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作为高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96-02
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重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智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一、坚持学生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展示成果充分肯定,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偏差及时引导纠正,真正做到精讲点拨调控课堂的“导演”作用。从而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例如,在《多变的天气》这节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天气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天气现象及关于天气的谚语、诗歌,从中分析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出至少一条天气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老师将每一组的答案进行了归类并写在黑板上: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天气与人民健康的关系、天气与农业的关系、天气与工业的关系、天气与战争的关系、天气与人的心情、动植物的生存的关系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用温和的语调和鼓励的眼神,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平等,在精神上得到鼓舞,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还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表见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这些行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理解,一些不愿发表意见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树立起自信心。就这样我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地理课教学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必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应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而是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大的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思路考虑的问题,以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地尽可能多地提出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三、引导殊途同归
“条条道路通罗马”,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让学生思维变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囿于思维的定式,善于变换方位灵活思考。比如解答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多种途径的解答:作某潜水位线切线,比较中间与两边水位高低,水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或作出等潜水位由高向低的垂线,潜水流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河流补给潜水等。再如昼夜长短计算途径:(1)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2)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3)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4)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采用多种教法
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化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在地理课堂上主要地理活动方式有:
1.地理游戏,如地理谜语、在地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等。
3.社会调查,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等。
4.地理体验,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和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等)。
5.合作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没办法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的。
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思考又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4(08).
[2]贾慧月.浅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科技创业家,2013(23).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96-02
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重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智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一、坚持学生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展示成果充分肯定,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偏差及时引导纠正,真正做到精讲点拨调控课堂的“导演”作用。从而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例如,在《多变的天气》这节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天气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天气现象及关于天气的谚语、诗歌,从中分析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出至少一条天气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老师将每一组的答案进行了归类并写在黑板上: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天气与人民健康的关系、天气与农业的关系、天气与工业的关系、天气与战争的关系、天气与人的心情、动植物的生存的关系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用温和的语调和鼓励的眼神,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平等,在精神上得到鼓舞,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还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表见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这些行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理解,一些不愿发表意见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树立起自信心。就这样我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地理课教学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必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应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而是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大的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思路考虑的问题,以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地尽可能多地提出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三、引导殊途同归
“条条道路通罗马”,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让学生思维变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囿于思维的定式,善于变换方位灵活思考。比如解答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多种途径的解答:作某潜水位线切线,比较中间与两边水位高低,水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或作出等潜水位由高向低的垂线,潜水流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河流补给潜水等。再如昼夜长短计算途径:(1)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2)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3)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4)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采用多种教法
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化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在地理课堂上主要地理活动方式有:
1.地理游戏,如地理谜语、在地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等。
3.社会调查,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等。
4.地理体验,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和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等)。
5.合作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没办法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的。
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思考又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4(08).
[2]贾慧月.浅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科技创业家,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