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片段
哨声一响,刚还笑成一团的他立刻笔直地站在我们的对面,挺拔地立在天地之间,仿佛脚下已不是校园的绿草地,而是祖国边疆的岗亭。頂着近40℃的艳阳,豆大的汗珠滑过糙米色的脸庞,掠过耳郭,洇湿了蓝色的衣襟,他依旧纹丝不动。也许教官正是看上他一脸的正气才让他领操的。两天下来,他自己俨然成了教官。“立正!”一句铿锵有力的口令下达后,任凭太阳和阴影各占据他的半个脸庞,睁大的双眸中,似乎早已映出了太阳的光芒。休息间隙,他被教官点名唱《团结就是力量》,他自然比不上歌手的唱功,一点点的乡音配上一点点的跑调,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捂着嘴又笑成一团了。但是教官一声令下:“重唱!”他立马一脸严肃地吼着唱:“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七(7)班 梁夏琦
【沃老师评】
小作者在这个片段中描述了一个经受烈日军训考验的同学,开篇通过哨声、口号声、唱歌声三个层次,描写了他挺立刚毅、开朗听话的个性特征。他一出场,小作者就抓住了其“笔直、挺立”的外形特征,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将他比作了立于天地间的军人。然后用“滑过、掠过、洇湿”等动词细腻逼真地凸显天气炎热军训的煎熬,与下文“纹丝不动”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行文最后的一个休息的场景中,用他跑调的声音和笑声、吼声,点出了他的憨厚、质朴、开朗的形象。小作者三次点到“阳光”,意蕴丰富,既写出了特定的环境,也巧妙地刻画出人物阳光的个性。
二 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
争论
七(7)班 梁夏琦
“妈也真是的,都啥时候了,这些破烂的玩意儿还要它干啥?”老妈低声地嘟囔着。
“妈,你快点!”老爸开始扯亮嗓音。
搬家的卡车早在楼下等候多时,可单元房的楼道里还是寂静无声。
奶奶还是没下来。“你和老爸再去劝劝奶奶。”老妈把目光移到我这儿。
老爸快步如飞,“哐当”一声巨响,那扇写着血红“拆”字的铁锈大门也张牙舞爪地反弹了一下。我低头紧跟着,偷偷地把门缝关严实了。
奶奶靠在窗边,房子里空荡荡的。
“妈,咱走吧。”
“儿子,你看,咱能不能商量着,把这东西也搬走?”奶奶佝偻着身子,请求似的看着爸爸,前额的几绺银发颤颤地垂到了眉间。
“都已经发霉了,扔了算了。”爸爸边看着手表边说。
奶奶怯怯地向墙角努了努嘴——那是一个破旧的纸箱,原本明亮的橙黄色被岁月铺了层灰,磨损了的箱角上,扯着几张残破的蜘蛛网。应该只是些破旧的玩意儿罢了。
“妈!”爸爸把头一扭,快步走向前去,“走了!”拉起奶奶就走。
奶奶却像脚生了根似的,怎么也拉不动。她被高大的爸爸拉得有些重心不稳,还是站在那儿。爸爸本也不敢使太大的力气,看奶奶这副样子,也就不敢再拉了。
“妈,这些东西真的是没什么用的,换了新房,也没地方搁。”爸爸稍稍收敛了一些,好言相劝。
我轻轻地说:“是啊,奶奶,这箱子……”
“你们先走,我一个人去搬箱子!”奶奶突然爆发了,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
我最怕听到这个高八度的声音。奶奶快七十岁了,身体虽然也还硬朗,可她娇小的身躯,能把这个半米高的箱子挪动一下都费劲,别说搬了。
“拆,拆,拆,把家都拆散,拆没了……”奶奶的话匣子一打开,老账就又翻出来,刹不住了!
“妈,你就理解一下我的苦衷。”自从爸爸当了拆迁办主任后,一直和奶奶争论不休。奶奶最终拗不过爸爸和村委会的劝说,终于同意搬出旧楼。今天早上都说得好好的,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整理东西,准备暂时到农居点租一套房子过渡一下。
爸爸知道奶奶心软,就等着她发完脾气,然后把这场闹剧收尾。
奶奶还是慢慢地弯下了腰,轻轻地扯起了纸箱的一角,一步一步向前挪去——奶奶动真格了。我担心奶奶的固执,只得上前帮忙。
“走开!”
