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州评弹新书目的编演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州评弹艺人以及苏州评弹的创作者和爱好者们积极探求改变,努力编演新书目,积极融入新的时代与生活。他们认识到“时代进步之后,评弹就非随着改革不可了”。而创作为工农兵服务的新评弹“无论编者和说书人,非先锻炼思想不可,方能完成这艰巨工作”。
  关键词:苏州评弹 新书目 编演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上海谋生的苏州评弹艺人们也积极探求改变。1949年6月25日《上海书坛》刊文称:“革新实验大会书在积极推进中!”评弹艺人认识到“时代进步之后,评弹就非随着改革不可了。但,以前评弹的改革,着重在修改旧书,是滴滴点点的,是无声无息的。这次的革新实验,是初步的尝试,也是初次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的愿望是要求本身的健全,然后再去教育别人,到各城市乡村去为人民服务。我们竭诚希望各界能给我们指教,批评,与鼓励”a。
  据施桅在《文汇报》中发表的《评弹大会书前的准备》一文可知,评弹艺人在正式会书的两个星期前就多次开会讨论选取哪些新文艺作品进行改编,他们从新华书店、生活书店买回了许多书,一开始决定编演《传家宝》、《白毛女》、《骆驼样子》、《长征》(《大渡河》)和《茅家岭之变》五档节目,但经过研究认为《传家宝》和《骆驼祥子》缺乏高潮不适合评弹改编。经过商酌,改为《小二黑结婚》和《阿Q正传》,最终决定将《小二黑结婚》《阿Q正传》《白毛女》改成弹词,而《长征》(《大渡河》)和《茅家岭之变》则用评话的形式来表现。
  不仅书目的确定是集体商讨的结果,由于时间紧,这些书目的改编也是集体合作的产物,评弹艺人通过集思广益来弥补时间上的不足。“唱篇”由当时的评弹会理事长杨斌奎以及评弹艺人潘伯英、杨德麟编写,说白、表情、结构等方面则主要由评弹艺人刘天韵、张鉴庭、唐耿良、范玉山等负责。在正式开演之前,他们还在成都路沧州书场排演了一次。许多评弹艺人都坐在台下观摩,一有意见和建议随时提出,他们互相商量,删改填补了不少地方。b对非常注重师承的苏州评弹艺术来说,这样集体创作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革新。
  评弹界的努力迎来了空前的盛况,评弹革新实验大会书于1949年6月29日下午两点开始,据姚芳藻《记评弹革新实验大会书》一文记载,当时下着大雨,甚至匪机还在上空不断盘旋,但听众早轧满了维纳斯书场,约有一千三百名听众前去捧场,其中至少五百个人没有座位,在书场四周立着听书。
  这次革新实验大会书一共有六档节目:陈莲卿、祁莲芳的《共乐开篇》,范玉山、韩士良、陈继良、陈鹤声的《茅家岭之变》,刘天韵、谢毓菁、朱琴香、高美玲的《小二黑结婚》,潘伯英、张鸿声、顾宏伯、唐耿良的《大渡河》,杨德麟、范雪萍、朱耀祥、徐天翔的《白毛女》,以及张鉴庭、张鉴国、朱慧珍、蒋月泉、周云瑞、王月香的《阿Q正传》。因为时间原因,每档节目只能说书中的一段。这样的阵容几乎囊括了当时苏州评弹界的名家响档,听众认为:“其中推《阿Q正传》最为成功,《白毛女》较差。”c《阿Q正传》的现场反响热烈,弹唱阿Q一角的张鉴庭能够讲一口绍兴话,整场演出中除了弹词表演常用的三弦和琵琶之外,还运用了二胡、竖琴、洋琴等乐器。这一档书原来由五个人弹唱,王月香坚持加入,她说:“唔笃要革新,我也要革新格!”这无疑是苏州评弹界艺人自发要求革新的缩影。而《白毛女》“在一个外行观众听来,似乎整个演出上显得‘闷’了一点”d。
  《文汇报》中刊载有当时《阿Q正传》的唱词。
  阿Q在土壳祠听得锣声后的感想——唱词:
  未庄忽地響金锣,惊动了土壳祠中的阿Q,他巴望人家大火着,最好是烧得全庄片瓦无。凭你们有田有屋庄院大,只要三场人命四场火,穷得来个个与我差不多。莫不是大帮土匪来行劫,鸣锣聚众捉徒,枪乱放,刀乱舞,杀人放火乱如麻,他想到其间心害怕,迟疑不敢出门户。
