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感觉派的再观照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理解、整理现有的文学史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是我们每一个研究者面临的课题.缺乏新观点或新方法论的研究,往往会丧失研究的生命力;但要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出发作新的深讨,假如没有深刻的思维的话,这也不容易.《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二期发表了陈慧忠先生的《中国新感觉派文学的形成》一文,这在我至今为止已有的对新感觉派的认识之上,又给了我两点新的启示.第一,一说到中国新感觉派文学,我们就会整体地联想到这样三位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但陈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单纯地把他们统一在一个圈子里,而是着重于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早年生活联系起来作对照研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是我们党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思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
陪审团制度发源自英国,但在美国进行了的成功移植和创新。人民陪审制度作为当前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中积累诸多启示和经验,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什么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观?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这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观.对我
一、认真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
<正> 一新时期文学在它匆匆走过了十年之后,将往何处去?人们议论纷纷。然而,无论是对其追本溯源的研究,还是测卜未来的预见,目前为止,较为集中研究的课题似乎还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之间徘徊。理论上,有人称之为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对垒。或许,这种描述是切合文学史的,但从理论研究的视野看,“写什么”、“怎么写”是与“为
<正> 把“思想形象化”看成是艺术本质特征的观点,是我国文艺理论界长期以来颇为流行的艺术本质论。我认为这种艺术本质论是违背艺术特殊规律的,不能科学地揭示艺术的本质特征。然而,这种理论至今仍有市场。仍被有的人奉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论。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作些辨析工作。本文愿对此略抒管见。一在郑季翘于一九七九年《文艺研究》第一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煤矿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关乎到每个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煤矿通风作用在于空气的流通保证煤矿安全,但是自动化水平一直不高
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积极组织实施"大绿化、大生态"工程,极大地加快了绿色泌阳的建设步伐.目前
我国社会依旧处在复杂的转型期,随着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新变化,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并且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解决社会矛盾、安定人民生活是国家的重要职责,也是公安
商事登记是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法中典型的渗透公法因素的私法行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产生并发展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现行的商事登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