析γ-分泌酶中催化亚基PS1上致病性的突变,研究了突变体的生化活性,对更进一步了解,γ-分泌酶切割底物的机制及AD的发病机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为开发潜在治疗AD的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1~7℃)环境下饲粮硒(Se)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120~155日龄)蛋鸭生殖器官发育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用120日龄金定鸭(母)21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
《金匮》有关“小便不利”的证治,约有20条。分析其内容,有属水湿内停而致的小便量少;有属小便排出困难,或伴尿痛;有属热盛伤津,或摄入不足,或因泄泻等而致的小便量少;有些可
为研究日粮锌与蛋白质互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8头(21±2)日龄断奶D×L×Y三元杂交仔猪,采用2×3两因子析因法设计,按体重相近原则
本刊欢迎广大业内专家、博士研究生、优秀硕士研究生个人或合作撰写“综述”投稿,要求“综述”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有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对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断奶后小肠黏膜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谷氨酰胺是否对SGLT1和GLuT2mRNA的表达产生影响。选择21日龄断
期刊
[本刊讯]继2016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飞向太空之后,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计划,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离地球近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绕地球飞行。这个长10米、最大直径3米多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心研究员王跃思课题组的潘月鹏、唐贵谦和吴丹全面评估了华北区域硫、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对它们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一系列的研究显示:我国华北区域大气硫、氮和重金属沉降量已成为全球最高区域之一。首批数据集成结果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国际刊物陆续发表。  干湿沉降是大气自然净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一过程
[本刊讯]清华大学王生进教授课题组在有关行人再识别的研究中取得引人注目进展,该项成果分别在2014年度欧洲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2015年度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上发表。  行人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是一种判断所关注的某个特定行人在多个监测摄像头的哪个摄像头中出现过的新技术,以此获得行人的行走轨迹。它通过特征提取及与模板数
期刊
据美国Cell,2025,161:879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华人科学家何川等人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tii)DNA上N6-甲基腺嘌呤之分布位置及相关生物学功能进行实验分析.拓展了人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