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也是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大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全国瓷业虽然出现了萧条、衰落、艰难、困顿的生产态势,但江西景德镇窑、广东石湾窑、福建德化窑、湖南醴陵窑、浙江龙泉窑、山东博山窑、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等历史名窑仍然坚持生产民间用瓷,从而奇迹般地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为后人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能够反映时代风尚的珍贵器物。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选取其中能够体现当时经济、文化、信仰、审美与生活等某一方面社会真实面貌的有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如下。
饮食器
饮食器,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用和装盛食物的器具,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民国时期的饮食器,品类繁多,数量巨大,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此类民国瓷器,主要有食器、酒器、茶器和水器四类。但细细分开,又有碗、杯、壶、盅、温酒器、碟、盘、汤盆、羹匙、渣斗等。
碗的数量最多,可分为饭碗、茶碗、盖碗等。其中粉青釉八耳盖碗较具特色。此碗通高9.5厘米,碗口径13.4厘米,底径6.9厘米,高4.5厘米;盖口径11.9厘米。碗为撇口,弧腹,圈足,腹部装饰八个环形耳。盖为弧面,珠形钮,盖面有镂空装饰。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淡雅,为民国时期粉青釉瓷器的成功之作。盖碗是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碗式,如粉彩桃纹盖碗,碗口径10.6厘米,底径4.6厘米,高6.6厘米;盖口径9.9厘米,高3厘米。造型继承清代盖碗的传统形式,为敞口,深腹,圈足,盖为浅腹,圆形抓钮。器内素白。碗与盖外壁通体绘粉彩桃树枝干、桃实与红色蝙蝠纹。此器造型规整,胎质细白,绘画精美,施彩艳丽,充满福寿寓意,为民国饮食类瓷器中的精品。
杯和盅既可作为茶具,亦可用作酒具,通常均需与壶配套使用。其中杯与盅的造型简约,有斗笠式、马蹄式、莲子式或铃铛式等,二者大小相近,只是尺寸均略小于碗。壶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酒壶与茶壶,从形状上则分为提梁壶与执壶两种,其中以金属提梁壶最具时代特色。如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自釉刻瓷金属提梁壶,高10.8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10.8厘米。造型为斜肩,筒形腹,圈足,为民国时期典型的筒式壶。壶身通体施白釉,正面刻山水纹,背面刻书法题浯,并落有“甲寅秋月”纪年款。从款识可知,此壶制作于民国1914年,是一件民国初年白釉刻瓷的代表作品。类似的刻瓷装饰也出现于温酒器上。如刻瓷山水人物纹温酒器,口径4.8厘米,底径7厘米,高9厘米,整器分为盖、体及酒盅三件,器身为筒形,内附酒盅。酒盅口径6厘米,底径2厘米,高4.2厘米,造型为撇口,深弧腹,小底,圈足。盖为直壁,子母口,穹窿顶,顶置桃形钮。盖面及周身刻山水人物纹,酒盅腹部饰墨彩题语,为民国时期常见的温酒器。
盘可分为圆盘、海棠形盘、攒盘、盖盘等。其中以粉彩人物纹攒盘最具代表性,它一套九件,置于方形木盘中,木盘的边框长25.9厘米,高1.9厘米。九件瓷盘除中间为方形外,余皆为三角形,整体严实合缝的攒成一套,设计奇特,制作精巧,表现出不凡的设计内涵和理念,应为民国时期富贵人家所用的高档组合形器皿。盖盘,时称和合器,大概是取“上下扣合”之意。此类造型为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由杨庭辉在江西瓷业公司时设计,有大、中、小之分,按照盖径规格,分九寸、八寸、七寸、六寸和五寸等几种。此器因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而广泛流行,堪称民国时期民间用瓷中的经典造型。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粉彩龙凤纹盖盘,通高10.8厘米;盘口径25.8厘米,底径15.6厘米;盖口径24.4厘米,盖高5.6厘米。盘为折沿,浅弧腹,圈足,盖亦为盘形,浅腹,弧面,顶装置圆形抓钮。盘与盖通体绘粉彩描金龙凤纹,画工精致,纹饰华丽,寓意吉祥,是民国新型盘式与历史传统装饰的完美结合。此器保存完整,较为难得。
