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我在金三角那个被世人视为神秘、诡谲、充满杀机与邪恶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了半年之久。其间耳闻目睹的事情,令人触目惊心,至今回忆起来,恍若隔世。
在历史上,和中国云南毗邻的金三角是指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在湄公河交界的三角洲,这里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故称金三角。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毒品大王昆沙与国民党残军在这里展开一场被西方媒体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毒品争夺战,从而使金三角逐渐成为毒品的代名词。
事实上,长期以来,金三角是一个以种植罂粟以及进行毒品加工的地区。这里居住着佤族、掸族、傣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其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它与金新月、阿富汗的银三角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毒品生产基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三角,这片生长着毒品与战火、充满杀机与罪恶、交织着混乱与希望的土地,又一次改变了它的政治格局,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与中国云南西部的临沧、思茅地区接壤的佤邦,其前称为缅甸共产党。缅共统治了这一地区20多年,直接将佤邦从一个氏族布落社会带入社会主义道路。1989年4月17日,由于各种原因,佤邦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成立了佤邦中央政府,并谋求在政治上独立。次年,佤邦联合军横跨缅甸东北部的几个城市,在泰缅边境地区和盘踞在这里的毒品大王昆沙展开激战,击败了昆沙,并控制了泰缅边境——这个臭名昭著的国际贩毒通道,历来被整个金三角各种武装势力反复争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约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际上随之把佤邦联合军控制的这一地区称为南佤。
1993年,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缅甸政府允许佤邦在交出武装的情况下,同意其成立一个特别行政区。通过几次谈判,佤邦没有同意。因而形成今天的这种格局:缅甸称佤邦为其一个“特区”,而佤邦则称自己为独立的“佤邦”。
据统计,金三角每年大约生产2500-3000吨鸦片,而其中佤邦占到了80%。2002年3月,佤邦联合军被美国称之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贩毒武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与全世界毒品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恐怖主义组织”。这就是美匡乃至全世界对当今佤邦中央政府的定性。
从云南临沧地区前边职沧源县城出发,沿着中缅边境公路盘山而上,半小时车程便到永和口岸中方边境检查站。检查站位于山坳口,西面山下便是佤邦的地盘,167号界桩庄严的矗立在半山腰的公路边。这里虽然不是国家级口岸,但由于毒品的关系,检查非常严格。出入境人员持的不是护照,而是中缅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佤邦的边境检查站设在半山腰下,其设施极其简陋,就像中国的木材检查站一样。出入境人员只需随意登记一个名字,交一元人民币手续费便可放行。
一进入佤邦,就让人感受到一种空寥与落寂、清冷与荒凉、重压与窒息。佤邦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麓,海拔在2000-3000米之间,为高山地貌。气候冬暖夏凉,雨季漫长。境内崇山峻岭、高山深壑绵延不绝,是罂粟种植的绝好境地。这里人烟稀少,汽车爬行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一个村落,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偶尔见到的也只是三两个荷枪实弹、行色匆匆的军人。
在佤邦境内,大多数的人都会说中国话,在小学和仅有的几所中学里,都使用中、英、缅三种语言教学,政府对外惯用的是中、缅两种文字。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大到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器、农资产品,小到针线火柴牙签一类,全都是中国货,佤邦自己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产品。境内仅有的几家小工厂也全部是引进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也是人民币,缅币几乎不用。由此可见佤邦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可以这样说,中国一旦封锁对其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支援,佤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将会立即陷入困境,整个社会经济就会面临崩溃。
佤邦的毒品种植重灾区主要在北部山区,即中缅边境。这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北佤。而其中的龙潭、王冷、新厂、马厂等区(相当于中国的镇级机构)为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北佤地区是佤邦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这里土地贫瘠,用“地无三尺平”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自然条件差,交通状况十分恶劣。老百姓住的大多是阴暗潮湿、狭小破烂、摇摇欲倒的草房或吊脚楼,卫生状况极差。屋子里除了肮脏不堪的几个锅碗瓢盆和一两张胡乱堆放着破被烂褥的床外,别无他物。每走进一个村落,仿佛走进了一个难民营。
