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蹦迪已“凉”
云蹦迪可以算是2020年直播中第一个火起来的细分领域。云蹦迪指的是观众通过各种直播平台,实时在线观看DJ直播打碟、MC带动气氛,线上听歌,线下自己在家中“蹦迪”。在看好云蹦迪的人眼中,这种玩法火得理所应当:因为“宅”在家的年轻人,不用收拾打扮,穿着睡衣就能体验蹦迪的氛围。
然而,仅一周的时间,云蹦迪就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线上用户凑几次云蹦迪热闹之后,对这种缺少真正的互动玩法很快就失去了兴趣,观看云蹦迪直播的观众数量“断崖式”下降,从最初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的10万人到现在最少仅有500人在线。
在直播侧,热度也在慢慢退去。云蹦迪的首个发起者上海TAXX酒吧已经于2月18日悄悄将云蹦迪转变为“TAXX ERAA”音乐课堂,在“抖音”直播平台上普及电音相关知识;曾创下单场直播云蹦迪收入200万元的One Third,也从每日一播的频率变为周四、周五、周六的晚上直播。
据了解,一些跟进云蹦迪的平台打赏收入相当惨淡,基本都仅在千元左右,甚至有平台出现过单场打赏最低只有40元的情况。而目前,最先做火云蹦迪的“抖音”已经下线了此前的云蹦迪专题页。
荒诞的云蹦迪“来去匆匆”,人造热点热度蹭完,也就“曲终人散”了。
直播不解健身房之困
这次疫情除了对娱乐行业打击沉重,健身行业也身陷困境,大部分健身房在迎来年后“黄金时期”之际不得不闭店歇业。于是健身房也开始做直播了,健身教练们在各大平台开启了视频和直播课程,大家“宅”在家里开启云健身,以此来维持会员热度。
超级猩猩是最早开始做云健身的商家之一,初期效果不错,在一直播平台上一经播出,最高在线人次达7万人次。而乐刻运动联合“抖音”发起“宅家运动会”话题,话题相关视频共有13亿次播放量,并吸引了张庭和李多海等众多明星的参与,流量也相当高。
然而,从此后跟进的商家的直播效果来看,就没有这么强的引流能力了。
网红健身房SpaceCycle联合京东发起了“京东宅家攻略”,在京东直播的同时屏幕下方会出现相关运动器械链接推荐,云健身的同时不忘带货,但直播本身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几百人同时在线。



线上卖房的局限性无法忽视。这次恒大的直播卖楼更像是一场营销噱头,发动全员卖房赚佣金更是让恒大赚足了眼球—最后无论转化率如何,恒大都是最后的赢家。
还有谁在直播?
相比起云蹦迪、云健身、云卖房,还是简单的直播卖货更为靠谱。
疫情之下,电商直播需求很旺盛。据中泰证券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日以来,淘宝直播场均观看人数上升43.13%,场均观看次数上升30.05%。
在疫情期间,真正通过直播获得帮助的,还是在各个平台“助农”计划下,获得了不少流量的农产品电商。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美团、今日头条、“抖音”和西瓜视频等平台,近期都上线了助农计划,带动农产品上行,加快农产品的流传速度,以应对春节期间封路和物流停运所导致的农产品积压问题。
除了获得主动帮扶项目资源倾斜的商家以外,对原本重线下渠道的商家而言,转型直播卖货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在直播的时代,消费者期待的是与商家直接互动答疑、即时沟通,以便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商品。商家也希望通过实时反馈的机制,能够更好地刺激消费者决策。但无论是沟通还是交易方式的切换,甚至包括长期的用户留存、转化思维,也都需要改变。
线上的“套路”和核心打法早都已经被总结好了,甚至都已经被各个平台工具化了,所需要的只剩下思维的轉变—但这往往也是最难的。仅在特殊时间点,希望通过直播卖货来减轻库存压力不难,但长期来说这也不应当是一锤子买卖,而需要长期的经营与规划。
从2015年移动直播兴起,2019年几家头部企业上市、电商全面进攻直播,直播已经进行了几轮变迁。但最根本的,直播本身也只是一个内容形式,所改变的也只是流量的渠道—它或许能加速用户决策,但并不改变生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