盛储器
盛储器,顾名思义指用来盛放或储存某种东西的瓷器。民国时期,瓷器的盛储功能愈加完善,其造型和装饰也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而日益变化,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瓷器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是装点人们生活的艺术品。
其中,用来盛米、盛水、盛酒、盛醋的大型容器,如罐、缸、坛等,不仅造型硕大,形式多种,而且装饰丰富多彩,有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绚丽华美。小者,如盖盒、渣斗、茶叶罐、套盒、肥皂盒等,灵秀精致,营造并折射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某种氛围与情趣。如绿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盖盒,盒口径14.2厘米,底径7.4厘米,高4.7厘米,腹围46.5厘米;盖口径15厘米,高4.7厘米。盖与盒以子母口相扣合。盒为敞口,弧壁,圈足。整器以绿釉为地,上绘粉彩花卉及描金“寿”字图案。盒身三开光内绘粉彩花卉纹。盖面花形开光内绘粉彩山水纹。器内及外底皆施松石绿釉。此盖盒制作精美,为民国时期民间日用瓷中的精品。再如一件窑变釉渣斗,口径11.7厘米,底径5.6厘米,高10.8厘米,通体施攻瑰紫色的窑变红釉,釉面流淌自然,釉色变幻奇妙,极具观赏与实用价值。
与盛装花草相关的花器也是数量较多,其样式及尺寸均有多种变化。通常依照种植方法和盛器形状的不同,可分成化形、长方形、六方形或圆形的花盆、带托花盆及水仙盆等。如粉彩婴戏纹带托花盆,通高12.2厘米;化盆口径13.9厘米,底径7.5厘米;盆托口径12.8厘米,底径6.8厘米。盆为花口外翻,深腹,圈足。花盆底部两侧各置一圆肜出水孔,口沿及颈部绘粉彩花卉纹,腹部饰粉彩婴戏图。盆托亦为花口外翻,浅腹,圈足,沿口及外壁绘粉彩花卉纹。整器胎体坚致,釉面白润,画面用笔工细严谨,设色清新淡雅,具有民国瓷器的典型风格。
另外,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器物,如粉彩花果纹信报箱,长21.6厘米,宽19.1厘米,厚3.8厘米,背面平坦,正面两侧有如意形长桶,两桶之间置两道横板。通体施松石绿釉为地,上面绘粉彩花卉与瓜果纹。由底横梁上用金彩从左向右书写的“千里报信音”五字,可以推知它是用来盛装信报的器物。
文房雅玩
文房雅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材料有多种,其中瓷质作品造型各异,制作精美,是书房用具中的主要品类。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文房雅玩瓷器,主要有笔洗、笔舐、笔筒、笔架、水盂、水盛、水注、印泥盒、镇纸、墨床等。在这些文房雅玩瓷器中,以仿古瓷品种最为常见。如仿宋代龙泉窑的青釉 水盂,口径3厘米,底径3.2厘米,高4.7厘米,腹围22厘米。造型为小口,丰肩,鼓腹,卧足。器内外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釉面开片纹,显得高雅别致。再如仿宋代钧釉花式洗,口径21.7x13.3厘米,底径19.6×9.7厘米,高2.3厘米。整体为盛开的花形,敞口,浅腹,平底。洗内外皆施仿钧窑的天蓝釉,釉色蓝中闪灰,近口沿处发酱色,色调变化自然,仿钧效果惟妙惟肖。除此之外,还有仿明清时期历代官窑的制品,其品种更是十分繁杂,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颜色釉等。如仿康熙豇豆红釉洗,高3.5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7厘米。器里和外底均为白釉,外壁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匀润晶莹,其中还羼合着点点绿苔,如不仔细辨认,则与清代康熙时期的豇豆红釉洗真品难以区分。
民国时期的瓷质文房用具,除了仿制前朝的传统与风格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式样别致的器物。如粉彩开光花鸟诗文笔筒,高9.9厘米,口径6×5.1厘米,底径5.9厘米×5厘米。造型仿制竹制笔筒,直口,直腹,圈足。笔筒正面绘粉彩花鸟纹,背面题诗词。这件笔筒胎质细腻,釉色白润,绘画生动,施彩艳丽,集实用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制作之精可与前朝皇室的官窑器物相媲美。总体来看,民国时期的文房雅玩瓷器,已经非常丰富,并且配套使用,即同一装饰品种的文具造型往往10件一组或者8件一组地成套出现,显然器类品种明显多于前朝,显示出民国时期人们对书房用瓷的重视和喜爱。它们大多绘画细腻,色彩淡雅,画意新颖,并常常书写题语或落以堂名款识,使器物更加雅致并散发着浓浓的文人气息。
