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250mL的氧气,并向瓶中注入150mL冷开水。用两端开口穿过橡皮塞的瓶塞封住瓶口,再向瓶外的玻璃管管口加水至某一高度。不断摇晃瓶,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下降,用注射器向瓶内灌注大气,使玻璃管水位恢复原来位置,这样就可以测出冷开水溶解氧气的体积。
关键词:氧气 ;溶解; 体积 ;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95-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35
在室温下,O2不易溶于水,1L水只能溶解约30mLO2。而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往往认为,致密无间的水不易掺和其他物质,不应该有O2。因此,用实验让学生亲眼见到O2与CO2溶于水中,对于学生建立起科学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图1所示装置好实验器材,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O2。点燃酒精灯,来回均匀加热试管后,再向试管中高锰酸钾处集中加热。当试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把导管伸进装满水的集气瓶(250mL)中,待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完后,在水下面用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并小心地移至桌面,这样就收集到了一瓶O2。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MnO2 O2↑然后把导管移至水面,熄灭酒精灯,拆去实验装置。
打开集气瓶的玻璃盖(尽量减小瓶中氧气与大气连通部分),用量筒向集气瓶内倒入150mL冷开水,并迅速把穿有两段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盖紧集气瓶口,其中伸入集气瓶内的玻璃管开口处要浸入冷开水中,使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外漏(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用注射器向集气瓶外的玻璃管开口处注水,使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到某点A处,并用色笔打上记号,如图2所示。
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不停地摇晃几十次,使冷开水与氧气充分接触,然后把集气瓶放回水平的桌面,当玻璃管的水柱液面静止时,发现玻璃管水柱从A点下降到B点。设大气压强为p0,集气瓶中氧气的压强为p,玻璃管液面距冷开水液面的高度为h,就有p=ρ水gh p0上式中,大气压强p0为定值,当玻璃管中液面距冷开水液面的高度为h减小时,集气瓶中氧气的压强为p也必定减小,从而说明有一小部分氧气溶于水中。
进一步讨论还可以发现,在不考虑由于玻璃管液柱下降引起集气瓶中氧气微小压强变化时,可以认为,氧气溶解水中的体积就等于玻璃管中AB段水柱的体积。若另配一个注射器(最小体积分度值为1mL)就可以测定氧气溶解水的体积。
测定时,首先拉动注射器活塞,吸进6mL空气,并记下这个值(称为V1);保持活塞在针管的位置不变,用针头戳穿橡皮塞,使针管内空气与集气瓶内氧气连通后,再用力推动活塞。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当液柱上升到A点时,停止推动活塞,并记下针管内空气的体积V2。显然,注射器排出空气的体积也就等于氧气溶解水中的体积,若设为V,V=V1-V2实验中测得V2=1.6mL,表明1500mL水能溶解4.4mLO2,这与教材中“1L水只能溶解约30mLO2”的结果基本相符。
本实验采用了“转化”与“放大”的方法,把无色气体的体积变化转化为可视的液柱的变化,把气体的微小体积变化放大为明显的可以观察到的液柱伸缩的变化,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
本实验装置,经过简单改造,还可以成为测定气体溶解水中体积的专业仪器,实验更为方便。如,把玻璃管的一段堵住,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入10mL水,量出10mL水柱的长度除以10,就可以得到1mL水在玻璃管的长度。以这一长度为基准,就可以在玻璃管上标上对应的体积数。这样,在实验中通过读出玻璃管中水柱下降的体积数,就可以直接得出气体在某一体积水中溶解的体积。
参考文献
[1] 陈学东等. 压强传感器在CO2性质和制法中的应用[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0):30
关键词:氧气 ;溶解; 体积 ;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95-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35
在室温下,O2不易溶于水,1L水只能溶解约30mLO2。而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往往认为,致密无间的水不易掺和其他物质,不应该有O2。因此,用实验让学生亲眼见到O2与CO2溶于水中,对于学生建立起科学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图1所示装置好实验器材,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O2。点燃酒精灯,来回均匀加热试管后,再向试管中高锰酸钾处集中加热。当试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把导管伸进装满水的集气瓶(250mL)中,待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完后,在水下面用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并小心地移至桌面,这样就收集到了一瓶O2。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MnO2 O2↑然后把导管移至水面,熄灭酒精灯,拆去实验装置。
打开集气瓶的玻璃盖(尽量减小瓶中氧气与大气连通部分),用量筒向集气瓶内倒入150mL冷开水,并迅速把穿有两段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盖紧集气瓶口,其中伸入集气瓶内的玻璃管开口处要浸入冷开水中,使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外漏(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用注射器向集气瓶外的玻璃管开口处注水,使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到某点A处,并用色笔打上记号,如图2所示。
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不停地摇晃几十次,使冷开水与氧气充分接触,然后把集气瓶放回水平的桌面,当玻璃管的水柱液面静止时,发现玻璃管水柱从A点下降到B点。设大气压强为p0,集气瓶中氧气的压强为p,玻璃管液面距冷开水液面的高度为h,就有p=ρ水gh p0上式中,大气压强p0为定值,当玻璃管中液面距冷开水液面的高度为h减小时,集气瓶中氧气的压强为p也必定减小,从而说明有一小部分氧气溶于水中。
进一步讨论还可以发现,在不考虑由于玻璃管液柱下降引起集气瓶中氧气微小压强变化时,可以认为,氧气溶解水中的体积就等于玻璃管中AB段水柱的体积。若另配一个注射器(最小体积分度值为1mL)就可以测定氧气溶解水的体积。
测定时,首先拉动注射器活塞,吸进6mL空气,并记下这个值(称为V1);保持活塞在针管的位置不变,用针头戳穿橡皮塞,使针管内空气与集气瓶内氧气连通后,再用力推动活塞。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当液柱上升到A点时,停止推动活塞,并记下针管内空气的体积V2。显然,注射器排出空气的体积也就等于氧气溶解水中的体积,若设为V,V=V1-V2实验中测得V2=1.6mL,表明1500mL水能溶解4.4mLO2,这与教材中“1L水只能溶解约30mLO2”的结果基本相符。
本实验采用了“转化”与“放大”的方法,把无色气体的体积变化转化为可视的液柱的变化,把气体的微小体积变化放大为明显的可以观察到的液柱伸缩的变化,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
本实验装置,经过简单改造,还可以成为测定气体溶解水中体积的专业仪器,实验更为方便。如,把玻璃管的一段堵住,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入10mL水,量出10mL水柱的长度除以10,就可以得到1mL水在玻璃管的长度。以这一长度为基准,就可以在玻璃管上标上对应的体积数。这样,在实验中通过读出玻璃管中水柱下降的体积数,就可以直接得出气体在某一体积水中溶解的体积。
参考文献
[1] 陈学东等. 压强传感器在CO2性质和制法中的应用[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