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213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凉山彝族,热情好客。为了招待客人,杀猪宰羊,甚至宰牛是经常的事。为了吃好“这一顿”,他们很少去考虑“下一顿”。从过日子要精打细算看,别人会觉得他们不是很会过日子。可是,不能否认的是,他们有时会把某个日子过得热热烈烈、红红火火。那个日子就是亲朋好友来了的时候。
  在那个日子里,主人家会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来了的,也都有份。即便喝汤,大家都有一口。通常是,待客人在火塘边坐定,主人家商量好用什么招待客人后,年轻人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年轻人就会把猪或羊拉来,当着客人的面,把它放倒,之后宰杀。这不外乎“告知”你这个客人,这猪、羊是招待你的,不是病死或其它什么而死的。当然,这种“告知”也就是一个形式,不说什么的。
  当然,作为客人,如果你懂得他们的风俗和规矩,走的时候要表示点心意,这点心意就谓之“卡巴”。
  我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派去烂泥箐乡马金子行政村当工作队员,做“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在村子,所以,要经常到村里去。一次,当行政村村长阿西我俩去下乡时,我把仅有的100多元钱和10斤粮票全带上了。因为我知道我俩要去的村寨都是彝族村寨。我想,到时候说不定要给点“卡巴”。
  说到给卡吧,还是有讲究的。在我们果流,在那个“万元户”还没有多少人的年代,曾经有个木材老板,就因为一点“卡巴”的事同村里其他人闹不愉快。有次,谁家出嫁的女儿背着酒、拉着羊回娘家来,给老人孝敬一下(彝族谓之“克里木火”)。村里有头有脸的人都被请去了。酒酒肉肉过后,大家都要给来孝敬的姑娘家表示一下。因木材老板有钱,就给了100元,其他人只拿得出几元钱,觉得没有面子,他们就借着酒,故意装醉,找他的岔子。所以,很多人在一起时,要相互兼顾着点。“卡巴”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当然,你能给得多的话,也是你的面子大。只是给的时候,最好悄悄的给出去。
  那时,阿西同我都工资很低,他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我的也只有100多元钱。下乡是没有补助的。我同阿西估算了一下行程,估计着这一路怎么花这点钱。我俩身上的钱加起来也就200多元钱。我知道,阿西是本地人,也就是主人,所以,一般要宰杀什么的,主人家都不会说是宰杀给他吃的。主人家只会说是我这个客人从来没有到过他们家,所以很难得,所以要宰只羊或什么的招待一下。这个“皮”肯定会让我背。当然,表示“卡巴”,在我也就是义不容辞的事了。
  我俩商量了一下,如果杀猪、宰羊的话,“卡巴”就给50元,杀鸡的话“卡巴”就给10元。这个标准在当时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因为那时买只羯羊也就50元钱左右。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我俩的设想在发展。我们边工作,边享受着美味,边玩着“卡巴”。只是,没有料到的是,有户人家宰了两只鸡给我们吃。我知道规矩,这是表示“四只脚”,相当于一只羊的意思。我俩也就给了50元“卡巴”。
  几天下来,阿西身上的钱掏光了。本来是宰给我吃的,也变成宰给他吃的了。我的事也变成他的事了。最后,我身上只剩下12元钱,10斤粮票。可是,还有一个村的工作还没有做。这就意味着我俩的“卡巴”捉襟见肘,不可能玩大了。