陈设用瓷
陈设用瓷,专指用于摆设、装饰的瓷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以瓷器装饰厅堂,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民国时期厅堂陈设用瓷中仍以传统的造型为主,同时开始流行瓷板画装饰。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此期陈设瓷,有尊、觚、瓶、瓷板等。
尊和觚作为民国时期的陈设用器,造型丰富,品种多样,如仿汝窑三足尊、天蓝釉苹果尊、石榴尊、太自尊、粉彩鱼篓尊及窑变釉觚、五彩出戟觚、天蓝釉觚等等。其中有些造型因与瓶相似,故而往往被归入了瓶类。实际上,尊和觚的造型不仅因源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而具有更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及收藏内涵,而且因制作小巧、雅致、精美、独特、器名吉祥等而更受大众收藏的喜爱。如五彩龙风纹花觚,口径10.7厘米,底径9厘米,高20.8厘米。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出戟觚,喇叭形口,长颈,鼓腹,圈足。颈、腹及胫部两侧出戟棱。胎体厚重。器内及外底素白。器身绘五彩龙风纹,从五彩及装饰风格判断,应为仿明代万历五彩的制品。
瓶是陈设瓷中最多的一类,有梅瓶、扁肚瓶、柳叶瓶、葫芦瓶、蒜头瓶、象耳瓶、斛桶瓶、天球瓶、观音瓶、棒槌瓶、锥把瓶、胆瓶、灯笼瓶、萝卜瓶、筒瓶、赏瓶、四方瓶、包袱瓶、多管瓶、嫁妆瓶等,达20种之多,不仅式样繁多,而且装饰新颖。虽然有些器物带有前朝盛世官窑瓷器的影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仍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釉彩的装饰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珊瑚红地描金粉彩婴戏纹双耳瓶,口径7.2厘米,底径7.9厘米,高25.9厘米,腹径16厘米。造型仿自清乾隆粉彩象耳瓶,浅盘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部两侧置对称的象首耳。口内及外底施松石绿釉。腹部绘白地粉彩婴戏图,余处皆施珊瑚红釉,釉上饰金彩花卉纹。装饰工艺复杂,极具富丽堂皇之感。但松石绿釉、珊瑚红釉及粉彩制作略显粗糙,金彩有漂浮俗艳之感,特别是绘画显得草率,整体制作工艺及艺术水平与真正的清代乾隆官窑瓷器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另一件粉彩刘海戏蟾纹瓶,则完全代表了民国时期的制瓷水平与艺术风貌。此瓶口径4.4厘米,底径5.8厘米,高26厘米,腹围31.9厘米,造型为圆唇,小口,口沿外撇,束颈,丰肩,长圆腹,腹下渐收,浅圈足。胎质细密,胎薄体轻,釉面润泽。腹部绘粉彩描金刘海戏蟾纹。人物动态十足,表情活泼可爱。主题画面边钤红彩篆书“晓棠”二字单方栏方章。底书红彩“彤云山房”四字双行篆体方框款。此瓶不仅造型秀美,而且绘画技法精湛,人物线条柔美,堪称民国瓷器精品。
瓷板是民国时期厅堂内的常见陈设瓷,也是景德镇窑的特色产品,并以“珠山八友”的作品最为珍贵。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瓷板,数量不多,其中名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其中一件“田鹤仙”款粉彩山水纹瓷板较为精美。瓷板长5.3厘米,宽2.3厘米,厚0.3厘米。画面为粉彩山水纹,左上题“孤村野水斜阳外,无数归鸦落晚风。仿石田老人之大意”,并落“壬申”、“鹤仙田青写”。鹤仙,即田鹤仙(1894-1952年),为珠山八友之一。原名世青,后改青,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此瓷板画以青绿色调为主,构图及色彩颇具董源、巨然之风。另一件“王琦”款粉彩人物纹瓷板,带框长53.8厘米,宽37.1厘米,画面左上方题“赤壁夜游,时在丙寅季庆事为,以攸高处,长夫子大人清玩,受业张士权敬献,西昌匋迷王琦写于珠山客次”。钤红彩“西昌匋迷”、“王琦”二方章。“丙寅”,即1926年。王琦(1884-1937年),字碧珍,号匐迷道人,江西新建人。以写意人物独树一帜,为“珠山八友”之首,作品多有墨书长题,有着文人画的韵味,被称为瓷上文人画,流传较少,为世人所珍。此瓷板经专家鉴定虽非王琦本人所作,但可见王琦在当时名气之大,以致出现了时人仿造的现象。此类带有人名款的瓷板画,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虽然质量上难以与宋代五大名窑、明清官窑瓷器比肩,但其中不乏精细之作,艺术表现力也毫不逊色,至今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特别是某些作品,完全具备了古代文人画作品的特征,如浓厚的文人画面、长篇题书、大量出现印款等,使诗、书、画、印融于一个完整的瓷器画面上,与纸绢画并无二致,从而大大提升了人名款民国瓷的艺术鉴赏价值。
