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的治疗与调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也是消化系统的最常见病和多发病,。经过正规的治疗后,在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复发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胃病患者平时要重视治疗后的调护,减少并消除胃病的诱发因素,让胃病得到有效控制。
一、正确对待疾病
胃病患者首先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通过规范治疗和调养,一般都能得到改善症状和彻底治愈,不必过于忧虑和担心。既来之,则安之,这是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作为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协助医生做好思想工作。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反复,日久不愈,容易出现焦虑、急燥或失望,对这类病人在敦促其认真服药治疗的同时,还要关心体贴病人的痛苦。采取适宜的方法劝慰开导,以解除病人的消极心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胃病患者禁服的药物
有些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性较大,在胃病的治疗期间或胃病恢复期都应禁用。否则会使胃病加重,或因溃疡病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避免服用的药物有:
(一)可造成胃粘膜局限性损伤的药物,如辛可芬、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盐、保泰松等。现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品种很多,应多加注意。
(二)可降低胃粘膜抵抗力的药物,如辛可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消炎痛、保泰松、利血平、组织胺等。
(三)刺激胃酸过度分泌的药物,如组织胺、利血平等。另外,各类激素还可以影响胃溃疡粘膜的修复过程,特别是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时,会导致胃溃疡穿孔。如果有些病人(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因病情需要非服不可,要在饭后服用,或尽量采用肠溶衣剂型和小剂量间断服药法,或用栓剂塞肛给药;同时配合使用抗酸护膜药物(如硫糖铝、复方氢氧化铝片等),以免胃粘膜受损。
三、胃病先防
预防胃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畅心情,保持乐观情绪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早有论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古人认为,心情舒畅,肝气调达,脾胃旺盛,气血充沛,身体自然强壮健康。如果有不良情绪刺激,则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而引起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做到心情舒畅、开朗,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思想波动,对减少或防止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調畅心情,首先要做到思想清静,少私寡欲。同时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思想倾注于各自爱好的娱乐活动,使精神有所寄托,自怡为乐,陶治情操,就可以保持消化功能的正常,预防胃病的发生。
精神乐观能使气血和畅,营卫流通,精神畅达;乐观能使人摆脱高度集中的思考和日常繁忙事务带来的思想负担,使心情轻松愉快。解除一时的烦恼,又能知足常乐,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二)起居有常,养成良好习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必然结果。因为白天机体阳气旺盛,精力充沛,适合进行各种生产劳动。晚上阳气衰减,精神较差,适合休息。正常的工作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一定的运动量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健康,减少疾病。但工作和运动都不宜过度,过度会影响健康导致疾病。坚持适当的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能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让疲劳的机体得以恢复,各个器官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三)合理饮食,避免损伤脾胃
胃病的发生,饮食不节常为其先导。预防胃病的发生,饮食上持之以恒的调养很重要。食宜清淡,荤素搭配,五味不偏。同时,饮食应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每餐宁少勿多,以八分饱为宜。因为过饥则摄量不足,以致脾胃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身体会逐渐虚弱而致病;过饱则超过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食物停滞胃肠,不能消化,会损伤脾胃功能,从而诱发胃病。食物宜细软,对胃有影响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如辛辣、烟、酒、煎炸食品,须少食或忌食。食盐摄入不宜过多。对于饮水,笔者经常强调,一般不能用太多的汤泡饭,可以先喝汤再吃饭。进食后只能喝少量的水,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管,另一方面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对消化有利。若饮水过多,冲淡胃液,会使胃液变稀薄,反而导致胃的消化能力减弱,杀菌能力降低,容易引起胃病。饮水一般在饭后二小时与清晨空腹为好,多饮一些也无妨。
胃病问题虽然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就中医所说是寒邪客胃,外感因素,情志因素和饮食因素,最为突出的则是饮食因素。普遍来说,大部分不注意用餐时间,容易破坏胃的正常消化分泌节律。再则就是现代人心理压力普遍较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也增加了胃病的复发率。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抵抗力较差,胃痛时找来一些胃药,掩盖了病情,不宜于治疗。胃病应“三分治,七分养”,如果只单纯治疗而不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也很难祛除病根,而通过预防调理,则会慢慢恢复。
