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生关系的维护,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75,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会下大气力,花更多的时间,学这门课,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维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二、学习环境的创造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教师总是一味地“一言堂”,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已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学生而言,由于不感兴趣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的后果。课堂环境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做到这一点,老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
三、开头和结尾的讲究
英语有一则谚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语言要和情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会给学生深刻印象,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要精讲,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要在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兴趣,每个学生才有可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堂课就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使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如初学、巩固、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在教学中,这应该是老师大有作为的地方。比如教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乐、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也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大小写相匹配的比赛,学唱字母歌等不同的方法。而后一种方法使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和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其乐融融,这样就会把死教材用活,学生学得快乐、用得开心、效果必然好。
五、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英语的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是要学好,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活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延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老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组织。比如:有目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演讲会等,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学习兴趣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来源于学习上的成功;来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就能让学生学得既有效又有趣。我们的教学则是成功的。正如《基础英语》的作者埃克斯利说的:”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