宗教用瓷
民国时期的宗教用瓷,与清宫佛堂内收藏的大量佛教艺术品相比已经极为衰落,但出于民间信仰的需要仍然有少量生产。其中以寺庙、祠堂及府宅中堂陈列的香炉和佛道人物塑像最为常见。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香炉,有粉彩三多纹花口小香炉、红釉风眼耳三足炉、五彩龙凤纹三足盖炉、仿钧釉三足炉等。如红釉凤眼耳三足炉,口径18.7厘米,腹径21.3厘米,高14.3厘米,圆唇,束颈,扁圆腹,圜底,下承接三乳足,口沿两侧对称置凤眼形双耳。此炉虽为传统造型,但通体施红釉,釉面匀净,釉色沉稳,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再如一件五彩龙凤纹三足盖炉,口径5厘米,腹径6厘米,通高14cm厘米。此炉盖似笠帽,坐狮钮,造型端庄匀称。 从纹饰和款识上判断,当为民国仿万历五彩的制品。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香炉仿烧前代瓷器为主,形制极其相似,款识书写亦仿前朝款式体例,其中尤以仿明清历代官窑制品为盛。仿制品种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为最多。对于某些烧造水平较高、精细作伪、甚至可以达到乱真之器,仍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与研究。
佛道人物瓷塑是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技艺系统,一般采用捏塑的方法制成。民国时期,以福建德化窑、广东石湾窑和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出现了游泽长、潘玉书、霍津、曾龙生等一大批瓷塑名家,他们各有所长,将瓷塑行业的技艺推向了一个新高峰。其中福建德化窑以白釉瓷塑最为著名,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玉,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瓷塑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有观音、达摩、侍女等。如德化窑白釉观音像,底长6.7厘米,底宽5.6厘米,高13.4厘米,半跏坐姿,右腿盘膝,左腿支起,跣足。双手置于左膝上,姿态娴雅,富于生活情趣。头梳高髻,大耳下垂。长脸,高鼻小嘴,双目微启,面庞秀美,端庄慈祥。上身着宽袖垂领长袍,下身穿长裙,胸佩珠链,雕饰精细,衣纹线条流畅。此观音给人以平易近人之感,表现出民国时期民间佛教造像艺术的生动与活泼。广东佛山石湾窑则以“石湾公仔”著称,其作品釉色浑厚斑斓,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生动传神,极具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如石湾窑青釉达摩持鞋立像,底径长11厘米,底宽8.5厘米,高26.1厘米,通身施青釉,釉面肥润,釉色淡雅,达摩左手持鞋,面部露胎,底戳印“霍津”款。人物衣饰塑造手法独到,衣纹高度概括,简洁流畅,而神态表情又刻画生动写实,栩栩如生。江西景德镇窑瓷塑以釉彩装饰为特色,有青花、颜色釉、粉彩、五彩等,塑釉结合或塑彩结合,形式新颖,开启瓷塑工艺的一代新风。如这件炉钧釉描金佛像,底径17.7厘米,高29.3厘米。塑像中正规整,通体施炉钧釉,窑变釉色变化自如,肌肤施金彩,光鲜亮丽,是一件集瓷塑、描金、窑变等工艺于一身的民国精品。
总之,民国时期的民间用瓷品种繁多,几乎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文虽然从饮食器、盛储器、文房雅玩、陈设用瓷和宗教用瓷等几方面进行大致介绍,实则挂一漏万。这些瓷器的每一类中往往还包涵着多种情况,如就瓷质而言,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就规格而言,有大有小,有的尺寸差别很大;就造型而言,有圆形、方形、异形等,有的带盖,有的则无盖,有的装耳系,有的则光索;从装饰工艺上看,有白瓷、青瓷、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斗彩、青花釉里红、颜色釉、镂雕、贴塑及刻瓷等,可谓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生动再现了民国时期民间日用瓷器的丰富多彩。因此,关于民国时期的民间用瓷,还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从而更加科学而伞而的认识其真貌。
