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寻宝记(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色铁门里的藏宝室,令我们大吃一惊。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照壁。这件稀奇的宝物名叫“嘉庆朱金木雕照壁”,它高3米,宽4米,厚1.5米,照壁中间是一块写着“积善流庆”四字的金地牌匾,在牌匾两边各是一块刀枪人物牌,四周还装饰有盘龙柱。
  与以前我们节目讲过的九龙壁、铁影壁不同,这座散发着金光的照壁没用一砖一瓦,而全部都是用香樟木拼接而成。匾额上的四个大字,更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亲笔。整座照壁装饰繁杂、雕工精湛,照壁集木雕、朱漆、贴金和书画于一身,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派。
  专家唐凯先生说,这件清代的木雕照壁保存完整,像这样的文物在国内的博物馆都非常少见。然而,当我们走到照壁背后时,又一次被震撼了。看!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件大佛龛吗?如今,那报纸上豆腐块大小的图片,已经变成了我们眼前的庞然大物了!
  同样,这件大佛龛也是以木雕漆金的方法制作而成,金碧辉煌。看着如此巨大和精美的宝物,连专家都不禁想看个仔细。他绕到佛龛背后细细观看后,还叫人找来两把凳子,站在凳子上仔细观看佛龛的顶部。
  整座佛龛分为三层,顶梁的中心有“万”字图案,顶梁处角雕有松鹤延年和凤穿牡丹。
  佛龛的最上层营造的是大雄宝殿,共有三个小佛龛,四角还有四支精雕细琢的盘龙立柱。
  佛龛的中间层,有法轮常转的背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最大的佛龛间两侧,有两扇门型花板,工艺繁复、金光璀璨。
  佛龛的最底层,是五个较矮的小佛龛,里面还以黑漆地双钩描金的技法,描绘了清代的人物戏文故事。在这五个小佛龛下面,还有对称的十只描金花卉抽屉。据说,这些抽屉原本是用来装香烛供品所用,非常具有实用性。
  ● 主持人:这三层大佛龛是层层不同、金碧辉煌。专家说,当年这个佛龛肯定是摆在皇家寺庙或是皇亲国戚的佛堂之中的。这样的宝物保存至今,在国内还真的是只此一件啊!面对如此巨大的木雕文物,我们惊叹不已,这么大的宝贝,收藏家卫先生是从哪买回来的呢?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卫先生感慨地说道,这个大佛龛可是拿我自己抵押回来的!
  原来,当时卫先生赶到了湖南的一个村庄,准备与卖家进行交易。一开始,卖家分别带他到不同的院落看货,这些院落分别装着大佛龛的上、中、下层,光看货他们就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
  当晚,卫先生就决定,要买下这些宝贝。他连夜联系了当地的几位朋友,要他们找车来帮他运货。第二天,几辆大卡车已经停在了村口,可是他们的举动也惊动了卖家,看到卫先生志在必得的架势,他们立刻抬高了价格!
  几经交涉,卫先生以高出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了大佛龛。可是,他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没办法,他只好叫家人到银行汇款。就这样,他先让朋友负责把宝物运回上海,自己则独自一人留下,陪同卖家到银行取款。
  一直独来独往的收宝人,这一回竟人宝分离,还冒着危险好像把自己抵给了卖家当作人质似的。卫先生说,他收购大佛龛的场景,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佛龛运回后,他立刻请专家进行鉴定和组装,一直忙了三天三夜才将这件木雕朱漆大佛龛整理完成。
  这边卫先生在仓库为组装大佛龛忙得不亦乐乎,家里的妻子却是又急又气。原来,他们的小孙子,就在卫先生收购大佛龛的当晚呱呱坠地了。为忙活大佛龛的事情,卫先生这位爷爷还没回家看过自己的孙子呢。
  可尽管如此,卫先生的妻子也从没有跟他红过脸。她和卫先生两个青梅竹马,认识了30多年,她很明白丈夫的脾气和为人,更明白这些宝物对他的意义。
  在家人的支持下,卫先生决心要将自己的木器收藏进行到底。可是,面对自己已经满满当当的宝物,他还告诉了我们他的一个心愿:办一家博物馆。
  
  ● 主持人:这次上海奉贤民间寻宝的经历,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卫先生希望用他的收藏办一座博物馆,我们由衷地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使这些珍贵的木器既有一个更好的保存环境,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亲眼欣赏到这些罕见的珍宝。
其他文献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文雅清秀,充满诗情画意,深受大众的喜爱。  启功的书法以行书为主,其次是楷书,而草书最为稀少。启功有一幅草书千字文,是他的草书代表作之一,极其珍贵。我们采访了启功先生的学生金煜先生,请他讲述了这件珍贵的书法作品的创作故事。  ●金煜(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书法、绘画、篆刻等等,有时候经常拿一些绘画作业、书法作业请启功先生给我改。先生那真是诲人不倦。我
期刊