一、正确对待疾病
胃病患者首先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通过规范治疗和调养,一般都能得到改善症状和彻底治愈,不必过于忧虑和担心。既来之,则安之,这是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作为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协助医生做好思想工作。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反复,日久不愈,容易出现焦虑、急燥或失望,对这类病人在敦促其认真服药治疗的同时,还要关心体贴病人的痛苦。采取适宜的方法劝慰开导,以解除病人的消极心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胃病患者禁服的药物
有些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性较大,在胃病的治疗期间或胃病恢复期都应禁用。否则会使胃病加重,或因溃疡病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避免服用的药物有:
(一)可造成胃粘膜局限性损伤的药物,如辛可芬、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盐、保泰松等。现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品种很多,应多加注意。
(二)可降低胃粘膜抵抗力的药物,如辛可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消炎痛、保泰松、利血平、组织胺等。
(三)刺激胃酸过度分泌的药物,如组织胺、利血平等。另外,各类激素还可以影响胃溃疡粘膜的修复过程,特别是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时,会导致胃溃疡穿孔。如果有些病人(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因病情需要非服不可,要在饭后服用,或尽量采用肠溶衣剂型和小剂量间断服药法,或用栓剂塞肛给药;同时配合使用抗酸护膜药物(如硫糖铝、复方氢氧化铝片等),以免胃粘膜受损。
三、胃病先防
预防胃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畅心情,保持乐观情绪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早有论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古人认为,心情舒畅,肝气调达,脾胃旺盛,气血充沛,身体自然强壮健康。如果有不良情绪刺激,则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而引起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做到心情舒畅、开朗,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思想波动,对减少或防止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調畅心情,首先要做到思想清静,少私寡欲。同时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思想倾注于各自爱好的娱乐活动,使精神有所寄托,自怡为乐,陶治情操,就可以保持消化功能的正常,预防胃病的发生。
精神乐观能使气血和畅,营卫流通,精神畅达;乐观能使人摆脱高度集中的思考和日常繁忙事务带来的思想负担,使心情轻松愉快。解除一时的烦恼,又能知足常乐,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二)起居有常,养成良好习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必然结果。因为白天机体阳气旺盛,精力充沛,适合进行各种生产劳动。晚上阳气衰减,精神较差,适合休息。正常的工作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一定的运动量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健康,减少疾病。但工作和运动都不宜过度,过度会影响健康导致疾病。坚持适当的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能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让疲劳的机体得以恢复,各个器官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三)合理饮食,避免损伤脾胃
胃病的发生,饮食不节常为其先导。预防胃病的发生,饮食上持之以恒的调养很重要。食宜清淡,荤素搭配,五味不偏。同时,饮食应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每餐宁少勿多,以八分饱为宜。因为过饥则摄量不足,以致脾胃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身体会逐渐虚弱而致病;过饱则超过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食物停滞胃肠,不能消化,会损伤脾胃功能,从而诱发胃病。食物宜细软,对胃有影响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如辛辣、烟、酒、煎炸食品,须少食或忌食。食盐摄入不宜过多。对于饮水,笔者经常强调,一般不能用太多的汤泡饭,可以先喝汤再吃饭。进食后只能喝少量的水,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管,另一方面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对消化有利。若饮水过多,冲淡胃液,会使胃液变稀薄,反而导致胃的消化能力减弱,杀菌能力降低,容易引起胃病。饮水一般在饭后二小时与清晨空腹为好,多饮一些也无妨。
胃病问题虽然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就中医所说是寒邪客胃,外感因素,情志因素和饮食因素,最为突出的则是饮食因素。普遍来说,大部分不注意用餐时间,容易破坏胃的正常消化分泌节律。再则就是现代人心理压力普遍较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也增加了胃病的复发率。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抵抗力较差,胃痛时找来一些胃药,掩盖了病情,不宜于治疗。胃病应“三分治,七分养”,如果只单纯治疗而不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也很难祛除病根,而通过预防调理,则会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