(本文配图均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提供)
饮食器
饮食器,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用和装盛食物的器具,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民国时期的饮食器,品类繁多,数量巨大,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此类民国瓷器,主要有食器、酒器、茶器和水器四类。但细细分开,又有碗、杯、壶、盅、温酒器、碟、盘、汤盆、羹匙、渣斗等。
碗的数量最多,可分为饭碗、茶碗、盖碗等。其中粉青釉八耳盖碗较具特色。此碗通高9.5厘米,碗口径13.4厘米,底径6.9厘米,高4.5厘米;盖口径11.9厘米。碗为撇口,弧腹,圈足,腹部装饰八个环形耳。盖为弧面,珠形钮,盖面有镂空装饰。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淡雅,为民国时期粉青釉瓷器的成功之作。盖碗是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碗式,如粉彩桃纹盖碗,碗口径10.6厘米,底径4.6厘米,高6.6厘米;盖口径9.9厘米,高3厘米。造型继承清代盖碗的传统形式,为敞口,深腹,圈足,盖为浅腹,圆形抓钮。器内素白。碗与盖外壁通体绘粉彩桃树枝干、桃实与红色蝙蝠纹。此器造型规整,胎质细白,绘画精美,施彩艳丽,充满福寿寓意,为民国饮食类瓷器中的精品。
杯和盅既可作为茶具,亦可用作酒具,通常均需与壶配套使用。其中杯与盅的造型简约,有斗笠式、马蹄式、莲子式或铃铛式等,二者大小相近,只是尺寸均略小于碗。壶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酒壶与茶壶,从形状上则分为提梁壶与执壶两种,其中以金属提梁壶最具时代特色。如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自釉刻瓷金属提梁壶,高10.8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10.8厘米。造型为斜肩,筒形腹,圈足,为民国时期典型的筒式壶。壶身通体施白釉,正面刻山水纹,背面刻书法题浯,并落有“甲寅秋月”纪年款。从款识可知,此壶制作于民国1914年,是一件民国初年白釉刻瓷的代表作品。类似的刻瓷装饰也出现于温酒器上。如刻瓷山水人物纹温酒器,口径4.8厘米,底径7厘米,高9厘米,整器分为盖、体及酒盅三件,器身为筒形,内附酒盅。酒盅口径6厘米,底径2厘米,高4.2厘米,造型为撇口,深弧腹,小底,圈足。盖为直壁,子母口,穹窿顶,顶置桃形钮。盖面及周身刻山水人物纹,酒盅腹部饰墨彩题语,为民国时期常见的温酒器。
盘可分为圆盘、海棠形盘、攒盘、盖盘等。其中以粉彩人物纹攒盘最具代表性,它一套九件,置于方形木盘中,木盘的边框长25.9厘米,高1.9厘米。九件瓷盘除中间为方形外,余皆为三角形,整体严实合缝的攒成一套,设计奇特,制作精巧,表现出不凡的设计内涵和理念,应为民国时期富贵人家所用的高档组合形器皿。盖盘,时称和合器,大概是取“上下扣合”之意。此类造型为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由杨庭辉在江西瓷业公司时设计,有大、中、小之分,按照盖径规格,分九寸、八寸、七寸、六寸和五寸等几种。此器因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而广泛流行,堪称民国时期民间用瓷中的经典造型。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粉彩龙凤纹盖盘,通高10.8厘米;盘口径25.8厘米,底径15.6厘米;盖口径24.4厘米,盖高5.6厘米。盘为折沿,浅弧腹,圈足,盖亦为盘形,浅腹,弧面,顶装置圆形抓钮。盘与盖通体绘粉彩描金龙凤纹,画工精致,纹饰华丽,寓意吉祥,是民国新型盘式与历史传统装饰的完美结合。此器保存完整,较为难得。
盛储器
盛储器,顾名思义指用来盛放或储存某种东西的瓷器。民国时期,瓷器的盛储功能愈加完善,其造型和装饰也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而日益变化,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瓷器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是装点人们生活的艺术品。
