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析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的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建立良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对于RA的诊断及临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RA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为药物诱导性、基因相关性及病证结合三大类.在模型评价中,以关节肿胀、疼痛、发红、出现结节以及关节畸形等为主要标准,与临床上RA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辨证分型来看,病症结合模型只是单纯模拟了中医证型,与“RA”的形成无直接因果关系,尚需完善.该文在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及其与中西医临床特征的吻合度同时提出相应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评价和改进方向.为进一步完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体系的建立提供建议,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更贴近于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香薷是常用芳香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香薷挥发油具有一定刺激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制备为特定剂型以供使用.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薷挥发油,采用HPLC测定其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11 9±0.001 0)、(0.235 4±0.004 7)mg·mL-1;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和表面活性剂复配法,筛选最适辅料(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继而载入压力容器得到喷雾剂,并对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进行评价.以澄明度、黏度、气味、体感等为
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HSWG)过程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为总结不同物料在HSWG过程的可制造性,该文构建了由11种物料组成的小型物料库,包括4种中药浸膏粉和7种药用辅料,每种物料用22种物性参数进行描述.设计了具有不同流体力学性质的黏合剂,进行了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参数表征.结合经验约束条件和随机化原则,安排21次制粒试验和8次验证试验.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基于物料和黏合剂性质、接触参数和工艺参数预测颗粒中值粒径的过程模型.通过模型辨识了黏合剂的表面张力和密度,以及过程无量纲参数最大孔隙饱和
血小板功能检测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辅助诊断血小板疾病、血栓前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监测和个性化治疗.在光学比浊法测定的基础上,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也陆续被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在血小板功能快检仪器研发方面仍是空白.抗血小板中药有效成分大体上可以分为萜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二酮类、挥发油、二苯乙烯类等.中药及其化合物抗血小板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中药提取物或单体成分抗血小板的起效多在微摩尔浓度级(μmol·L-1),其中丹酚酸B和银杏内酯K、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A的抗血小板效应强度
该文选择复合型乳糖SuperTab 40LL为填充剂,研究西黄方多单元释药系统中麝香缓释微片的制备.分别设计含不同比例的SuperTab 40LL和MCC的麝香缓释片处方,于不同压力下压片,通过Walker、Heckel和Ryshkewitch-Duckworth方程,表征不同处方的压缩性和成型性,通过Kawakita方程,描述不同处方的流动性,结合SuperTab 40LL和MCC的外观形态及微片的抗张强度,全面分析SuperTab 40LL对麝香缓释微片压缩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ckel方程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