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村中学的教育出现的学生生活失助、亲情失落、中途辍学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对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信任;尊重;了解;班干部管理;培养个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How to do the work of rural secondary school class teacher
  Sun dewe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hina's rural labor mobility in rural areas, "Children Left Behind" More and more, rural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loss of student life appears to help, family loss, school drop-outs and other probl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 right class teacher in rural schools set higher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rust; Respect; Understanding; Class cadre management; Develop personality; Dedication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留守儿童”已达二千多万,特别是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当地少年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接近四分之三,而这群体中普遍存在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中途辍学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中小学学校要培养适应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用人才。所以,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工作显得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结合自己多年任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我浅谈一下在农村中学如何做一名合格高效的班主任。
  1.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哲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我们班上也有几位同学在学习上有些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上自己贪玩,家长多数忙于外出打工,教育上疏于管理,造成了学习成绩及各方面都比较差,常受到同学们的鄙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该生的一些基本状况,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因为思想懒惰、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习惯较差,造成成绩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我帮助他克服了懒惰心理,校正了学习习惯,让他变的爱学习了。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班主任工作少不了批评教育。批评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如果使用得好,就会促使学生知错就改,而使用欠妥就会物极必反,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一些调皮学生朝“问题少年”方向越走越远!在其间,特别是一些留守少年儿童抗逆性强,对批评的承受能力更差。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批评艺术:一是最大限度的控制批评次数,多用表扬,少用批评;不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他们,保护其自尊。我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看惯了家长、老师的白眼,听够了公开场合的讽刺和训斥,这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增强他们改错的信心。后进生在班级卫生扫除、校务劳动等方面表现一般都比较积极,在卫生检查完毕和劳动任务结束后,我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大加表扬。在赞美中,他们逐步有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心,精神状态振作了起来,点燃了他们向善的正气。二是多注重批评的时间和场所,可借鉴“批评一人用电话,表扬一人用公文”的方法,不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
  当今社会发展形式多变,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庞大芜杂,这就要求班主任多方位多角度去了解学生。只有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研究透彻了,才会使施教工作有的放矢,才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时刻在关注学生自己洞察自己。班主任只有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行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变得高效有意义。班主任让学生都认知到自己是老师很关注的人,这样会使学生会更加敬佩和尊崇自己。班主任研究学生,一是多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学生的行为动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成长心理学,并将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教育对象结合起来,及时的与学生进行心理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所需,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二是多研究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习条件,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问题和学习所需,引导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合理之需。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去研究学生,才能选取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引导他们。
  2.提高班干部管理水平,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班委根据学校及班级规定的各项制度,以上周的工作重点,统计、汇总班上分管考勤、纪律、卫生、纪律、寝室、早操的班委的记录,对上周工作写出总结材料,以备班会或读报时间进行总结。
  通过总结,使班上学生对于上周各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明确的认识,表扬了先进,也鼓励了后进,使各层次的同学都受到了教育。同时,也锻炼了班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使一些平常发言不够大方的班干部也在锻炼中变得成熟起来。通过表扬,也抓了落实,班干部的威信在总结中获得了提高。
  对班干部高标准严要求,对一般同学要求做到的,班干部要首先做到。班干部要有责任心,处事公正,乐于为班级服务,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协同管理。我们规定,在班会上,各班委及团支部成员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凡事坦诚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检查本周各方面的环节,明确责任,协调解决,避免班干部中因缺少沟通而不团结。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大家认为我们班的班干部是团结的,是积极向上的,大家感到相当满意。
  当然,班干部管理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需要班主任利用周记,个别谈话对班干部进行监督
  3.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