这里的人们只靠种植罂栗来维持生活,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开始种植罂粟,而种植的方式与刀耕火种没有太大的差别。每年砍伐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放火焚烧之后,就撒下那罪恶的——而在他们看来却是希望的种子。年复一年,地表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森林急剧减少,水源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由于战争、天灾、地祸(地质灾害)、人愚等因素,人们的生活贫困交加、苦不堪言。
佤邦境内的毒品交易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农民收割的鸦片,按收成的一定比例折算成人民币缴纳给政府后,剩下的就由自己随意拿到市场上出售。每到圩日,鸦片贩子就在集市上摆好收购摊子,农民则争相把带来的鸦片卖出去,场面很是火爆。在这里你会发现,鸦片贩子用于收购的秤没有秤砣,而是用子弹代替秤砣,各种不同型号的子弹代表着不同的重量单位。这是因为大多数佤邦人都是文盲,不识秤,但认识子弹,因为子弹是军工产品,质量可靠,战场上用的,假不了。但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在我们看来,把毒品与子弹捆绑在一起的这种形式,是一种极具警戒意味的。
在佤邦,这种罪恶而又合法的交易,每天都在发生着,实在令人无接受和面对,都希望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自己。但事实就是事实,不容质疑与回避。很多时候,肮脏与罪恶会凭借着某种特定的环境为借口,依托邪恶势力的包庇,披着合法的外衣,把它的丑恶嘴脸明目张胆暴露在阳光之下。
这片土地是纯洁的,无辜的。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手将这片纯洁的、无辜的土地变成了罪恶之地!
我在佤邦的土地上行走,长时间的思索,才深刻的明白愚昧与落后、贫穷与罪恶的密切关系。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没有接受教育,从生到死只跟毒品打交道。我曾询问过那些种植罂粟的农民,为什么不改种其它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他们说一辈子只种罂栗,不会种其它的东西。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表像的原因,其深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种植罂粟投入的各种成本少,而利润高;另一方面是人的原因,说到底,就是愚昧与懒惰。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前途与未来从无规划。他们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天天的生存下去,为了生存而生活。沿袭着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的生存着,不思改变与进取。没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过着毫无追求的生活,这是他们整个簇群的生存悲哀。他们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的愚昧与无知,每年全世界不知在禁毒耗上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因为毒品而殒命,有多少幸福的家庭因为毒品而破碎。一个群族的生存冒险似乎充满无限悲壮,他们是艰难的生存下来了,可全世界却有亿万人在死亡线上痛苦的挣扎,他们的生存是以别人的痛苦与死亡作为代价的。
过多的责难这些愚昧无知的人们毫无用处,佤邦罂粟大面积的种植和毒品泛滥,佤邦中央政府负有完全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国际禁毒委、各国政府都对佤邦的毒品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佤邦中央政府为此受到国际社会严厉的谴责。在国际社会强大的压力下,佤邦中央政府不得不做作出表态:佤邦中央政府主席、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向国际社会用自己的人头担保,在2005年以前禁绝毒源,也就是在佤邦境内根绝罂粟的种植。这对于有着漫长的罂粟种植历史的佤邦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实,佤邦中央政府早在1990年代已采取措施,开始了禁毒工作。佤邦控制泰缅边境(南佤)后,为了解决北部山区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也为了禁止罂粟的种植,在缅甸政府的默许下,于1999年始,陆续从北佤贫困山区向相对富饶的南佤大规模移民,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开发建设新南佤。一场艰难的禁毒战争在这片罪恶之都的土地上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北佤的罂粟种植也在佤邦中央政府的控制下逐年减少。为了让佤邦乃至整个金三角地区的人民摆脱对毒品经济的依赖,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生存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组织,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其大力支持,帮助其大力发展替代经济。改种玉米、水稻、旱稻、茶叶、咖啡、水果、橡胶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开发矿产资源、兴办学校和工厂等。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在南佤,再也看不到那罪恶的罂粟花。
金三角的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除了自身蕴涵多种因素之外,还涉及到深层的、极为复杂敏感的国际政治问题。因此,要彻底根绝佤邦乃至整个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还有艰难漫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共同努力。禁物绝源,医根治本。这是全世界渴望文明与健康生活的人们的共识。
