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纺织业作为中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低价优势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最早融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内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不断提升,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局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企业将眼光投向了人工成本仅为中国1/3的一些东盟国家,如印尼、越南,促进这些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迅速。巨大的投资空白背后,意味着先行动者更有可能在这张“白纸”中占据更大发展空间,画出更好的未来。
纺织业成缅甸主要产业
缅甸纺织业的发展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中间虽遭遇到不少挫折。但自2012年美国与欧盟放宽对缅甸的贸易限制后,外国投资者便慢慢着眼于缅甸服装产业。特别是2012年11月缅甸颁布新外国投资法以来,给外商投资国内纺织制造业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加优惠的政策。目前缅甸织造厂有200多家,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
据缅甸官方数据显示,自缅甸1988年开放外资以来,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在缅甸共投资项目115个,投资额为154.18亿美元,占缅甸外资总额的26.07%,继续保持缅甸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但中缅之间的纺织贸易投资额占比仍较低,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之下,可以将目光转向缅甸。
虽然相较于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国等这些具有纺织服装传统产业基础的东盟国家,缅甸的纺织产业基础薄弱,但这也意味着纺织产业在这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不久之前,缅甸成衣加工协会主席吴敏梭透露,近年来缅甸成衣出口是继天然气出口后发展最快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外国投资明显增多的产业。欧盟驻缅甸大使罗兰·考比亚表示,成衣加工已成缅甸主要产业,是缅甸增加外汇收入、发展国家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
“抱团出海”,投资缅甸纺织业
较低的劳动成本及生产成本,让缅甸成为纺织业投资的不错选择。缅甸电费每千瓦时0.09美元,工业园内每年每平方米的租金为3~4美元。这使得缅甸在亚洲地区,对于外国服装生产商都极具吸引力。总的来说,缅甸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供应充足,15~59岁劳动力约3340.7万人,整体工薪水平较低。据相关统计(以人民币计),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平均月工资325元左右,技工平均月工资520元左右,高级技工和管理人员平均月工资为2700元左右,工业区工人平均月工资为650元左右。小城市或城镇的工人工资更低。纺织业中像绣花等这种需要手工完成、费事较久的工序在缅甸做则有比较优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也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因为廉价劳动力的因素,转移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然而没过多久就铩羽而归。究其原因,投资地并不具备完善的服装加工产业链是一大症结所在。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之上,抱团发展不失为一种良策。然而“抱团”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企业之间携手,更深层意义上是指企业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抱团”。“抱团取暖”的方式不仅可以产生集群效应,还可以做大做长产业链,降低生产经营和贸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和生产效率,还可以共同进行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改善当下的投资环境。
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向来是企业抱团出海的最佳落脚点。政府或者商会在考察境外与谈判之时,可以尝试提出建设产业园区的要求,解决投资对象国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不佳的问题,为企业集群式跨国经营搭建“绿色通道”和“安全岛”。行业协会可以建立健全国际化经营不规范竞争问题的行业内部协调解决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加强合作。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处理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亦可采用与当地企业合资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
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来可以给投资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受投资对象国的欢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无论在技术、资金、管理还是销售渠道上都拥有自己的转移基础,再加上若将转移基地选择在缅甸,还可与越南、柬埔寨等临近国家在纺织业发展产业上的配合,更好地维护产业利益,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
此外,选择缅甸还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以及享受其特殊的税率优惠。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成立。东盟各国之间实施零关税政策,有利于产品借缅甸进入东盟其他国家市场,以及与东盟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的欧美、澳洲市场等。而且缅甸纺织服装出口至日本、韩国享有日韩给予的免税优惠,欧盟也准备给予缅甸普惠制优惠。
机遇之下,企业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式“出海”,才能收获共赢的希望。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纺织业成缅甸主要产业
缅甸纺织业的发展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中间虽遭遇到不少挫折。但自2012年美国与欧盟放宽对缅甸的贸易限制后,外国投资者便慢慢着眼于缅甸服装产业。特别是2012年11月缅甸颁布新外国投资法以来,给外商投资国内纺织制造业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加优惠的政策。目前缅甸织造厂有200多家,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
据缅甸官方数据显示,自缅甸1988年开放外资以来,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在缅甸共投资项目115个,投资额为154.18亿美元,占缅甸外资总额的26.07%,继续保持缅甸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但中缅之间的纺织贸易投资额占比仍较低,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之下,可以将目光转向缅甸。
虽然相较于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国等这些具有纺织服装传统产业基础的东盟国家,缅甸的纺织产业基础薄弱,但这也意味着纺织产业在这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不久之前,缅甸成衣加工协会主席吴敏梭透露,近年来缅甸成衣出口是继天然气出口后发展最快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外国投资明显增多的产业。欧盟驻缅甸大使罗兰·考比亚表示,成衣加工已成缅甸主要产业,是缅甸增加外汇收入、发展国家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
“抱团出海”,投资缅甸纺织业
较低的劳动成本及生产成本,让缅甸成为纺织业投资的不错选择。缅甸电费每千瓦时0.09美元,工业园内每年每平方米的租金为3~4美元。这使得缅甸在亚洲地区,对于外国服装生产商都极具吸引力。总的来说,缅甸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供应充足,15~59岁劳动力约3340.7万人,整体工薪水平较低。据相关统计(以人民币计),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平均月工资325元左右,技工平均月工资520元左右,高级技工和管理人员平均月工资为2700元左右,工业区工人平均月工资为650元左右。小城市或城镇的工人工资更低。纺织业中像绣花等这种需要手工完成、费事较久的工序在缅甸做则有比较优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也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因为廉价劳动力的因素,转移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然而没过多久就铩羽而归。究其原因,投资地并不具备完善的服装加工产业链是一大症结所在。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之上,抱团发展不失为一种良策。然而“抱团”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企业之间携手,更深层意义上是指企业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抱团”。“抱团取暖”的方式不仅可以产生集群效应,还可以做大做长产业链,降低生产经营和贸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和生产效率,还可以共同进行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改善当下的投资环境。
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向来是企业抱团出海的最佳落脚点。政府或者商会在考察境外与谈判之时,可以尝试提出建设产业园区的要求,解决投资对象国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不佳的问题,为企业集群式跨国经营搭建“绿色通道”和“安全岛”。行业协会可以建立健全国际化经营不规范竞争问题的行业内部协调解决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加强合作。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处理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亦可采用与当地企业合资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
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来可以给投资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受投资对象国的欢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无论在技术、资金、管理还是销售渠道上都拥有自己的转移基础,再加上若将转移基地选择在缅甸,还可与越南、柬埔寨等临近国家在纺织业发展产业上的配合,更好地维护产业利益,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
此外,选择缅甸还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以及享受其特殊的税率优惠。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成立。东盟各国之间实施零关税政策,有利于产品借缅甸进入东盟其他国家市场,以及与东盟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的欧美、澳洲市场等。而且缅甸纺织服装出口至日本、韩国享有日韩给予的免税优惠,欧盟也准备给予缅甸普惠制优惠。
机遇之下,企业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式“出海”,才能收获共赢的希望。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