“奶奶……”
“嘭!”纸箱倒了,一件件旧物散落一地,我愣在了原地。奶奶快速地去扶箱子,一件件地捡起,捧在怀里念叨着:“这是他爸生前最喜欢抽的烟卷;这是儿子的毕业证书,那年他才十九;这是我喜欢的挂件……”她面前细碎的白发随着她的念叨,像是风在算一本家的账单。
我去找了个新的纸箱,把东西装好,我和爸爸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笨重的纸箱抬下单元楼。关上铁门,奶奶停住了。
顺着奶奶的目光看去,旧铁门上,一个血红的“拆”字撞入眼帘。我仿佛听到,那一幢幢摩天大厦的旁边,一幢孤独的老楼在呻吟……
【沃老师评】
最简单的“争论”二字,常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因为太熟悉,就觉得太普通,也就很难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写。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搬家”一事引发了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人的分歧这一素材,生动地表现了在“拆迁”时代,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老一代的留恋和念旧,新一代人求新、求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典型意义。加上文中生动的对话和个性化的动作描写,三代人的形象历历在目。开篇妈妈的一句“低声嘟囔”,表现出做儿媳的小心,也为后文爸爸简短急促的言辞以及“看表”等动作埋下伏笔。在争论的过程中,爸爸的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语气也由高到低;而奶奶想和儿子商量到怨气爆发,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她最不能忍受两代人都不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在一连串的唠叨中,道出了老人对过往的珍惜。结尾虽然三代人走出了老楼,但小作者留给我们的画面,印象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三 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九(14)班 陈依笑
这天,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起床洗漱后,爸爸对我说:“今天早上你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吧!爸妈没空。”我懒洋洋地点头答应着。 走到公交车站,聒噪的人群令我烦躁不安。“一大清早就有这么多人,真是的,就不能安靜点吗?”我小声嘟囔着。一个人站在车站角落,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
这时,瞥见一个又黑又瘦的身影。转头一看,是一位农民工,他皮肤黝黑,佝偻着身躯,手中还拿着一支烟,不断呼出白烟。我自小就认为农民工没有文化,只会干活。更何况这位农民工举止随便,身上还散发着汗臭味,我便下意识地向旁边挪了挪,想要远离他。没想到他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反应,往我这边挪了挪,笑呵呵地问道:“小妹妹,你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吗?”一股烟味扑鼻而来,我捏了捏鼻子,不耐烦地回答道:“八点。”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边扔烟头边说:“哦,哦,谢谢你啊!”我心想,没想到这农民工竟还挺有礼貌的。
不一会儿,公交车到了,我快步走向前,上了公交车,这位农民工竟跟在我后面,也上了公交车,这让我感到很不爽。公交车上人很多,只剩下了靠着的两个座位,我不得不与那位农民工成了“邻居”。我瞥了瞥他,才发现他满脸皱纹,明显的白发,还有饱经沧桑又经受风吹日晒的脸,不禁令人感到同情。车开动后,售票员开始收钱,我摸了摸口袋,又摸了摸包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钱,我有些慌了。售票员渐渐向我走来,我却始终没准备好钱。“小姑娘。”售票员叫了我一声,示意我将钱给她。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顿时脸涨得通红,全车的人都看着我,令我无地自容。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帮她付,多少钱?”这个声音沙哑却清晰。我转过头,是那位农民工!是他帮我付了钱!
