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县域民俗艺术资源评估体系与工作机制探索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境内的民族众多,是典型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积聚区域。各个县域都有多种多样的民俗艺术资源。县域区划是我国基层社会基本结构和地方经济单位,也是整合地方各部类文化资源的最小优选区域。民俗艺术发展也应强调到县域层面,尤其是以各县民俗艺术资源为切入点,研究制订民俗艺术资源评估方法,拟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指标和实施方案,以便合力建构注重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双重保护的文化体系,强化可持续发展后劲,开发有特色的民俗艺术产业,发展人文经济产业,实现新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正实现。本文从县域民俗艺术资源发展项目的评估的具体工作入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对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主动适应时代需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统一的高质量人才,是重点理工大学面临的一个
业余钢琴教学体系经历了从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分析比较中英现阶段业余钢琴教学状况,可进一步探讨业余学琴的意义和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系列问题。
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价值取向首先是以尽可能丰富的感官享受来肯定人之全面本质而获得较大范围的普遍价值有效性,对其价值应作开放视野的全方位动态观察及价值学分析,唯此才能
公众的保护意识制约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这一观念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大部分研究者更多的是从宏观上去把握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工程,这是与国外保护
黄翔鹏先生生前提出的“同均三宫”理论体系,21世纪始进入教科书中。其知识比较抽象,关系到中国民族音乐学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影响力很强,但许多学子却望而生畏。因此,教研“同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