1.新华社2007.6.21 《“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在京揭晓》吴广生、杨步月文字报道  2.新华社摄影记者张燕辉图片报道“秦公壶”  被《新华日报》《贵州日报》《新消息报》《银川晚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青岛日报》《东方早报》  及多家网站采用   3.中新社2007.6.21 《中国六件民间国宝今现身,仅保额就达三点一亿》应妮文字报道  4.中新社摄影记者廖攀图片报道 被多家媒体采用。
期刊
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M198出土玉虎一件,长16.4厘米,高4.9厘米。虎为圆雕,四腿卷曲爬卧,头部下垂,咧口竖耳,后尾上卷,身上刻划花纹。该虎造型生动,姿态逼真,刀法纯熟。最妙的是选料恰到好处,虎的耳、颈、背为黑色,头、尾、腹、腿为青色,巧妙利用玉料的杂色作俏,色泽组合天衣无缝,增加了虎的真实感。寥寥数刀,刻画出老虎张口欲食的瞬间动态,充分显示了老虎凶猛、威武的本性。整体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艺术
期刊
位于鄂、豫、陕三省边陲的河南淅川丹江流域是指淅川境内以及西峡、商南的汉江支流丹江和淅水流域。因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开发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其中楚国便是以丹江流域为起点,发展成为雄踞一方的泱泱大国。由于楚人在丹江流域的频繁活动,也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楚遗物和遗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丹江流域的下寺、和尚岭、徐家岭、毛坪、吉岗、太子山等地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楚墓
期刊
连城美玉在世间饱受青睐和崇拜由来已久。在古老的典籍《说文》中,对玉是这样描述的——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对玉也是情有独钟,普遍认为玉是吉庆和幸福的代表,是刚毅和仁慈的化身,对其推崇备至。今年初,在我国辽宁盘锦惊现一张由这样的稀有之物打造的硕大床榻,且其上雕刻有龙凤图案。这样的稀世珍宝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今天的辽宁,它到底从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特殊的经历呢?    玉龙床惊现盘锦  
期刊
玉器的质量优劣是收藏玉器的首要条件,优质玉石材料对于一件玉器来讲至关重要。近年来,玉材及玉器的辨别在玉器鉴定中已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各个时代使用玉器的产地、种类、质地都不相同,确定玉器的产地、种类、质地对玉器鉴定中断代、评定价值等能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购藏近现代玉器、玉材,质地的优劣更为重要。材料是载体,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如果我们花很大价钱买了一块羊脂白玉,尽管雕琢上乘,构思独特,纹饰优
期刊
● 吴镇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点评秦公壶:  这件秦公壶,通高42.3厘米,是春秋早期青铜盛酒礼器。壶的横截面作圆角长方形。直口,长颈,垂腹。颈部饰波曲纹,两侧有兽首衔环,扁环上饰有龙纹。腹部饰交龙纹,腹中饰有一个高浮雕螺形角的兽首,身躯向两侧展开,与四周的龙纹反复交缠。圈足饰兽目交连纹,下设边沿。通器形体硕大,形制庄重,纹饰瑰丽。此壶乃秦国一代国君铸造的礼器,也是
期刊
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区,辖原州、西吉、隆德、彭阳利泾源等县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独特。由于地处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台地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融聚汇之地,是关中通往西域的要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古代有一种名叫“封泥”的器物,它虽不属印章,却与印章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只是与印章的质地以及作用有所不同而已。所谓“封泥”又名“泥封”。古时,人们为厂保密需要封缄,其方法足先把简牍用绳子串连卷好,在绳端成交叉处加枪木、封以粘土,盖上印章,作为信验,以防偷拆,封发物件,亦常用此法,与今日的用火漆封缄相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菊的栽培发展    菊是原产中国、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的传统花卉之一。由于它抗干旱耐寒,即使在环境恶劣的荒山野岭中也能茁壮成长。所以,菊比梅、莲更朴实可爱。   《礼记·月令篇》中记载:“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豺乃祭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菊已是秋天的代表花卉。根据历史资料可知,汉代菊花已在家庭中大量栽培,甚至入药,并于唐代培育出黄、紫、白三色。宋代曾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