  第一、要淡化教师角色意识,强化学生自主精神,创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提供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教师管理学生,是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则是教师的渎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却因为管得太严、太细、太死、管得不当而适得其反。现在有句非常流行的口号: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句话是教师角色的一种体现。作为教师没有起码的教师角色意识是不行的,那会使班级失去凝聚力,使学校失去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教师的角色意识太强烈也有碍教育的效果。例如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会使我们放大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误认为学生的一切都系于教师身上,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选择能力和敢于作为的进取心;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会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不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人看待,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和人格,使学生对老师望而生畏,体会不到师生之间的关怀、温暖,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压抑、郁闷、怯懦、虚伪甚至仇恨的心理;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过多、过细的规定和限制害会使学生产生不满、逆反和对抗情绪等等。
  就如在报纸上登载的“教师强奸、猥亵多名小学生案”的报道,在这些案件里我们看到了受害者的“忍耐”和屈从。不难想象,在这些“禽兽老师”的眼里,女学生完全是“沉默的羔羊”,既没有能力自卫,也没有寻求保护的能力与勇气,只能听凭他们的摆布。而追问女童们如此软弱和无助的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老师的地位至高无上,而学生却没有养成独立的个性,无论老师做什么、说什么,学生永远不能说不,正是这种人身与精神的双重依附关系,让老师拥有了对学生的特权,即便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也没有勇气反抗。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淡化传统教育下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老师替学生想得周全,学生就会想不周全,老师事事都管,学生就会习惯于被管而失去独立性。在大学校园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类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存在着目标失落和目标模糊的问题;学习上自信心不足,缺乏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生活中相对缺乏独立处事的能力,遇事往往依赖于外界帮助;情感上存在较大的依赖性,期待得到外界更多的保护和关注;在择业就业问题上倾向于依靠父母或家庭背景,自立自强意识不够等。这些都是独立人格特质缺乏的表现,也是传统教育的悲哀!如果不想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的残疾者,班主任就应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班级,着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巧妙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互相激发,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4.班主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家庭离学校较远,像我们这里两处乡镇共一个中学,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在校住宿 。班主任工作压力更大,要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学校把一个班交给自己,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同学们的前途和命运就寄托在自己的肩上。这么重要和有意义的一项伟大工程,就要求和呼唤班主任胸怀理想、充满爱心、富有创新精神地投入工作;就呼唤班主任持之以恒地包含热情、充满梦想和激情地投入工作;就呼唤班主任不断铸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一盏航灯。
  作为一个班主任,工作性质就决定了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坎坷。但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应该决心更坚定,意志更坚强,信心更充足,责任更强烈。如此,才能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才能无愧于一个班主任的道德良心;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塑造成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在一间教室里,我正在问一个孩子的年龄,一个女孩拉了我的衣襟,“祝老师,您能告诉我们你的年龄吗?”我说:“当然可以,祝老师今年37岁。”小女孩自言自语地说:我妈妈比你小5岁,可你比我妈妈看起来又漂亮又年轻。”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小男孩大声问:“祝老师,你丈夫和你儿子多大呢?”下面一片低声窃笑, 我回答道:“我丈夫比我大1岁,你知道他多大吗?”很多学生大声的回答:“38岁”。我接着问:“我儿子比我小29
期刊
1.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首先要表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教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去积极垂范和引领学生,发展其情感。即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人生观,有宽广的胸怀,能容人容事容误会委屈,有热情、开朗、豁达、合群性格,热爱学生和工作,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尊重科学和真理,热爱祖国和人民,富有社会责任感,并善于理
期刊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本(人教版)第十一册主要研究的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三项基本功:(1)有找准单位“1”的能力;(2)能根据题意写出相等的关系式;(3)会画线段图。否则,想学好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就是望尘莫及。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思想包袱,将设问法解简单分乘、除法文应用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深受
期刊
1.巧设诱因  设置诱因,就是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存疑”易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便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巧设诱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知识点时,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笔者
期刊
1.创造力与体育教学  创造力就是指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是揭示事物内部新的联系,处理好新的关系的能力。创造力应包括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得来的。它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期刊
【摘要】 运用电教媒体展开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瑾从电教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器”,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推动器”,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是学生实施知识迁移的“助燃剂”这四个方面,结合鄙人的教学实践对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作出初步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电教媒体;中学语文教学;作用  On the audio-visual media and the Mi
期刊
1.准确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教学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以教师为中心”、“唯师是从”传统的、专制型的师生观,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授、机械模仿、单调的“鹦鹉学舌”的局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1.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要尊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思维是人脑借于言语表现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它是人类完成各种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这一品质的形成,必要通过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够完善并发展起来,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智能素质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思
期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1.坚持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