我不知该用何种眼神去看他,是感激?是羞愧?还是抱歉?他只对着我笑道:“没事,小妹妹,你刚刚也帮过我呢!呵呵!”我觉得那个笑容,是如此温暖,如此令人尊敬。
从那以后,我不再以自己短浅的眼光看待衣着不起眼的他们,其实他们都值得受到尊敬。一个人,即使身份卑微,但心灵同样可以高尚。
感谢那位农民工,教会了我尊敬他人。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沃老师评】
这篇习作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朴实真挚。小作者以自己对农民工的切身感受为线索组织全文,写出了“我”与农民工在候车、坐车时的一次简单相遇。小作者开始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皮肤黝黑、举止随便、满身汗臭的农民工形象。将自己对农民工的反感心理衬托出农民工的朴实憨厚。而在公交车上“我帮他付”“你也帮过我”的简笔勾勒,成功地展现了一个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心灵高尚的农民工精神风貌。全文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对农民工由鄙视到崇敬的感情变化过程,表现了卑微的人同样值得尊重的主题。
哨声一响,刚还笑成一团的他立刻笔直地站在我们的对面,挺拔地立在天地之间,仿佛脚下已不是校园的绿草地,而是祖国边疆的岗亭。頂着近40℃的艳阳,豆大的汗珠滑过糙米色的脸庞,掠过耳郭,洇湿了蓝色的衣襟,他依旧纹丝不动。也许教官正是看上他一脸的正气才让他领操的。两天下来,他自己俨然成了教官。“立正!”一句铿锵有力的口令下达后,任凭太阳和阴影各占据他的半个脸庞,睁大的双眸中,似乎早已映出了太阳的光芒。休息间隙,他被教官点名唱《团结就是力量》,他自然比不上歌手的唱功,一点点的乡音配上一点点的跑调,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捂着嘴又笑成一团了。但是教官一声令下:“重唱!”他立马一脸严肃地吼着唱:“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七(7)班 梁夏琦
【沃老师评】
小作者在这个片段中描述了一个经受烈日军训考验的同学,开篇通过哨声、口号声、唱歌声三个层次,描写了他挺立刚毅、开朗听话的个性特征。他一出场,小作者就抓住了其“笔直、挺立”的外形特征,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将他比作了立于天地间的军人。然后用“滑过、掠过、洇湿”等动词细腻逼真地凸显天气炎热军训的煎熬,与下文“纹丝不动”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行文最后的一个休息的场景中,用他跑调的声音和笑声、吼声,点出了他的憨厚、质朴、开朗的形象。小作者三次点到“阳光”,意蕴丰富,既写出了特定的环境,也巧妙地刻画出人物阳光的个性。
二 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
争论
七(7)班 梁夏琦
“妈也真是的,都啥时候了,这些破烂的玩意儿还要它干啥?”老妈低声地嘟囔着。
“妈,你快点!”老爸开始扯亮嗓音。
搬家的卡车早在楼下等候多时,可单元房的楼道里还是寂静无声。
奶奶还是没下来。“你和老爸再去劝劝奶奶。”老妈把目光移到我这儿。
老爸快步如飞,“哐当”一声巨响,那扇写着血红“拆”字的铁锈大门也张牙舞爪地反弹了一下。我低头紧跟着,偷偷地把门缝关严实了。
奶奶靠在窗边,房子里空荡荡的。
“妈,咱走吧。”
“儿子,你看,咱能不能商量着,把这东西也搬走?”奶奶佝偻着身子,请求似的看着爸爸,前额的几绺银发颤颤地垂到了眉间。
“都已经发霉了,扔了算了。”爸爸边看着手表边说。
奶奶怯怯地向墙角努了努嘴——那是一个破旧的纸箱,原本明亮的橙黄色被岁月铺了层灰,磨损了的箱角上,扯着几张残破的蜘蛛网。应该只是些破旧的玩意儿罢了。
“妈!”爸爸把头一扭,快步走向前去,“走了!”拉起奶奶就走。
奶奶却像脚生了根似的,怎么也拉不动。她被高大的爸爸拉得有些重心不稳,还是站在那儿。爸爸本也不敢使太大的力气,看奶奶这副样子,也就不敢再拉了。
“妈,这些东西真的是没什么用的,换了新房,也没地方搁。”爸爸稍稍收敛了一些,好言相劝。
我轻轻地说:“是啊,奶奶,这箱子……”
“你们先走,我一个人去搬箱子!”奶奶突然爆发了,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
我最怕听到这个高八度的声音。奶奶快七十岁了,身体虽然也还硬朗,可她娇小的身躯,能把这个半米高的箱子挪动一下都费劲,别说搬了。
“拆,拆,拆,把家都拆散,拆没了……”奶奶的话匣子一打开,老账就又翻出来,刹不住了!
“妈,你就理解一下我的苦衷。”自从爸爸当了拆迁办主任后,一直和奶奶争论不休。奶奶最终拗不过爸爸和村委会的劝说,终于同意搬出旧楼。今天早上都说得好好的,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整理东西,准备暂时到农居点租一套房子过渡一下。
爸爸知道奶奶心软,就等着她发完脾气,然后把这场闹剧收尾。
奶奶还是慢慢地弯下了腰,轻轻地扯起了纸箱的一角,一步一步向前挪去——奶奶动真格了。我担心奶奶的固执,只得上前帮忙。
“走开!”