在历史上,和中国云南毗邻的金三角是指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在湄公河交界的三角洲,这里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故称金三角。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毒品大王昆沙与国民党残军在这里展开一场被西方媒体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毒品争夺战,从而使金三角逐渐成为毒品的代名词。
事实上,长期以来,金三角是一个以种植罂粟以及进行毒品加工的地区。这里居住着佤族、掸族、傣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其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它与金新月、阿富汗的银三角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毒品生产基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三角,这片生长着毒品与战火、充满杀机与罪恶、交织着混乱与希望的土地,又一次改变了它的政治格局,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与中国云南西部的临沧、思茅地区接壤的佤邦,其前称为缅甸共产党。缅共统治了这一地区20多年,直接将佤邦从一个氏族布落社会带入社会主义道路。1989年4月17日,由于各种原因,佤邦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成立了佤邦中央政府,并谋求在政治上独立。次年,佤邦联合军横跨缅甸东北部的几个城市,在泰缅边境地区和盘踞在这里的毒品大王昆沙展开激战,击败了昆沙,并控制了泰缅边境——这个臭名昭著的国际贩毒通道,历来被整个金三角各种武装势力反复争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约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际上随之把佤邦联合军控制的这一地区称为南佤。
1993年,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缅甸政府允许佤邦在交出武装的情况下,同意其成立一个特别行政区。通过几次谈判,佤邦没有同意。因而形成今天的这种格局:缅甸称佤邦为其一个“特区”,而佤邦则称自己为独立的“佤邦”。
据统计,金三角每年大约生产2500-3000吨鸦片,而其中佤邦占到了80%。2002年3月,佤邦联合军被美国称之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贩毒武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与全世界毒品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恐怖主义组织”。这就是美匡乃至全世界对当今佤邦中央政府的定性。
从云南临沧地区前边职沧源县城出发,沿着中缅边境公路盘山而上,半小时车程便到永和口岸中方边境检查站。检查站位于山坳口,西面山下便是佤邦的地盘,167号界桩庄严的矗立在半山腰的公路边。这里虽然不是国家级口岸,但由于毒品的关系,检查非常严格。出入境人员持的不是护照,而是中缅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佤邦的边境检查站设在半山腰下,其设施极其简陋,就像中国的木材检查站一样。出入境人员只需随意登记一个名字,交一元人民币手续费便可放行。
一进入佤邦,就让人感受到一种空寥与落寂、清冷与荒凉、重压与窒息。佤邦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麓,海拔在2000-3000米之间,为高山地貌。气候冬暖夏凉,雨季漫长。境内崇山峻岭、高山深壑绵延不绝,是罂粟种植的绝好境地。这里人烟稀少,汽车爬行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一个村落,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偶尔见到的也只是三两个荷枪实弹、行色匆匆的军人。
在佤邦境内,大多数的人都会说中国话,在小学和仅有的几所中学里,都使用中、英、缅三种语言教学,政府对外惯用的是中、缅两种文字。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大到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器、农资产品,小到针线火柴牙签一类,全都是中国货,佤邦自己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产品。境内仅有的几家小工厂也全部是引进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也是人民币,缅币几乎不用。由此可见佤邦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可以这样说,中国一旦封锁对其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支援,佤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将会立即陷入困境,整个社会经济就会面临崩溃。
佤邦的毒品种植重灾区主要在北部山区,即中缅边境。这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北佤。而其中的龙潭、王冷、新厂、马厂等区(相当于中国的镇级机构)为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北佤地区是佤邦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这里土地贫瘠,用“地无三尺平”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自然条件差,交通状况十分恶劣。老百姓住的大多是阴暗潮湿、狭小破烂、摇摇欲倒的草房或吊脚楼,卫生状况极差。屋子里除了肮脏不堪的几个锅碗瓢盆和一两张胡乱堆放着破被烂褥的床外,别无他物。每走进一个村落,仿佛走进了一个难民营。