  小尼姑唱词:
  风流俊俏小尼姑,白净皮肤体如酥,只恨爹娘无主见,送入空门幸福无。青春断送念弥陀,她奉师命施主人家去,风魔旁侧众酒徒。
  吴妈唱词:
  去年夫死命归空,无屋无田家道穷,伶仃孤苦无依靠,我只得来到此间作女佣。太太为人精不过,工钱苛刻算盘凶。幸得老爷怜惜我,暗中贴补手头松。(阿Q说:他不怀好意。)老夫妻近日常争吵,(阿Q说:为了何事?)也要想娶房小妾到家中,(阿Q说:老家伙多少年纪啦?)他人老原来心不老。年将花甲态龙钟,贪花却与少年同。(阿Q说:越老越骚) e
  从唱词可知,评弹艺人虽然积极革新,选择了新文艺作品,但对人物描写依然套用了传统的用词,如对小尼姑的描写是“风流俊俏小尼姑,白净皮肤体如酥”,吴妈唱词中的老爷是人老心不老的形象“年将花甲态龙钟,贪花却与少年同”。
  而相关报道也从侧面反映了《阿Q正传》为何现场反响热烈,受到听众欢迎,“《阿Q正传》,鉴庭与慧珍最吃重,又多唱片,所以带了词章上台,仿佛电台播音一般,月香起小尼姑一角,给阿Q(张鉴庭去)塌足便宜,引得全座大笑”f。 “恰巧蒋月泉和王月香坐得最近,对于角色上便利接口,当张鉴庭的阿Q在动作调喜小尼姑(月香起)时,月香有些难以启口,而蒋月泉怕她不敢作声,因此在她臂脯上扭一扭,而月香觉得发痒,付之一笑,这一笑,天真而又活泼,引得全座大笑,蒋月泉正会揩油”g,甚至报道标题就是吸引人眼球的《蒋月泉揩王月香油》。有研究者认为在当时“绍兴故事比太行山区遥远的田间生活更能激起上海听客们的认同而且鲁迅与上海根深蒂固的联系,也让身处江南的人们无形之中产生着一种更加丰富的心理感知”h。 但这样的热闹与改编终究没能使《阿Q正传》弹词走得更远,而《小二黑结婚》与《白毛女》则在之后的表演与改编中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人物形象越发鲜明,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评弹的传唱名篇。
  苏州评弹理论家、作家吴宗锡撰文称这次革新实验大会书“是评弹艺术和新思想结合,向人民大众靠拢的空前的一次”i。评弹的革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是由于脚本的缺少,评弹艺人在日常的弹唱中不得不说旧书,引起了一些听众和评弹研究者的不满,他们撰文称:   至少说书先生应该立即加紧向下面的几点开始自我改造的工作。
  一、赶快跟文艺作家合作,创造新的脚本。
  二、立即在自己的能力之内,配合着当前的需要,而多方面地编出短篇的新的故事、新的唱词,或新的穿插。
  三、对于那些暂时容许说唱的旧书,应该首先做一番彻底的检讨;立即把旧来的观点改变过来,立即把显然有害的材料割掉,并且立即添加进新的解释和批评。
  四、已经举行过的那一次“新会书”已经显示了这条路的确是可以走而且走得通的,就应该继续扩大举行,千万不可当它作一种“交差性的堂会”而只想借以掩饰自己的落伍!j
  在多方呼吁积极改革评弹的声音中,苏州评弹艺人也恳请对评弹有深刻研究的听众帮助代编新书目和开篇。弹词名家蒋月泉在播音时曾向听众很坦白地说:“目前说新书,真像尼姑养儿子,需要众人帮忙了。”他们的呼吁得到了回应,陈灵犀替蒋月泉编制了《白毛女》开篇三十曲,李隆基编赠薛筱卿、郭彬卿师徒《新桃花扇》弹词,平襟亚也编制新开篇分送彈词家奏唱。k报刊上也不断有评弹艺人编写新书的消息,如张鉴庭为了编著新书《新梁祝哀史》,虚心向各界学习,钱雁秋也在编著新书《祥林嫂》,“并且听说有报界健笔徐卓呆先生指导……不但如此,据湖园某听客言,他或将再向其师黄异庵指正”l。黄异庵以自编自演的《西厢》享誉书坛,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创作编演了《聊斋》《屈原》《文徵明》《红楼梦》《李闯王》等长篇书目。