“奶奶……”
“嘭!”纸箱倒了,一件件旧物散落一地,我愣在了原地。奶奶快速地去扶箱子,一件件地捡起,捧在怀里念叨着:“这是他爸生前最喜欢抽的烟卷;这是儿子的毕业证书,那年他才十九;这是我喜欢的挂件……”她面前细碎的白发随着她的念叨,像是风在算一本家的账单。
我去找了个新的纸箱,把东西装好,我和爸爸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笨重的纸箱抬下单元楼。关上铁门,奶奶停住了。
顺着奶奶的目光看去,旧铁门上,一个血红的“拆”字撞入眼帘。我仿佛听到,那一幢幢摩天大厦的旁边,一幢孤独的老楼在呻吟……
【沃老师评】
最简单的“争论”二字,常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因为太熟悉,就觉得太普通,也就很难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写。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搬家”一事引发了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人的分歧这一素材,生动地表现了在“拆迁”时代,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老一代的留恋和念旧,新一代人求新、求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典型意义。加上文中生动的对话和个性化的动作描写,三代人的形象历历在目。开篇妈妈的一句“低声嘟囔”,表现出做儿媳的小心,也为后文爸爸简短急促的言辞以及“看表”等动作埋下伏笔。在争论的过程中,爸爸的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语气也由高到低;而奶奶想和儿子商量到怨气爆发,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她最不能忍受两代人都不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在一连串的唠叨中,道出了老人对过往的珍惜。结尾虽然三代人走出了老楼,但小作者留给我们的画面,印象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三 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九(14)班 陈依笑
这天,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起床洗漱后,爸爸对我说:“今天早上你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吧!爸妈没空。”我懒洋洋地点头答应着。 走到公交车站,聒噪的人群令我烦躁不安。“一大清早就有这么多人,真是的,就不能安靜点吗?”我小声嘟囔着。一个人站在车站角落,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
这时,瞥见一个又黑又瘦的身影。转头一看,是一位农民工,他皮肤黝黑,佝偻着身躯,手中还拿着一支烟,不断呼出白烟。我自小就认为农民工没有文化,只会干活。更何况这位农民工举止随便,身上还散发着汗臭味,我便下意识地向旁边挪了挪,想要远离他。没想到他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反应,往我这边挪了挪,笑呵呵地问道:“小妹妹,你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吗?”一股烟味扑鼻而来,我捏了捏鼻子,不耐烦地回答道:“八点。”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边扔烟头边说:“哦,哦,谢谢你啊!”我心想,没想到这农民工竟还挺有礼貌的。
不一会儿,公交车到了,我快步走向前,上了公交车,这位农民工竟跟在我后面,也上了公交车,这让我感到很不爽。公交车上人很多,只剩下了靠着的两个座位,我不得不与那位农民工成了“邻居”。我瞥了瞥他,才发现他满脸皱纹,明显的白发,还有饱经沧桑又经受风吹日晒的脸,不禁令人感到同情。车开动后,售票员开始收钱,我摸了摸口袋,又摸了摸包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钱,我有些慌了。售票员渐渐向我走来,我却始终没准备好钱。“小姑娘。”售票员叫了我一声,示意我将钱给她。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顿时脸涨得通红,全车的人都看着我,令我无地自容。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帮她付,多少钱?”这个声音沙哑却清晰。我转过头,是那位农民工!是他帮我付了钱!
我不知该用何种眼神去看他,是感激?是羞愧?还是抱歉?他只对着我笑道:“没事,小妹妹,你刚刚也帮过我呢!呵呵!”我觉得那个笑容,是如此温暖,如此令人尊敬。
从那以后,我不再以自己短浅的眼光看待衣着不起眼的他们,其实他们都值得受到尊敬。一个人,即使身份卑微,但心灵同样可以高尚。
感谢那位农民工,教会了我尊敬他人。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沃老师评】
这篇习作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朴实真挚。小作者以自己对农民工的切身感受为线索组织全文,写出了“我”与农民工在候车、坐车时的一次简单相遇。小作者开始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皮肤黝黑、举止随便、满身汗臭的农民工形象。将自己对农民工的反感心理衬托出农民工的朴实憨厚。而在公交车上“我帮他付”“你也帮过我”的简笔勾勒,成功地展现了一个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心灵高尚的农民工精神风貌。全文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对农民工由鄙视到崇敬的感情变化过程,表现了卑微的人同样值得尊重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