其中,用来盛米、盛水、盛酒、盛醋的大型容器,如罐、缸、坛等,不仅造型硕大,形式多种,而且装饰丰富多彩,有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绚丽华美。小者,如盖盒、渣斗、茶叶罐、套盒、肥皂盒等,灵秀精致,营造并折射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某种氛围与情趣。如绿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盖盒,盒口径14.2厘米,底径7.4厘米,高4.7厘米,腹围46.5厘米;盖口径15厘米,高4.7厘米。盖与盒以子母口相扣合。盒为敞口,弧壁,圈足。整器以绿釉为地,上绘粉彩花卉及描金“寿”字图案。盒身三开光内绘粉彩花卉纹。盖面花形开光内绘粉彩山水纹。器内及外底皆施松石绿釉。此盖盒制作精美,为民国时期民间日用瓷中的精品。再如一件窑变釉渣斗,口径11.7厘米,底径5.6厘米,高10.8厘米,通体施攻瑰紫色的窑变红釉,釉面流淌自然,釉色变幻奇妙,极具观赏与实用价值。
与盛装花草相关的花器也是数量较多,其样式及尺寸均有多种变化。通常依照种植方法和盛器形状的不同,可分成化形、长方形、六方形或圆形的花盆、带托花盆及水仙盆等。如粉彩婴戏纹带托花盆,通高12.2厘米;化盆口径13.9厘米,底径7.5厘米;盆托口径12.8厘米,底径6.8厘米。盆为花口外翻,深腹,圈足。花盆底部两侧各置一圆肜出水孔,口沿及颈部绘粉彩花卉纹,腹部饰粉彩婴戏图。盆托亦为花口外翻,浅腹,圈足,沿口及外壁绘粉彩花卉纹。整器胎体坚致,釉面白润,画面用笔工细严谨,设色清新淡雅,具有民国瓷器的典型风格。
另外,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器物,如粉彩花果纹信报箱,长21.6厘米,宽19.1厘米,厚3.8厘米,背面平坦,正面两侧有如意形长桶,两桶之间置两道横板。通体施松石绿釉为地,上面绘粉彩花卉与瓜果纹。由底横梁上用金彩从左向右书写的“千里报信音”五字,可以推知它是用来盛装信报的器物。
文房雅玩
文房雅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材料有多种,其中瓷质作品造型各异,制作精美,是书房用具中的主要品类。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文房雅玩瓷器,主要有笔洗、笔舐、笔筒、笔架、水盂、水盛、水注、印泥盒、镇纸、墨床等。在这些文房雅玩瓷器中,以仿古瓷品种最为常见。如仿宋代龙泉窑的青釉 水盂,口径3厘米,底径3.2厘米,高4.7厘米,腹围22厘米。造型为小口,丰肩,鼓腹,卧足。器内外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釉面开片纹,显得高雅别致。再如仿宋代钧釉花式洗,口径21.7x13.3厘米,底径19.6×9.7厘米,高2.3厘米。整体为盛开的花形,敞口,浅腹,平底。洗内外皆施仿钧窑的天蓝釉,釉色蓝中闪灰,近口沿处发酱色,色调变化自然,仿钧效果惟妙惟肖。除此之外,还有仿明清时期历代官窑的制品,其品种更是十分繁杂,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颜色釉等。如仿康熙豇豆红釉洗,高3.5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7厘米。器里和外底均为白釉,外壁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匀润晶莹,其中还羼合着点点绿苔,如不仔细辨认,则与清代康熙时期的豇豆红釉洗真品难以区分。
民国时期的瓷质文房用具,除了仿制前朝的传统与风格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式样别致的器物。如粉彩开光花鸟诗文笔筒,高9.9厘米,口径6×5.1厘米,底径5.9厘米×5厘米。造型仿制竹制笔筒,直口,直腹,圈足。笔筒正面绘粉彩花鸟纹,背面题诗词。这件笔筒胎质细腻,釉色白润,绘画生动,施彩艳丽,集实用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制作之精可与前朝皇室的官窑器物相媲美。总体来看,民国时期的文房雅玩瓷器,已经非常丰富,并且配套使用,即同一装饰品种的文具造型往往10件一组或者8件一组地成套出现,显然器类品种明显多于前朝,显示出民国时期人们对书房用瓷的重视和喜爱。它们大多绘画细腻,色彩淡雅,画意新颖,并常常书写题语或落以堂名款识,使器物更加雅致并散发着浓浓的文人气息。
陈设用瓷
