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效应是指一种高效的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寂现象.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现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简要介绍其作用机制及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技术在抗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机 构】
:
650118,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650118,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效应是指一种高效的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寂现象.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现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简要介绍其作用机制及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技术在抗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其他文献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最近,有学
干扰素(interfferon,IFN)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可作用于其它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IFN并证实其有抗病毒活性,近来还发现IFN具有抑制某些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影响细胞分化和机体的发育等作用.目前IFN是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然而慢性乙
原发性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极其复杂的过程,HBV长期慢性感染是其致病因素之一.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坏死和增生、HBV DNA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HBV基因
生物芯片(Biochip)又称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与微电子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其在临床多种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更是取得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经常导致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1],因此危害极大.已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可在体内长期持续潜伏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又复燃.HCMV在与人类共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分子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从而在体内长期持续潜伏存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SR-BI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清道夫受体家族,主要在肝脏和非胎盘期类固醇生成组织中表达.除了其天然配体HDL外,还可与天然LDL、化学修饰的LDL以及阴离子磷脂等结合,主要
脱氧核酶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从随机脱氧核苷酸单链库中获得的一种、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通过该技术已筛选出具有核酸酶活性、激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多种催化功能
DNA疫苗可以诱导长期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打破免疫耐受,作为未来治疗病毒、胞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及肿瘤的工具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DNA疫苗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描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乙肝DNA疫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