  编演新书目的困难以及如何编演新书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潘伯英曾在革新实验大会书时用七天七夜时间编写新书目,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改革评弹的困难时说:“例如一,说书时的各种知识,并不只某一方面的,常连带牵涉到各式各样的东西,问题就来了,一定需要各方面都懂得一些才能应付,不像其他地方戏剧一样。二,每一部书自开始说起到能背诵如流、随口穿插,至少须要三年五载,在忽促预备就上台,漏洞必多,尤其在台上不能看脚本,就说电台上可拿来读,新书的组织也不会尽善尽美,殚一人成数人之力是达不到如此的。老书的来龙去脉,所以清楚,有交代有伏笔,句法的精纯全都经过多年无数人的随时增削改善才成。” m
  苏州评弹评论家张健帆笔名横云阁主也撰文称:“评弹家先须明白为什么要抛弃旧书、改说新书?就为了旧书中有封建、迷信、神怪、诲淫、主体歪曲等毒素,若要改动,势必牵动大局,不如放弃,改说新书。可是编说新书,须将配合时代的新知识,在有意无意地穿插中灌输进入,具有教育意义,并不是换说新评弹便算了事,所以在说新书之前,须常参加学习小组,要有很正确的政治思想,登台时善于运用,方有功效,这一种技巧,尽在平日修养,留心阅读报章刊物,积储养料,方能发挥。” n
  陆澹安曾在民国时期将流行的通俗小说《啼笑因缘》《秋海棠》《满江红》等改编成弹词,捧红了不少名家响档。他也在寓所和评弹编演者们商讨如何编制新书目,他表示家喻户晓谁都听得明白的新题材,很不易得,并认为“若把评弹的旧形式完全推翻,恐将失去原有的听众;可是用旧瓶装新酒,来编制弹词,一旦泰唱,是否能抓住原有听众,使得到新息识,究竟能否接受,也没有把握。至于为工农兵服务的新评弹,无论编者和说书人,非先锻炼思想不可,方能完成这艰巨工作”o。陆澹安在新中国成立后还编写了长篇弹词《九件衣》等。
  改编过弹词《三上轿》的平襟亚从自己的实际创作经验指出,弹词“作品只求政治思想与艺术的结合,能使听者了解,得收获效果,倘平仄能调洽,二五、四三得分清,固然可喜;倘为了一句一字的推敲,绞尽脑汁,虚耗时间,大可不必”,最重要的是弹词的写作者必须从陈腐语汇中解放出来,他说:“我们得从旧弹词的语汇中看个透彻,例如称女人的眼睛为‘凤目’,称皇帝的面孔为‘龙颜’;此外如‘多薄命’‘暗销魂’‘命不辰’‘泪珠零’……由于艺人们换了对象,面向工农兵大众,这一套词章,试问还有谁人欣赏呢?……要改革旧弹词,必须先从作者笔下严肃起来;扬弃淫糜、幽怨、伤感的陈腐语汇,创造愉快、兴奋、雄壮、新的语汇,才得与新艺人配合起来,向今日的广大人民服务。” p
  评弹界的有识之士致力于编演新书目,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发行了《绘图大众文艺丛书》,一批新书目很快得以出版,它们是《白毛女》开篇,《祥林嫂》开篇,《红娘子》开篇,《三打祝家庄》开篇,弹词《三上轿》《九件衣》《王秀鸾》《李闯王》《新儿女英雄》。赵景深为这些书进行了校订工作,他撰写过《弹词选》和《弹词考证》,曾于1938年在上海《救亡日报》上发表《抗战与弹词》一文,号召众人创作弹词,鼓励大家要不顾一切困难地尝试创作抗战弹词。从他在1950年元旦所写的序言中可知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发行者吴拯寰出版这些弹词的意义和目的:
  把正确的思想和意识作为立场,为新民主主义的通俗文学运动尽几分力量。他请张梦飞先生编写,拿老解放区的秧歌剧、京剧、话剧、小说以及新解放区的越剧等,作为题材。……这些弹词只是“台本”,弹词家倘能加些穿插,每部也可以说二十天左右;较长的可以说一个多月。像这样解决了弹词家的脚本荒,他们可以不费一文地得到新的脚本,使得新弹词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我觉得意义更大。 q