陈设用瓷,专指用于摆设、装饰的瓷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以瓷器装饰厅堂,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民国时期厅堂陈设用瓷中仍以传统的造型为主,同时开始流行瓷板画装饰。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此期陈设瓷,有尊、觚、瓶、瓷板等。
尊和觚作为民国时期的陈设用器,造型丰富,品种多样,如仿汝窑三足尊、天蓝釉苹果尊、石榴尊、太自尊、粉彩鱼篓尊及窑变釉觚、五彩出戟觚、天蓝釉觚等等。其中有些造型因与瓶相似,故而往往被归入了瓶类。实际上,尊和觚的造型不仅因源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而具有更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及收藏内涵,而且因制作小巧、雅致、精美、独特、器名吉祥等而更受大众收藏的喜爱。如五彩龙风纹花觚,口径10.7厘米,底径9厘米,高20.8厘米。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出戟觚,喇叭形口,长颈,鼓腹,圈足。颈、腹及胫部两侧出戟棱。胎体厚重。器内及外底素白。器身绘五彩龙风纹,从五彩及装饰风格判断,应为仿明代万历五彩的制品。
瓶是陈设瓷中最多的一类,有梅瓶、扁肚瓶、柳叶瓶、葫芦瓶、蒜头瓶、象耳瓶、斛桶瓶、天球瓶、观音瓶、棒槌瓶、锥把瓶、胆瓶、灯笼瓶、萝卜瓶、筒瓶、赏瓶、四方瓶、包袱瓶、多管瓶、嫁妆瓶等,达20种之多,不仅式样繁多,而且装饰新颖。虽然有些器物带有前朝盛世官窑瓷器的影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仍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釉彩的装饰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珊瑚红地描金粉彩婴戏纹双耳瓶,口径7.2厘米,底径7.9厘米,高25.9厘米,腹径16厘米。造型仿自清乾隆粉彩象耳瓶,浅盘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部两侧置对称的象首耳。口内及外底施松石绿釉。腹部绘白地粉彩婴戏图,余处皆施珊瑚红釉,釉上饰金彩花卉纹。装饰工艺复杂,极具富丽堂皇之感。但松石绿釉、珊瑚红釉及粉彩制作略显粗糙,金彩有漂浮俗艳之感,特别是绘画显得草率,整体制作工艺及艺术水平与真正的清代乾隆官窑瓷器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另一件粉彩刘海戏蟾纹瓶,则完全代表了民国时期的制瓷水平与艺术风貌。此瓶口径4.4厘米,底径5.8厘米,高26厘米,腹围31.9厘米,造型为圆唇,小口,口沿外撇,束颈,丰肩,长圆腹,腹下渐收,浅圈足。胎质细密,胎薄体轻,釉面润泽。腹部绘粉彩描金刘海戏蟾纹。人物动态十足,表情活泼可爱。主题画面边钤红彩篆书“晓棠”二字单方栏方章。底书红彩“彤云山房”四字双行篆体方框款。此瓶不仅造型秀美,而且绘画技法精湛,人物线条柔美,堪称民国瓷器精品。
瓷板是民国时期厅堂内的常见陈设瓷,也是景德镇窑的特色产品,并以“珠山八友”的作品最为珍贵。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瓷板,数量不多,其中名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其中一件“田鹤仙”款粉彩山水纹瓷板较为精美。瓷板长5.3厘米,宽2.3厘米,厚0.3厘米。画面为粉彩山水纹,左上题“孤村野水斜阳外,无数归鸦落晚风。仿石田老人之大意”,并落“壬申”、“鹤仙田青写”。鹤仙,即田鹤仙(1894-1952年),为珠山八友之一。原名世青,后改青,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此瓷板画以青绿色调为主,构图及色彩颇具董源、巨然之风。另一件“王琦”款粉彩人物纹瓷板,带框长53.8厘米,宽37.1厘米,画面左上方题“赤壁夜游,时在丙寅季庆事为,以攸高处,长夫子大人清玩,受业张士权敬献,西昌匋迷王琦写于珠山客次”。钤红彩“西昌匋迷”、“王琦”二方章。“丙寅”,即1926年。王琦(1884-1937年),字碧珍,号匐迷道人,江西新建人。以写意人物独树一帜,为“珠山八友”之首,作品多有墨书长题,有着文人画的韵味,被称为瓷上文人画,流传较少,为世人所珍。此瓷板经专家鉴定虽非王琦本人所作,但可见王琦在当时名气之大,以致出现了时人仿造的现象。此类带有人名款的瓷板画,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虽然质量上难以与宋代五大名窑、明清官窑瓷器比肩,但其中不乏精细之作,艺术表现力也毫不逊色,至今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特别是某些作品,完全具备了古代文人画作品的特征,如浓厚的文人画面、长篇题书、大量出现印款等,使诗、书、画、印融于一个完整的瓷器画面上,与纸绢画并无二致,从而大大提升了人名款民国瓷的艺术鉴赏价值。
