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原则下的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对于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要根据建筑人才的市场需要,培养出面向工程前线的技术专业应用型全才,缓解就业难题。本文从这一目标定位入手,分析建筑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 建筑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17-01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忽略市场需求
  建筑类高职院校通常倾向专业体系的课程设计,对技能培训不太重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校内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施工中完全无用武之地,施工的基本知识在学校又学不到,致使学生需要三年左右的实践期才能完全胜任工作。
  (二)目标定位偏差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结合市场、社会的需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目前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仍存在一定偏差,出现了一系列如招生恶性竞争、目标定位不实际、教学规模过大等问题。
  (三)就业指导工作低效
  就业指导队伍仍不完善,就业指导人员少,而且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指导方法缺乏专业性;其次因指导人员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缺乏对人才需求的调查,以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导致课程趋于形式化,缺少针对性及实效性。
  二、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类高职人才的措施
  (一)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对于已在市场上人才饱和的专业限制招生,而人才缺口大的专业则适度扩招,并转变以往以学科本身为出发点的模式,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落实:
  首先,围绕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创建教学体系。组建教学指导专家组织,遵循实际的职业活动优化组合教學内容,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形成由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组成的课程体系。其次,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升级实践教材,结合建筑类高职的特点、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进行实践教材的编写。最后,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设置实习专用周,切实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只有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的特点。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社会需求原则,包括大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第二,学校发展优势原则。建筑类高职院校是以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于建筑工程最前线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建筑型技能人才,缓解就业难题。
  (三)建设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指导实效性
  第一,多管齐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搞奖励”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走出去”具体指抽选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参与建筑公司的兼职或实践培训;“请进来”具体是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等定期在校内开展课程和技能培训,进行专题式的讲座及现场答疑。“搞奖励”具体是制定就业指导奖励制度,准备专项的奖励基金,以指导教师的业绩决定其岗位、以其岗位决定所获报酬,实施优劳优酬与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激发就业指导教师的成长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就业指导的普遍性及针对性。就业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报告会、网络、学术讲座等渠道学习先进的具有普适性的就业指导方法,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全面开展学生的就业发展教育,提供基础的就业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另外,区分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及选择。
  第三,挖掘多种渠道,帮助开辟就业通道。在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就业服务网站,并实时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同时大力宣传学校的发展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搜集用人单位的就业招聘信息并及时通知校内学生,举办毕业生的现场招聘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参与合适的人才交流会。
  三、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筑类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毕竟每个学生都应该找个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大工程,未来还需要发挥各方力量,包括社会、高职院校以及学生等,共同缓解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姜泓列.高职建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05):39-41.
  [2]肖瑶.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3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也在经历着变革,在其变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阐释了高职教育改革存在的几点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改革 几点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22-01  一、高职教育改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基于企业视角出发,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从丰富活动形式、落实专业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合作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实践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视角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
期刊
【摘要】进入新时期后,知识经济正在全面融入当前的各个领域,在此前提下诞生了现代化的图书情报工作。相比于传统模式而言,建立于知识经济之上的新型图书情报工作涉及到信息化流程以及信息化手段,此项举措也显著改进了原有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因此为了妥善应对知识经济给当前图书情报工作带来的显著影响,有关部门应当能够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优化现阶段的工作流程,确保图书情报应有的精准性。  【关键词】知识经济背景 现代
期刊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幼儿的教育和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求知欲望强烈,往往会模仿一切可模仿的,这时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形成正确的观念。但现在的家园教育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共育 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期刊
【摘要】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神圣使命,教育强国这一目标,需要大学教育不断完善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捷,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应当改进大学教育的管理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等教育普及后,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还存在不明确的定位、严重的同质性、不合理的收入结构
期刊
【摘要】很久以来,母语教学的重点侧重于工具性,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舶来的文化元素,事无巨细的充斥于语文教学中,教师推荐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品也以国外作家作品居多,以往的各个版本语文教材选文也择取了相当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在旧版人教版教材一年级至四个年级的八册中,中国传统文学有关的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数量比为56:55,外国文学作品所占比例近乎与传统文化篇幅平分秋色。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为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升,高中教育是人生重要的历程,美术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力,且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影响深远;通过个性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发
期刊
【摘要】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利于学校师生的学习,在新的改革发展阶段,就要注重学科化服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并积极进行优化,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先就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学科化服务的资源建设重要性加以阐述,最后就学科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优化措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学科化 图书馆 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职业院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了职业院校发展的步伐。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24-02  近年来职业院校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
期刊
【摘要】在当前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必要任务及内容,并且在促进学生更好成长及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高职院校中的柔性化资助模式进行研究,以保证高职资助工作更好实施。  【关键词】高职 资助工作 柔性化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29-02  在目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实际开展中,柔性化资助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