  从中不难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州评弹艺人以及苏州评弹的创作者和爱好者们,正在努力编演新书目,积极融入新的时代与生活。
  a 杨斌奎:《对革新大会书之愿望》,《文汇报》1949年6月29日,第8版。
  b 施桅:《评弹大会书前的准备》,《文汇报》1949年6月29日,第8版。
  c 姚芳藻:《记评弹革新实验大会书》,《文汇报》1949年6月30日,第3版。
  e 《记评话弹词革新大会书》,《新民晚报》1949年6月30日,第2版。
  e 张鉴庭、张鉴国、朱慧珍、蒋月泉、周云瑞弹唱:《阿Q正传》,《文汇报》1949年6月29日,第8版。
  f 陛云:《万人空巷·争先恐后·马当路畔·车水马龙追纪维纳司会书盛况》,《书坛专刊》1949年7月2日,第1版。
  g 《蒋月泉揩王月香油》,《书坛专刊》1949年7月2日,第1版。
  h 张盛满:《评弹1949:大变局下的上海说书艺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14页。
  i左弦:《第一步》,《文汇报》1949年6月29日,第8版。
  j 月子:《说书先生们应该有彻底的改造,一场新会书是不够表示新生的》,《新民晚报》1949年7月4日,第4版。
  k 健帆:《如何编制新弹词》,《上海书坛》1949年9月10日,第1版。
  l 守廉:《张鉴庭虚心学习钱雁秋尊师可敬》,《上海书坛》1949年9月24日,第1版。
  m 朱望:《潘伯英访问记》,《上海书坛》1949年10月26日,第1版。
  n 横云:《说新书的技巧》,《上海书坛》1950年3月11日,第1版。
  o 健帆:《如何编制新弹词》,《上海书坛》1949年9月10日,第1版。
  p 平襟亚:《弹词写作心得》,《新民晚报》1951年9月7日,第2版。
  q 张梦飞编著、赵景深校订:《祥林嫂》,上海三民图书公司1950年版,序第1页。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说书通史”,项目批准号:20ZD24
  作 者: 童李君,文学博士,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中国通俗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因传播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而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文化认可等方面带来冲击和迷惑。民族高校要重视这些跨文化信息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在威胁和跨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在外语课堂加强对跨文化信息的解读和鉴别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团结历史和新中国各行各业建设成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 《终局》在贝克特的作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不仅集中凝聚了他的哲学思考和美学尝试,也概览式地为我们呈现出一位荒诞派剧作家眼中的世界图景。本文以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对《终局》的主题进行一些解释。其一,屋子外面有什么的问题。参照《终局》与《荒原》的互文性关系,“屋内/屋外”的二元对立结构可以理解为文明与自然的对立。其二,剧中人物的关系问题。剧中纳格、哈姆、克劳夫三人恰好构成了一个“祖-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