这里的人们只靠种植罂栗来维持生活,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开始种植罂粟,而种植的方式与刀耕火种没有太大的差别。每年砍伐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放火焚烧之后,就撒下那罪恶的——而在他们看来却是希望的种子。年复一年,地表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森林急剧减少,水源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由于战争、天灾、地祸(地质灾害)、人愚等因素,人们的生活贫困交加、苦不堪言。
佤邦境内的毒品交易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农民收割的鸦片,按收成的一定比例折算成人民币缴纳给政府后,剩下的就由自己随意拿到市场上出售。每到圩日,鸦片贩子就在集市上摆好收购摊子,农民则争相把带来的鸦片卖出去,场面很是火爆。在这里你会发现,鸦片贩子用于收购的秤没有秤砣,而是用子弹代替秤砣,各种不同型号的子弹代表着不同的重量单位。这是因为大多数佤邦人都是文盲,不识秤,但认识子弹,因为子弹是军工产品,质量可靠,战场上用的,假不了。但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在我们看来,把毒品与子弹捆绑在一起的这种形式,是一种极具警戒意味的。
在佤邦,这种罪恶而又合法的交易,每天都在发生着,实在令人无接受和面对,都希望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自己。但事实就是事实,不容质疑与回避。很多时候,肮脏与罪恶会凭借着某种特定的环境为借口,依托邪恶势力的包庇,披着合法的外衣,把它的丑恶嘴脸明目张胆暴露在阳光之下。
这片土地是纯洁的,无辜的。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手将这片纯洁的、无辜的土地变成了罪恶之地!
我在佤邦的土地上行走,长时间的思索,才深刻的明白愚昧与落后、贫穷与罪恶的密切关系。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没有接受教育,从生到死只跟毒品打交道。我曾询问过那些种植罂粟的农民,为什么不改种其它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他们说一辈子只种罂栗,不会种其它的东西。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表像的原因,其深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种植罂粟投入的各种成本少,而利润高;另一方面是人的原因,说到底,就是愚昧与懒惰。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前途与未来从无规划。他们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天天的生存下去,为了生存而生活。沿袭着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的生存着,不思改变与进取。没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过着毫无追求的生活,这是他们整个簇群的生存悲哀。他们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的愚昧与无知,每年全世界不知在禁毒耗上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因为毒品而殒命,有多少幸福的家庭因为毒品而破碎。一个群族的生存冒险似乎充满无限悲壮,他们是艰难的生存下来了,可全世界却有亿万人在死亡线上痛苦的挣扎,他们的生存是以别人的痛苦与死亡作为代价的。
过多的责难这些愚昧无知的人们毫无用处,佤邦罂粟大面积的种植和毒品泛滥,佤邦中央政府负有完全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国际禁毒委、各国政府都对佤邦的毒品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佤邦中央政府为此受到国际社会严厉的谴责。在国际社会强大的压力下,佤邦中央政府不得不做作出表态:佤邦中央政府主席、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向国际社会用自己的人头担保,在2005年以前禁绝毒源,也就是在佤邦境内根绝罂粟的种植。这对于有着漫长的罂粟种植历史的佤邦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实,佤邦中央政府早在1990年代已采取措施,开始了禁毒工作。佤邦控制泰缅边境(南佤)后,为了解决北部山区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也为了禁止罂粟的种植,在缅甸政府的默许下,于1999年始,陆续从北佤贫困山区向相对富饶的南佤大规模移民,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开发建设新南佤。一场艰难的禁毒战争在这片罪恶之都的土地上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北佤的罂粟种植也在佤邦中央政府的控制下逐年减少。为了让佤邦乃至整个金三角地区的人民摆脱对毒品经济的依赖,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生存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组织,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其大力支持,帮助其大力发展替代经济。改种玉米、水稻、旱稻、茶叶、咖啡、水果、橡胶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开发矿产资源、兴办学校和工厂等。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在南佤,再也看不到那罪恶的罂粟花。
金三角的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除了自身蕴涵多种因素之外,还涉及到深层的、极为复杂敏感的国际政治问题。因此,要彻底根绝佤邦乃至整个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还有艰难漫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共同努力。禁物绝源,医根治本。这是全世界渴望文明与健康生活的人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