  按计划,本来那天我俩要赶到最后一个村去。可是,走到中途大雨就下个不停,我俩没有带雨具,没几下就全淋湿了。黄泥巴的山路,雨后变得更滑。我俩踉踉跄跄走在雨里,滑倒了爬起来再走,非常狼狈。最后我俩留宿在半路上的一戶人家。这户人家是单家独户,离大村子还有约5公里。男主人是自然村的副村长。那户人家又给我俩宰了只羊。睡觉前我俩出去方便,我说我俩只有12元钱和10斤粮票了,怎么办?全给了还是怎么着?阿西说,全给了我俩明天就没有“卡巴”了。而我俩明天要去的这个村,村长家有50多只羊,羯羊就有10多只,肯定还会宰一只,总得还给点“卡巴”吧。他接着说,千脆给这家12元钱,10斤粮票留着,到时给村长家。我说这好意思吗?他说没有办法了,只能这样。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火塘上烤了些吃剩的羊肉,喝了茶,继续启程。临行前,我支支吾吾地说了些话,大意是我俩一路走来,所带盘缠不多了,到现在是荞面不多了,荞粑粑也就不厚了,这点意思嘛我也真的不好意思了,给女主人买顶罗锅帽戴戴吧。我是用彝语说的,是学我们那里的老人们的话说的。主人家不收。阿西在旁边附和了一下,女主人才收下。
  我们走时,男主人一同与我们前往参加会议。我们到达目的地的大村子时,很多人都出去劳动了,只得派人去地里喊。会议就在村长家院坝开。我俩照例把上级的精神传达一下,并对做好工作提了要求。
  开完会,村长把我俩请进家里。我想到兜里只有10斤粮票,汗就不住地往外冒。我想村长可能要说话了,我想村长可能要说——娃儿们!把那只大羯羊拉来招待一下客人!接下来——哎,这怎么办好啊?我有点如坐针毡。看看阿西,他把手放在膝盖上,不动声色地坐着。在我胡思乱想的当头,我听到村长真的发话了,他说——真不凑巧,不知道你们来,羊子都撵到山上去放了,只得煮一锅洋芋吃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吃着洋芋的时候,我悄悄地看了阿西一眼。他有只眼睛不太好,我发现他的另一只眼也在悄悄看我。想起昨晚上我俩的对话,我差点笑出声来。惹得他瞪了我一眼。
  我俩回村公所之前,知道那个副村长还没有走,就把他单独叫到一边,把那10斤粮票又拿给他了。他有点奇怪地看着我俩。当然,我俩也不好意思说出原委。只是说,我们工作结束了,这些我们带回去没有多少用,你拿去用吧。副村长高兴地收起了粮票。至此,我俩把身上所有的钱和粮票都花光了!
  回村公所的路上,两个穷光蛋说笑着走着。
  我说,这次我俩还搞了一出后补“卡巴”的事,这个事世界上可能只有我俩才做过吧?阿西说,说不定真的只有我两个呢!我两个是世界第一!
  为这个“第一”,我俩有点沾沾自喜,还相互击了下掌。
  我又说,阿西啊,前面有晚上,有家人的动静有点大呢。阿西说,我还以为你睡着了呢,原来你没有睡着啊?我说在那种情况下,没有睡着也只能装睡着啊,不然,能咋个的?
  阿西哈哈笑起来,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随着我俩欢快的笑声,不时有鸟从路边的树丛飞起来……
其他文献
王琰,祖籍辽宁沈阳。《兰州晚报》副总编。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24期高研班学员,参加第32届青春诗会。出版著作《格桑梅朵》《天地遗痕》《羊皮灯笼》《崖壁上的伽蓝》《白云深处的暮鼓晨钟》《兰州:大城无小事》《大河之城》等,作品在《天涯》《散文》《诗刊》《星星》《山花》等刊物发表,并收入各种选集。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等奖项。  煤  煤矿,乌金  原本呼叫着就会有火  一个曾经热闹非凡的运
期刊
泉子,1973年10月出生,浙江淳安人,著有诗集《雨夜的写作》《与一只鸟分享的时辰》《秘密规则的执行者》《杂事诗》《湖山集》《空无的蜜》,诗学笔记《诗之思》,诗画对话录《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X雨淋墻头月移壁》,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日等多种语言,现居杭州。  悲欣交集   “妈妈,谢谢你的养育之恩”,  在你遽然离世半个月前的母亲节,  在一张小卡片上,  我第一次如此郑重其事地写下了  之前一
期刊
