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对于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要根据建筑人才的市场需要,培养出面向工程前线的技术专业应用型全才,缓解就业难题。本文从这一目标定位入手,分析建筑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 建筑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17-01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忽略市场需求
建筑类高职院校通常倾向专业体系的课程设计,对技能培训不太重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校内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施工中完全无用武之地,施工的基本知识在学校又学不到,致使学生需要三年左右的实践期才能完全胜任工作。
(二)目标定位偏差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结合市场、社会的需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目前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仍存在一定偏差,出现了一系列如招生恶性竞争、目标定位不实际、教学规模过大等问题。
(三)就业指导工作低效
就业指导队伍仍不完善,就业指导人员少,而且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指导方法缺乏专业性;其次因指导人员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缺乏对人才需求的调查,以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导致课程趋于形式化,缺少针对性及实效性。
二、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类高职人才的措施
(一)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对于已在市场上人才饱和的专业限制招生,而人才缺口大的专业则适度扩招,并转变以往以学科本身为出发点的模式,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落实:
首先,围绕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创建教学体系。组建教学指导专家组织,遵循实际的职业活动优化组合教學内容,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形成由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组成的课程体系。其次,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升级实践教材,结合建筑类高职的特点、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进行实践教材的编写。最后,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设置实习专用周,切实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只有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的特点。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社会需求原则,包括大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第二,学校发展优势原则。建筑类高职院校是以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于建筑工程最前线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建筑型技能人才,缓解就业难题。
(三)建设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指导实效性
第一,多管齐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搞奖励”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走出去”具体指抽选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参与建筑公司的兼职或实践培训;“请进来”具体是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等定期在校内开展课程和技能培训,进行专题式的讲座及现场答疑。“搞奖励”具体是制定就业指导奖励制度,准备专项的奖励基金,以指导教师的业绩决定其岗位、以其岗位决定所获报酬,实施优劳优酬与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激发就业指导教师的成长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就业指导的普遍性及针对性。就业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报告会、网络、学术讲座等渠道学习先进的具有普适性的就业指导方法,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全面开展学生的就业发展教育,提供基础的就业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另外,区分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及选择。
第三,挖掘多种渠道,帮助开辟就业通道。在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就业服务网站,并实时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同时大力宣传学校的发展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搜集用人单位的就业招聘信息并及时通知校内学生,举办毕业生的现场招聘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参与合适的人才交流会。
三、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筑类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毕竟每个学生都应该找个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大工程,未来还需要发挥各方力量,包括社会、高职院校以及学生等,共同缓解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姜泓列.高职建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05):39-41.
[2]肖瑶.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36
【关键词】高职 建筑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17-01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忽略市场需求
建筑类高职院校通常倾向专业体系的课程设计,对技能培训不太重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校内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施工中完全无用武之地,施工的基本知识在学校又学不到,致使学生需要三年左右的实践期才能完全胜任工作。
(二)目标定位偏差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结合市场、社会的需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目前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仍存在一定偏差,出现了一系列如招生恶性竞争、目标定位不实际、教学规模过大等问题。
(三)就业指导工作低效
就业指导队伍仍不完善,就业指导人员少,而且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指导方法缺乏专业性;其次因指导人员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缺乏对人才需求的调查,以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导致课程趋于形式化,缺少针对性及实效性。
二、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类高职人才的措施
(一)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对于已在市场上人才饱和的专业限制招生,而人才缺口大的专业则适度扩招,并转变以往以学科本身为出发点的模式,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落实:
首先,围绕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创建教学体系。组建教学指导专家组织,遵循实际的职业活动优化组合教學内容,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形成由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组成的课程体系。其次,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升级实践教材,结合建筑类高职的特点、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进行实践教材的编写。最后,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设置实习专用周,切实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只有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的特点。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社会需求原则,包括大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第二,学校发展优势原则。建筑类高职院校是以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于建筑工程最前线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建筑型技能人才,缓解就业难题。
(三)建设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指导实效性
第一,多管齐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搞奖励”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走出去”具体指抽选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参与建筑公司的兼职或实践培训;“请进来”具体是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等定期在校内开展课程和技能培训,进行专题式的讲座及现场答疑。“搞奖励”具体是制定就业指导奖励制度,准备专项的奖励基金,以指导教师的业绩决定其岗位、以其岗位决定所获报酬,实施优劳优酬与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激发就业指导教师的成长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就业指导的普遍性及针对性。就业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报告会、网络、学术讲座等渠道学习先进的具有普适性的就业指导方法,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全面开展学生的就业发展教育,提供基础的就业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另外,区分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及选择。
第三,挖掘多种渠道,帮助开辟就业通道。在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就业服务网站,并实时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同时大力宣传学校的发展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搜集用人单位的就业招聘信息并及时通知校内学生,举办毕业生的现场招聘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参与合适的人才交流会。
三、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筑类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毕竟每个学生都应该找个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大工程,未来还需要发挥各方力量,包括社会、高职院校以及学生等,共同缓解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姜泓列.高职建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05):39-41.
[2]肖瑶.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