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中的重点学科,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和研究,发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来介绍几种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4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积极影响,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掘教学资源[1],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小学是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阶段,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生活当中,数学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注意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数学的实用性[2]。
事实上,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比比皆是,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7节,《认识钟表》,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作为切入点,由于学生的生活比较规律,日常起床、上课、下课、吃饭、写作业、睡觉的时间比较固定,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天的作息时刻表,以此作为课程导入,从而带出认识钟表的教学内容。又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第5节,《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同时掌握基本的人民币换算,这节课本身就是对生活常识的普及,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日常随家长出去购物时,对家长付款、找零进行观察,也可以协助父母计算多种商品的价格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数学日记,将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现象。
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还处于成形阶段,因此很多学生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四则运算中,除法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除法运算较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6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所在位置,并沿学生日常上学的街道画出上学路线图,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出上学的总路程,并记录下学生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即速度=路程÷时间,要求学生计算出上学路上的大致速度,并比较不同交通方式速度的不同,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各自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氛围较好,进而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探讨来获取知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3],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成效。
例如,在小學一年级习题中,会有20以内连加连减的练习,学生对这种单一的练习模式往往比较排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20个棒棒糖,在教学中,教师告知学生今天要玩一个数学游戏,赢了的小组将会分得20个棒棒糖,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大家展示盒子里的糖果,这时教师拿出其中的14个,提问学生还有多少个,此时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计算当中,教师给最快得出正确结果的小组记一分,教师不断的拿出和放入棒棒糖,要求学生计算盒子中的糖果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最后获胜的小组得到全部糖果,教师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好胜心重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现象,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
[2]林启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168-168.
[3]伏军建,杨艳群,胡兵役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19-1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4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积极影响,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掘教学资源[1],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小学是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阶段,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生活当中,数学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注意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数学的实用性[2]。
事实上,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比比皆是,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7节,《认识钟表》,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作为切入点,由于学生的生活比较规律,日常起床、上课、下课、吃饭、写作业、睡觉的时间比较固定,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天的作息时刻表,以此作为课程导入,从而带出认识钟表的教学内容。又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第5节,《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同时掌握基本的人民币换算,这节课本身就是对生活常识的普及,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日常随家长出去购物时,对家长付款、找零进行观察,也可以协助父母计算多种商品的价格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数学日记,将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现象。
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还处于成形阶段,因此很多学生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四则运算中,除法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除法运算较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6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所在位置,并沿学生日常上学的街道画出上学路线图,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出上学的总路程,并记录下学生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即速度=路程÷时间,要求学生计算出上学路上的大致速度,并比较不同交通方式速度的不同,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各自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氛围较好,进而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探讨来获取知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3],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成效。
例如,在小學一年级习题中,会有20以内连加连减的练习,学生对这种单一的练习模式往往比较排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20个棒棒糖,在教学中,教师告知学生今天要玩一个数学游戏,赢了的小组将会分得20个棒棒糖,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大家展示盒子里的糖果,这时教师拿出其中的14个,提问学生还有多少个,此时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计算当中,教师给最快得出正确结果的小组记一分,教师不断的拿出和放入棒棒糖,要求学生计算盒子中的糖果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最后获胜的小组得到全部糖果,教师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好胜心重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现象,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
[2]林启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168-168.
[3]伏军建,杨艳群,胡兵役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