午饭后。阳光大热。两人一路闲逛,走过文具店,穿过路口到了博物馆。朋友说他见过木心。  哦?  一九八〇年前后,去上海姨夫家玩。汾阳路上,工艺美术所旁,普希金雕像“文革”时砸了,还没重建。迎面一个中年人,跨步如飞,穿风衣,太招眼了。那时候,上海街头也不见多少好看的衣服。姨夫打招呼,喊声老孙。木心姓孙吧。  对,原名孙璞。璞玉的璞,沧海遗珠啊。  那眼神真不一般,如一道光射过来。你看,几十年了,还记得
期刊
孔聆源,2000年出生,现就读贵阳一中高二。   1  惊艳又如何?  周遭的颜色也被你剥夺,  我有稀疏散漫的目光,  终归于你袖口摆下的清波。  你眸中的热火,  拥有洞穿生活的炽感,  面向了无尽怀抱的彼岸。  萍水任生逢,  你不知我由何方生,  我不知你奔去向處。  愿你我创造更多风暴  ——“给你听”   2  我的眼里充满泥沙,  看不见你手指的桃花。  或许它形色炯异,  可惜此处
期刊
张天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荣获重庆第二届“银河之星”诗歌奖和首届《重庆晚报》文学奖特等奖。出版报告文学《大路神韵》上下集、《时代足迹》《行走在没有路的路上》《风尘天涯路》和诗集《天国之歌》《流动的水墨》等近300万字。  母亲的老照片  新拍的母亲的老照片,很老  预料中的那个瞬间  母子在镜头里永恒对视  就安放在眼前透明的书柜里  邻居和大哥说,母亲年轻时
期刊
你看见了吗?莫宇峰摇晃身边的人。座位左边是个黄发小伙,在玩“王者荣耀”,右边的是个打盹的中年妇女。小伙子别了他一眼,侧过身继续玩游戏。妇女醒了,一脸疑惑:看见什么?  地铁依旧穿梭着,犹如身上的血液。他指着车窗外,说不出话来。妇女看了看,扭过头,挪挪身子,离他远点。  你们看不见吗?莫宇峰叫了起来。那儿有匹枣红色的马,在追着我!  地铁上的人抬头,又低下头。站着的人转过身,把屁股对着他。  莫宇峰
期刊
朱水尔看着陶小颜,有些无奈。  她是陶小颜的租客,比陶小颜小 10岁。陶小颜一个人住,网上发了邀租启示,于是朱水尔就成了她的租客。陶小颜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四,在单位搞收发,每天必到各个办公室点个卯。陶小颜作为一个女人,实在一塌糊涂。领了证连喜酒都没办,老公就被别的女人撬走了,她身材高大,要不是留了一个长波浪,背后看像个男人。离婚后,房子归她,还贷的事也就落在她身上,她喜欢这份工作,轻松,消息灵通
期刊
李聿中,1998年生,现就读于美国加州。曾在《作家》《诗歌月刊》《大家》《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近80首。  又一春  撂下冬的裙摆  撤下漫满雪渍的扶梯  春又挟着两抹祥云  在河沟里繁衍着大地  惶恐的暮色又溜去  因為迟来的拂晓窃语  你陪伴着百花的灵魂盛开  只一开口便迷得烟雨淋漓  左袖间清风的流露  在懒惰的紫檀香气里孕育  我是想留住你  你是想沿桥伫立  隔岸的火雨未显残躯  四
期刊
日期备忘(引子)  这些日子和空巢的村庄一样  还没有圈上“拆”字人就走完了  移民或者绝户,无人知晓  要向哪个部门递交说明  为了证实他们已经离开  据说要喊当事人来摁下手印  规定奇葩,不知由谁  来甄别这些指纹  头牙,上巳,天祝,完冬……  每个日子都无人留守,结满蛛网  只有秦叔宝和尉迟恭驻马执鞭  停在关不严的门上  时间的向度朝旁边一蹩  最近,我见过他们的背影  或是替身,在几条
期刊
主持人宋家宏:《边疆文学》和《滇池》是云南两家很有影响的刊物,这次与我们“云大评刊”合作,由我们与刊物编辑一起选稿,然后同时在两家刊物上发表。这就是“联展”。在云南当代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两家刊物各有自己的影响,但相互的联动行为却没有,与高校的合作也没有过。以这样的方式推出诗歌、诗人,不仅使当月刊物的诗歌发表在量上是大的突破,更主要的是对“好诗”选择也有了更为宽阔的视野,不是由一两个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