宗教用瓷
民国时期的宗教用瓷,与清宫佛堂内收藏的大量佛教艺术品相比已经极为衰落,但出于民间信仰的需要仍然有少量生产。其中以寺庙、祠堂及府宅中堂陈列的香炉和佛道人物塑像最为常见。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香炉,有粉彩三多纹花口小香炉、红釉风眼耳三足炉、五彩龙凤纹三足盖炉、仿钧釉三足炉等。如红釉凤眼耳三足炉,口径18.7厘米,腹径21.3厘米,高14.3厘米,圆唇,束颈,扁圆腹,圜底,下承接三乳足,口沿两侧对称置凤眼形双耳。此炉虽为传统造型,但通体施红釉,釉面匀净,釉色沉稳,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再如一件五彩龙凤纹三足盖炉,口径5厘米,腹径6厘米,通高14cm厘米。此炉盖似笠帽,坐狮钮,造型端庄匀称。 从纹饰和款识上判断,当为民国仿万历五彩的制品。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香炉仿烧前代瓷器为主,形制极其相似,款识书写亦仿前朝款式体例,其中尤以仿明清历代官窑制品为盛。仿制品种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为最多。对于某些烧造水平较高、精细作伪、甚至可以达到乱真之器,仍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与研究。
佛道人物瓷塑是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技艺系统,一般采用捏塑的方法制成。民国时期,以福建德化窑、广东石湾窑和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出现了游泽长、潘玉书、霍津、曾龙生等一大批瓷塑名家,他们各有所长,将瓷塑行业的技艺推向了一个新高峰。其中福建德化窑以白釉瓷塑最为著名,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玉,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瓷塑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有观音、达摩、侍女等。如德化窑白釉观音像,底长6.7厘米,底宽5.6厘米,高13.4厘米,半跏坐姿,右腿盘膝,左腿支起,跣足。双手置于左膝上,姿态娴雅,富于生活情趣。头梳高髻,大耳下垂。长脸,高鼻小嘴,双目微启,面庞秀美,端庄慈祥。上身着宽袖垂领长袍,下身穿长裙,胸佩珠链,雕饰精细,衣纹线条流畅。此观音给人以平易近人之感,表现出民国时期民间佛教造像艺术的生动与活泼。广东佛山石湾窑则以“石湾公仔”著称,其作品釉色浑厚斑斓,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生动传神,极具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如石湾窑青釉达摩持鞋立像,底径长11厘米,底宽8.5厘米,高26.1厘米,通身施青釉,釉面肥润,釉色淡雅,达摩左手持鞋,面部露胎,底戳印“霍津”款。人物衣饰塑造手法独到,衣纹高度概括,简洁流畅,而神态表情又刻画生动写实,栩栩如生。江西景德镇窑瓷塑以釉彩装饰为特色,有青花、颜色釉、粉彩、五彩等,塑釉结合或塑彩结合,形式新颖,开启瓷塑工艺的一代新风。如这件炉钧釉描金佛像,底径17.7厘米,高29.3厘米。塑像中正规整,通体施炉钧釉,窑变釉色变化自如,肌肤施金彩,光鲜亮丽,是一件集瓷塑、描金、窑变等工艺于一身的民国精品。
总之,民国时期的民间用瓷品种繁多,几乎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文虽然从饮食器、盛储器、文房雅玩、陈设用瓷和宗教用瓷等几方面进行大致介绍,实则挂一漏万。这些瓷器的每一类中往往还包涵着多种情况,如就瓷质而言,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就规格而言,有大有小,有的尺寸差别很大;就造型而言,有圆形、方形、异形等,有的带盖,有的则无盖,有的装耳系,有的则光索;从装饰工艺上看,有白瓷、青瓷、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斗彩、青花釉里红、颜色釉、镂雕、贴塑及刻瓷等,可谓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生动再现了民国时期民间日用瓷器的丰富多彩。因此,关于民国时期的民间用瓷,还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从而更加科学而伞而的认识其真貌。
(本文配图均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